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水淡化在中国高开低走

2016-07-12

环球时报 2016-07-12
关键词:淡化海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7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大规模净化海水努力正在“枯竭” 将为干旱的中国首都供应1/3家庭用水的海水淡化厂,厂址位于北京东南约200公里处。2014年中国官媒报道称,在渤海湾海岸的该设施将于2019年竣工,为中国希望在2020年达到的海水淡化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日淡化海水产能达到300万吨。

但目前仍不能确定该项目何时开工。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中国的海水淡化产能每年增长近70%。然而经过最初的迅猛发展后,中国未能实现到2015年使日淡化海水产能达到220万至260万吨的目标。中国脱盐协会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中国建成的日淡化海水产能为103万吨。

更充足的淡水资源将使中国受益匪浅。但中国增加海水淡化产能的雄心正遭遇许多挑战。能源密集的特性使海水淡化成本高昂,尽管中国大部分自来水的售价不到50美分1吨,但每吨淡化海水的平均售价为75美分至1.2美元。这意味着水务部门必须强行推销,因此地方政府通常不愿意大力兴建淡化厂。“每当遭遇干旱时,地方官员和企业就全都过来对我们说,‘我们想要淡化海水。”天津大学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说,“但如果第二年雨量充沛,他们就会抛弃这种想法。”

确实,对海水淡化的需求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年度波动而增长和消退,并导致未来的项目被搁置。现有的海水淡化厂也面临产需不匹配的问题。例如,为海水淡化进京建成的示范项目,现在为当地某燃煤电厂日产3000吨至5000吨水,但其实际产能为每日5万吨。“除非大部分淡化后的海水能够进入市政供水系统,否则中国的整个海水淡化产业就不可能迅速发展。”上海电气海水淡化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范志峰(音)说。

对华北地区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也使海水淡化的紧迫性有所降低。此外,由于认为海水淡化是一种技术驱动型产业,中国已要求国内淡化设备中的本土创新至少达到70%。这仍是漫长征途。中国官方2012年发布的文件显示,在中国登记的756项与海水淡化有关的专利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5%。▲

(作者孙怡亭[音],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淡化海水
海水亦能解渴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咸咸的海水
海水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大海会干枯吗?
浅析驰名商标的淡化和反淡化保护
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