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英语课程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2016-07-12袁巍

科技视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跨文化意识

袁巍

【摘 要】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一直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学者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新的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之下,这一课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旨在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重要课程之一的基础英语为根本,以教学具体实践为依托,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为实例,进一步地阐述基础英语课程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为灵活运用教材,开辟新时期下英语教学新方式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基础英语;跨文化意识;现代大学英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推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英教指委〔2013〕6号]。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以提高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惯例,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中国‘走出去需要的多元化英语类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在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会成为其中及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值得广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们进行深入地反思与研究,并势必会围绕其衍生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中自然而然地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必定对专业学生的各种英语实践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现阶段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基础英语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外研社出版、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中的文章不仅体裁多样,并且在题材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从多年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这套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鉴性和操作性,总体来看,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1 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接收的主观能动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本身,同时也反映着其它的文化现象。语言记录文化,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中,目标语文化的输入是不可避免且十分重要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孤立地脱离其文化的学习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rt在对语言教学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所述:“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那么,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担任《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授课中进行有意识地、积极地相关英语文化知识的引导与传播就具有了教学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语言教师要寻求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接收的主观能动性并适合其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曾利用邀请本校外教参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通过外教亲历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突)体验的方法,来告知学生们文化知识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外教曾经在课堂上问一名学生“How is your grandpa?”,学生的回答是“He went to hell.”因此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学生想表达的是祖父已经入土,去了阴间,但他显然只是记住了“hell”一词的释义而误解了其在英语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这个通过英语中“hell”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造成理解误差的实际案例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影响深刻的文化课,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英语文化的探究欲和主观上的接收意愿。当然,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接收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很多,譬如,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优势,给学生放映英美国家的一些政要的演讲、高校的公开课以及一些文化音像视频等;还可以利用所在城市的英语母语者资源,安排学生与母语者进行直接的文化主题交流,尤其是利用一些传统西方节假日时举办的活动,都能收到很好的激发效果。

2 依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输入

一套合适的教材在基础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笔者所在高校使用的教材是由外研社出版、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该教材从第一版起就比较重视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培养,所选课文兼顾语言和文化,不仅在语言教学上适合朗读、模仿、复述和讨论,更是在内容上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重视思想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开放性。

以该套教材第二册中第二单元的课文Say Yes为例,表面上该文所述的是一对夫妻在饭后因为闲聊的谈资——白人该不该和黑人结婚这一话题而产生的一些感情上的分歧,如果抛开文化层面的考量,在对学生们讲解并进行课后讨论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这样的想法:如此鸡毛蒜皮式的夫妻生活中的争执有什么文学意义呢?为什么能够作为课文出现在英语专业的教科书中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不结合美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种族问题这一特殊文化语境去解读该课文的话,学生们就不可能理解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由此可见,这种“文化旁白”(Cultural Aside)式——即在语言教学中就相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是有极高必要性和重要性的。

除了文化旁白以外,文化对比(Cultural Comparison)教学法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更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比文化旁白更为直观的理解结构。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英语教育偏重于对英语文化的引进和输入,强调让学生去理解英语文化并加以利用,这其中必定会产生一些对文化的理解偏差和错误运用;并且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自主输入和对外输出。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开始渐渐地向文化输出倾斜,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文化对比教学法在基础阶段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它能够通过比较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实现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同样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rug Problem?中,作者在对美国毒品问题中借鉴了《独立宣言》中关于“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各自的生命,只要他们不妨碍别人对幸福的追求”的相关内容,这样明显在意识形态上的表述是与我们学生所受的教育大相径庭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主动地提出关于两者之间文化对比的问题并以分组讨论和总结的形式,让学生们对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文化进行有深度地对比和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二元文化的辨析和融合。

当然,在新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教学改革形势下,在实际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关于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广大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当然不能仅仅是局限在基础英语这门基础教程进行相关教学宗旨的思考和教学方式的探究。但是,《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确实是在英语专业跨文化意识培养上迈出了踏实和有效地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唐详金.文化观与文化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3]关于推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elt.gdufs.edu.cn/info/1018/1021.htm[EB/OL].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跨文化意识
从项目教学法谈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突破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微课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