APP下载

徐州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用研究

2016-07-13刘庆慧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2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两汉徐州空间

刘庆慧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221000)

徐州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用研究

刘庆慧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221000)

城市地铁作为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地下交通空间,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和展示交流空间。在即将建成的徐州地铁中,地铁环境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从凸显两汉地域文化特色、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和交互性公共艺术形态三个方面去论述。

地铁空间环境:公共艺术;徐州;

城市地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地下交通空间,已经逐渐超越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性,而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和展示交流空间,成为反映当代艺术潮流和公众审美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共有37座城市开通地铁,徐州位列其中,共有三条地铁线同时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全长68.129公里,设站共计54座,全为地下站,就徐州地铁的数量以及站点的数量而言,地铁空间环境已然成为徐州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地铁空间环境一方面满足了市民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化需求,更是彰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

一、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特性

公共性和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两个基本特性,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属性包含了空间的公共性和服务对象的公共性两个层面的含义,而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自然属性,强调的是对作品美的追求。地铁空间环境作为地下交通空间除了以上两个基本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公共艺术的雅俗共赏性。地铁作为交通枢纽,乘客是其主要的受众对象,呈现出人流量大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地铁环境空间内的公共艺术既要满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的审美需求也要满足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的需要,使他们处于该环境时都能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第二,公共艺术实现地铁客流运转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地铁内公共艺术涵盖面很广,包括了相关的指示牌、广告牌、服务设施、导向牌等,以满足对人流进行引导疏通的功能需求。第三,公共艺术的文化属性。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展现自己独特文化标签的窗口,这也正是需要设计者做到的体现城市个性,彰显城市唯一性的设计要求。来来往往的人群通过地铁公共艺术来了解城市文化形象,公共艺术则以一种公开对话的状态传承文化与历史。

二、国外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环境空间的成功案例分析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内有将近一百五十家餐厅、一千多家铺子、七个游乐场、八个电影院、四个超大型的豪华剧院、两个国家级的展览馆和两个各种设施都极其完备的视觉艺术长廊,使它几乎成了地上城的倒影,人们不经意间留下的记号和涂鸦与精心设计的公共艺术相映成趣,体现了蒙特利尔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朴素的未经修饰的岩石成为艺术家们的天然画板,配以现代技术手段的灯光效果,营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被称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地铁”的巴黎地铁,为展现“艺术之都”的独特魅力,用大师们的雕塑作品的复制件来标识不同的站点,达到了很好的形象坐标的的效果。还有最爱国的莫斯科地铁,最古老的伦敦地铁等等……,纵观世界各个城市地铁的发展,地铁已成为公共艺术展示的重要平台,它更是把城市的文化从地上蔓延到了地下。

三、徐州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策略分析

1.凸显两汉文化的地域特色

公共艺术的创作除了要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个性之外,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一点是要与所在的空间有深度的对话,这种对话既包括对这个空间现实处境和未来有全新的阐述,也包括对这个空间以往历史的深刻认识,徐州深厚的两汉文化底蕴要深入挖掘,找到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将地铁空间的展示功能充分运用到位,使其徐州城市文化品牌的展示窗口。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做深入探讨:第一,抓住两汉文化造型艺术的特征,比如对形体的高度概括和在结构上强调整体结构的贯穿,充分考虑徐州地铁公共艺术的选题、形式美感、材质、技术和等;第二,抓住汉代精神风貌,汉代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汉代精神风貌体现的途径有很多种,除了史书等资料的记载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从两汉遗留下来的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去找寻。

2.以人为本的设计方略

地铁环境空间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使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出行便利,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三个方面来充分考虑。第一,创建舒适的生理环境。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扮演着“城市家具”的角色,家具尺度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决定了“家具”的设计品质,适当休息座椅满足乘客驻足休息恢复体力之需、容易识别的交通指示给人们的户外活动带来便利、在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下设计的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公共卫生空间等等,均能提升乘客在该空间的感知体验。第二,创建舒适的心理环境。拥挤的地下环境容易让人感到压抑、消极和烦躁,会产生情绪的上的大波动,让人感到不愉快,严重了还会引发心理疾病,为规避地下空间的负面影响,地铁空间环境应尽可能的创造出使人感觉到轻松舒适的氛围。第三,全方位贯通无障碍通行系统,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无障碍通行系统的完善与否反映了该国家或该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低。无障碍公共环境针对的人群包括孕妇、老人、儿童、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因外在因素行为不方便的人群、伤残人士等等。设计中要做到深入了解这些群体,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地铁空间环境中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3.转变传统公共艺术设计的思维模式,运用声光电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引入交互性公共艺术形态,加强公共艺术与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展现新时期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随着近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形式也从以往的静态形式特征转化为多元开放的动态形式特征,孙振华、鲁虹在《公共艺术在中国》一书中指出公共艺术“以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形式介入城市的空间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交互性公共艺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更容易吸引乘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以LED的平面视频形式介入到公共空间中来,过往人群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碰触多媒体感应区达到互动的目的。例如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地铁站公共艺术,采用了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通过变换的抽象影像,并结合传统的公共艺术手法,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看待周围的世界。交互性公共艺术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延伸到空间的全新体验,实现乘客快速高效的思维感知。

四、总结

地铁空间环境对于徐州而言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设计者面对这个崭新的空间时都不能草率,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徐州市政府早已做出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城市文化品牌定位,传承两汉文化底蕴并使得两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动态延续,将地上文化空间与地下文化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城市精神风貌,将是徐州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交互性公共艺术形态的加入,也会为徐州地铁公共艺术带来全新的愉悦的体验感。

[1]张楠.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2]李楠.秦汉文化在西安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为例[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刘彤.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4]舒悦.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探究[J]. 包装工程,2016年第6期.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D760070)

刘庆慧(1981-),女,汉,山东临沂人,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两汉徐州空间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疫散待春回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空间是什么?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鼎盛期|两汉
创享空间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两汉文化沾渐西南夷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