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公众满意度评价

2016-07-12魏建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黄 拓 丁 燕 魏建隆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公众满意度评价

黄拓丁燕魏建隆

摘要:本文基于湖南隆回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学生的调查,分析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和诉求。结果显示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公众满意度总体状况较好,但部分群体评价较低。进而提出完善义务教育激励与评价机制、改善硬件状况、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等措施来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公众满意度

一、引言

公众满意度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意愿,并逐渐成为政府教育管理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资源满意程度、教育满意度计量模型构建及评价、公众教育期望与需求的影响因素等。笔者以湖南隆回1652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公众满意度评价。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笔者于2015年9月对湖南隆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1652个,其中家长样本数为1633个,包括中、小学生家长样本数分别为825、808个,教师样本数为19个。其中:从性别变量统计看,男性占48.8%,女性占51.2%;从文化水平看,初中及以下占46.4%,高中与中专占33.4%,大专占13.6%,本科占6.1%,硕士及以上占0.4%。

(二)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重点考虑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问卷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以此评价湖南隆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满意度。主要指标包括学校管理水平:学风与校风,师德,家校联系,校园安全,收费透明;资源配置状况:教学设施,师资状况,家校交通,后勤管理,入学公平;教学质量水平:教学手段,理想道德教育,文体活动,学业成绩;教育环境状况等指标。同时考虑家长对义务教育诉求评价状况。

问卷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来衡量,予以分别赋值,20、40、60、80、100分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对义务教育满意程度越高,否则越低,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各评价指标总体得分状况

隆回县义务教育的家长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6.85分,结果近似比较满意。其中小学、中学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7.10、76.6分,结果相差不大。从不同学校类别考察,县城学校满意度低于各镇学区学校满意度。通常来说,城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多,家长对义务教育的期望越大,因此,县城较乡镇家长的期望值要高。

(二)各二级指标的具体状况

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家长对校园安全和收费透明满意度方面相对较低。学风与校风满意度接近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为75.32分;师德总体评价较好,为77.86分,乡镇学校比县城学校滴5.22分;家校联系满意度低于各评价指标均值;校园安全满意度排名居尾,家长对校园周边治安满意度评价不高,得分为74.98分,乡镇、县城学校没有明显差别;收费透明满意度不高,该指标评价74.32分,县城学校的满意度比乡镇学校的要高。

资源配置状况方面,各指标得分差异较大,入学公平得分较理想,但后勤管理得分较低。师资状况满意度稍高于平均值,总体得分为76.11分,小学、中学得分差异不大;入学公平满意度总体得分较好,为78.92分,小学、中学得分无明显差异,表明统筹城乡的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社会公众在教育公平方面的感受比较明显;教学设施满意度接近平均水平,硬件设施满意度较高,高于教学设施的满意度;家校交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县城满意度低于乡镇满意度3.48分,小学满意度高于中学满意度5.62分;后勤管理满意度排名滞后,其中食堂服务满意度评价最低,为70.68分,中学满意度比小学满意度略低。

教学质量水平方面,思想道德教育满意度在各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学业成绩、文体活动满意度均不高。教学手段满意度较高,得分为74.86分,小学、中学满意度得分没有明显差异;思想道德教育满意度评价较高,得分为79.68分。统计数据显示,家长反馈学生不良习惯较少,总体评价为83.62分,小学、中学无明显差异;文体活动满意度总体得分不高,得分为74.12分,小学、中学得分无明显差异;学业成绩总体满意度不高,乡镇学校的家长普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评价得分为70.65分,乡镇学校满意度低于县城学校满意度,中学、小学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

(三)家长对部分教育现象的反馈

从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家长反映,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情况依旧比较普遍,特别是中学更加明显。有11.2%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子女在读学校班主任是根据学生成绩排名安排座次的,有28.6%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子女在读学生存在公布学生成绩位次的情形,且中学比小学的情形严重。另外,择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统计数据显示,62.3%的学生家长认为择校现象比较普遍,县城91%的被调查者认为择校问题比较突出;但是,调查也显示,学生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总体情况满意度较高,收费复习、补课的现象较少,并不严重,占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课外辅导、培训收费较少或没有,能够做到自愿,仅有9.68%的学生家长明确表示不满意,这就表明教育费用负担已经明显降低,费用支出的减少明显提升了家长的满意度。

(四)家长对部分教育现象的态度

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非常看重,大部分家长认为目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多,作业负担较轻。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有41%的家长非常肯定的表示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还有45.6%的学生家长明确表示同时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有63.8%的学生家长认为现在子女的家庭作业不多。

另外,学生家长对学生择校、补课收取费用等一些不太合理的教育现象的容忍度较高。统计数据显示,40.12%的学生家长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还有28.1%的学生家长对择校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与此同时,也有一小半的学生家长不反对教师的补课收费行为,认为给予合适的补偿表示了理解。对于补课收费行为、学生择校行为的理解与宽容,说明学生家长在面对升学压力和其他原因的情形下,在单纯注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子女争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从另一个视角说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才是各种不合理教育乱象的根源。

四、措施与对策

(一)完善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监督对该阶段公开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等不合适做法,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来传统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家长的希望、学校的要求等带来的各种不合理压力,而不定时的公布学生成绩位次就是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完善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鼓励和推动教师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素质教育的时间,这就需要科学做好岗位设置,严格岗位职责,理顺岗位与薪酬的关系;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检查、评比和监督力度,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校内教师授课内容比武,加强内部竞争;根据竞争结果实行有差别的薪酬体系,实行奖优罚劣。

(二)增加特长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水平

特长教育满意度得分普遍不高。伴随人们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增长,学生家长对文艺、体育等特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家庭收入较高,条件较好的家长会把子女送到特长教育培训学校学习,而这些培训机构往往收费较高,家庭收入较低,条件一般的家庭却没有能力增加这方面的支出。这就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提高体育、文艺教育水平,便于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另外,校外文体活动开展不多也遭到家长的抱怨。为了提升满意度,需要增加校外活动场馆的建设力度,推动校外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采取合作、共建等多种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努力搭建青少年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校外素质教育活动。

(三)稳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建设与管理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乡镇学校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县城学校的满意度,即使在县城,该项指标的满意度也明显低于其他评价指标的得分,这就反映义务教育阶段的食堂管理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常规管理,为学生提高满意的放心餐;同时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的改造力度,合理规范,提高建设标准;对食堂外包主体的资格和能力进行严格审查,提高进入门槛;增加社会公众监督的参与力度,提高卫生标准,维护食堂食品安全。

(四)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培养他们的执业精神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社会氛围的影响,在老师中也存在敬业不足,荣誉感不强,对学生关注、关心不够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的各级主管部门加强教师的师德管理和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利用各种媒介宣扬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5ZZ007)资助。

参考文献:

[1]胡平.户籍、教育水平及社会职业等级对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1(10).

[2]张娜.公众对区域基础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8).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会计系、隆回县教育局)

基金项目: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