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岑文本的固执

2016-07-13郑玉超

润·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史官李世民国库

郑玉超

李世民登基伊始,草原统治者颉利可汗趁其立足未稳,兵临长安。颉利拥有强大的骑兵,机动性和突击能力当时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李世民自然明白,与颉利交战无异于自取其辱。为了避免山河破碎,李世民打算采纳以金银换和平的建议。

为此,李世民命老臣封德彝,召来新任史馆编撰岑文本。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召见。他不拐弯抹角,问岑文本:“你既是史官,定博览群书,精通史册,那你说说眼下我该不该拿出大唐国库里的所有金银,向颉利纳贡退兵?”

岑文本不假思索:“臣以为应该。想当年,越王勾践为了击败吴王夫差,韬光养晦了整整十年,经受了何等屈辱,可勾践灭了强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世民沉思片刻,悲愤地说:“朕面对的大唐千疮百孔,就像这茫茫夜色,黑暗笼罩,不见一丝光明。你说的勾践的故事我自然懂,但我又怎能透过这无边的黑暗,看到将来呢?”

未及岑文本回话,李世民追问岑文本:“这对于朕,将是一段惨痛屈辱的历史。你作为史官修撰,可否避开这段历史?”

没想到岑文本一口回绝:“微臣是史官,不能在青史上留下曲笔。”他接着说:“以春秋笔法治史是历朝历代史官的规矩,司马迁为此不惜忍受腐刑,如果非避开不写,那就请皇上撤换微臣吧!”语气坚决,不留一点余地。

李世民沉思,担心后人的评价。岑文本拱手谏道:“如果皇上知耻后勇,励精图治,有一天击败颉利,以雪前耻,那必将是名垂青史的歷史佳话。”一席话说得李世民心有戚戚。

“但是,如果皇上一蹶不振,导致将来国土沦丧,天下离析,后人会把您与蜀后主刘禅等辈相提并论!”岑文本朗声说道,“难道皇上不能确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中兴圣主?”

这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他慨然道:“朕决心已下,明日就倾国库里的全部财宝以退胡兵,你就如实记载吧。史书上有此一笔,朕就无路可退,只能奋起一搏。”

颉利退兵后,李世民领着群臣出城巡视。经过汉武大帝陵寝,忽见陵前新立着一根石柱。那是胡骑来犯时树立的拴马桩。那根拴马桩赫然立在汉武大帝陵前,这不是一根拴马桩,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李世民的脸上。

礼部尚书忙催人拔掉这根拴马桩。不料,岑文本向李世民奏道:“臣认为不该移走。”李世民怒目圆睁,呵斥道:“你身为臣子,却想着让朕蒙羞,意欲何为?”岑文本谏道:“留着它,会时刻提醒皇上,莫忘今日之耻。微臣坚信,皇上总有一天会将它立在颉利大帐之前!”

岑文本的固执,对李世民后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李世民砥砺进取,为唐王朝开启“贞观之治”,最终战胜颉利。倘若岑文本服从圣上旨意,隐讳不写那段屈辱的历史,附和赞成拔掉那根拴马桩,一改固执秉性,也许大唐就不会那么快称霸四海,一统天下了。

(张秋伟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史官李世民国库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三张纸条
皇帝不能玩权术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秦汉时期史官制度与文化分析
银子去哪了
以诚相待
国库电子化谏言
用生命去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