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只木头书包

2016-07-13龙应台

润·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淳安婺源衢州

龙应台

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这个木头盒子的故事。

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在1959年新安江建水坝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被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哥一家人被迁到江西婺源。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读书,第一件事就是把爸妈失去了三十年的儿子找了回来——在那之前,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90年代去了衢州,看见表哥在荒地里耕作,他的母亲,也就是我母亲口中常说到的大嫂,形容枯槁,蓬头垢面,坐在一个透不进一丝光的厨灶旁边。

2007年,我跟我台湾的兄弟们说,“多年来,我们只照顾了湖南的大哥,但是對于妈妈所牵挂的人——她的兄弟的后代,却很少关照,我们是不是太父系中心了?”

哥哥和我在那一年就到了江西婺源。

淳安应家的整个家族都成了农民了。我们坐在屋前的长条板凳上说话,翘尾巴的鸡咕咕咕咕到处走,一地的鸡粪和羽毛。一大堆人谈了好一阵子,把谁是谁搞清楚就已经很费了点时间。表哥突然站起来走进内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陈旧的木头盒子。木头原来可能是有颜色的,已经剥落得认不出来,小小的锁,因为岁月长久,扣不起来。

在台北的家中拍下,和窗外台北流动的街景仿佛在说两个世界的故事。

表哥有典型的农民的木讷,说,“姑妈小时候的。”

是我的母亲小时候的“书包”!

“怎么会在你这里?”我万分惊讶。

“外婆带在身上的。”

外婆?外婆就是我母亲的母亲,她——我对她一无所知。

表哥指着屋旁的竹林,说,“外婆的坟就在那里面,要不要去看看?”

我差一点跳起来。母亲朝思暮想的外婆在这里过世的?她曾经住在这屋里?她就葬在这林子里?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早说,竟然还问我“要不要去看”?

我替母亲跪在泥地里给外婆磕头,上了香,回到屋里,我抱着母亲的木头“书包”,想看个仔细。外婆是淳安老街上绸布店的地主妻子,在离乡背井的岁月里,万里的颠沛流离,没有一片土地属于自己,生命里什么都保不住了,却紧紧抓住女儿的一只木头“书包”,到死才松手。母亲在1948年离开家乡时才二十四岁,母女二人此生不曾再见。

我打开盒子,看见盖底竟然仍有墨色清晰的蓝色钢笔字:

此箱访客忽要开

应美君自由开箱

性格明朗、十岁的美君,“勿”字还写错成“忽”,正气凛然地告诉全世界不准动她的箱子。

透过这只木头“书包”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记忆的断裂。

我不知道外婆的名字,不知道她在哪里生、哪里死,不知道她走过哪些地方,不知道她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她的一生,我连轮廓都不知道。但是她是我最亲密的母亲的最亲密的人。我的记忆是彻底断裂的。

(史志鹏摘)

猜你喜欢

淳安婺源衢州
在淳安狮城
《村口》《婺源 陀川春雨》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渔舟唱晚
衢州风物志
Teachers Sour Over English Train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