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舞蹈中“曲背哈腰”的动态文化分析

2016-07-13北京舞蹈学院100081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体态藏族动态

楚 歌 (北京舞蹈学院 100081)

藏族舞蹈中“曲背哈腰”的动态文化分析

楚 歌 (北京舞蹈学院 100081)

“曲背哈腰”作为藏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动作之一,是藏族舞蹈教学中的基本体态。分析它的动态文化就要研究它的来源,艺术形态以及体现的文化特征,由此更好的进行藏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编创和课堂教学。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曲背哈腰;动态文化

一、曲背哈腰的动态来源

1.历史来源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有人口495余万人左右,其中约有200万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藏族歌舞是有歌有舞,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也都是热情洋溢,质朴纯烈的乐曲。藏族民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谐”“卓”“堆谐”“果谐”“囊玛”“热巴”“藏戏”等。

(1)劳动说

有一个关于藏族歌舞起源的传说。“很久以前,国王要建造宫殿,男性和女性都要参与。王宫建在格桑湖附近。没有歌舞,繁重的劳动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有看到格桑花湖,湖水清澈如镜,女孩走在湖边看到自己像孔雀一样美丽,感觉非常的高兴;男孩通过湖看到自己,像鹰的翅膀,骄傲非常,便在湖旁边踢踏,甩袖,身体的累仿佛都消除了。格桑花湖也发出银铃声,鸟儿欢乐异常。他们模仿鸟的声音,一边工作一边哼,驱走身体的疲劳。经过不断地时间思考,勤加练习,这些动作变成了舞蹈,这些声音变成了歌曲。”

神话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形式。在藏族舞蹈曲背哈腰这一动态形象的产生中,生产劳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舞蹈的主要内容以模仿为主,舞蹈的主要功能有消除劳动疲劳,同时给人娱乐感。

(2)拟兽说

在论述原始舞蹈的时候,人们常常引用《尚书·益稷》中的一些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等,藏族舞蹈中有许多模拟鸟兽的动作,如模拟雄鹰展翅,骏马奔腾。因为鸟兽一般都是四肢着地,所以人们在模拟鸟兽的动作时就要曲背哈腰,表现出鸟兽的特征,例如牦牛舞、狮舞、孔雀舞等,有的在藏戏的表演过程中穿插表演。因此,从上述记载和现今原始舞蹈遗存的舞蹈动作中推断,曲背哈腰的产生与模拟鸟兽舞蹈有关。

2.宗教信仰

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当地产生的信仰基础发展而来的土著教藏族苯教,二是在政权建立后从全国各地的佛教传入高原后发展而成的藏传佛教,三是流传于当地的一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信仰,存在着原始的气息。在这些宗教的影响下,藏族人民从生下来就带着一种虔诚的心理,对于神灵有着盲目的敬畏,所以在原始藏族舞蹈中一些敬神祭祀的舞蹈作品中就会出现曲背哈腰的动作,以表示对佛祖对喇嘛的尊敬。因此,久而久之,这种舞蹈形态就渗入到藏族舞蹈的本民族特征中,使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

3.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高原上空气稀薄,大部分都是山路,藏族人民为了节省体力,形成了高原独特的“一顺边儿”的美,而在高原上跳舞就更是需要体力的一个事情,所以在载歌载舞的时候,人们为了节省体力,大部分动作节奏不会很快,且很有规律,舞蹈形态也会自然形成曲背的状态,更类似于生活状态下的随性起舞。因此,笔者认为曲背哈腰的舞蹈姿态与当地的环境有相当的关系。

二、曲背哈腰在藏族舞蹈中的艺术形态

1.表演形式

舞蹈中的曲背哈腰是舞者在舞蹈时上身前倾大约30度,成屈背弯腰的一种体态。屈膝颤,上身前仰,双手放在跨部两边,随着上身的摆动自然的前后摆动。这就构成了曲背哈腰在舞蹈中最基本的体态运用,在传统的藏族舞蹈作品中常出现这种基本体态,前屈步的前进,后退,旁移,都伴随着上半身的晃动和曲背哈腰,几乎在整部舞蹈中贯穿始终。但是现代的加入不同现代编舞技法的藏族舞蹈作品就会尽量不重复这种体态的运用,只有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或特定年代感的场景时才会出现。

2.服饰道具

藏族人民喜欢用自制土布和羊毛纺织的毛毯和毡帐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高原上昼夜温差极大,早晨气温低时披上毛毯,中午气温高时将毛毯系于腰间,并且将一些藏刀、奶勾和贵重物品同样系于腰间。外出放牧都是离开毡帐一天,生活用品和贵重物品都是随身携带,因此身上大多比较厚重,但这种穿着的好处就是既保暖又具有装饰价值,非常实用。

当他们随性起舞时,随着身体摆动而飘然在身体两侧的长长的彩袖,让人看了觉得活力四射,热情澎拜。然而,服饰的厚重也会让舞者在舞动时觉得吃力,因此舞者将服饰中的长袖借助要不得力量辅助挥动手臂,使长袖挥舞起来。所以,就必然要弯下腰,借助更大的力量利用惯性将袖子甩的高高的,将彩袖漂亮的舞动起来围绕在身体两侧做各种高技术的舞蹈动作。舞者靠腰的力量,绕,拧,垂,踏,靠跨的力量蹲,靠,拧,绕,将袖子作为道具,又将袖子变为舞蹈的一部分,烘托了热烈的舞蹈气氛,表达内心的激动心情。在这个时候,一个舞者的动作完全发泄情绪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振幅扩大由内而外,在“曲背哈腰”的帮助下,这样的“曲背哈腰”体态自然体现在舞蹈表演中。

三、曲背哈腰在藏族舞蹈中体现的动态文化

1.体现了民族舞蹈的动态文化特征

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和众多舞蹈论述中,都出现了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曲背哈腰”体态多次出现在藏传佛教的寺庙墙上,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石窟中,而在“舞蹈艺技九”理论中更配有插画描述“俯身”“塌腰”“前倾”等词语形容曲背哈腰的体态,并把这些优美的舞姿看作是“精美工艺”。这些文化遗产中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

2.对藏族舞蹈历史中的动态文化传承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在这里,我们不单单是分析“曲背哈腰”的含义,还透过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分析它所带来藏族舞蹈的文化传承,即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与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使得“曲背哈腰”这个动态在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

3.代表藏族舞蹈的一种动态文化符号

首先,它具有传承历史的文化痕迹,从原始时代藏族舞蹈“羌姆”的记载到改革开放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藏族舞蹈作品中,都有它的存在。其次,它历经地理环境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保存了下来,不仅有着藏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的结晶,更加代表着藏族舞蹈的不同之处。因此,它代表了藏族舞蹈的一种动态文化符号。

[1] 丹珠昂奔著.藏族文化发展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319-320 .

[2] 尕藏·论藏族舞蹈中“俯身体态”的成因[J].西藏研究 ,2011年6月第3期.

[3]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EB].http://www.chinadance.cn/ article-24908-1.html

楚歌,女,无职务,全日制研究生研一,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体态藏族动态
国内动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国内动态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国内动态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动态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