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的必要性及相关对策

2016-07-12沈佳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型国有企业对策

沈佳烨



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的必要性及相关对策

沈佳烨

摘要: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将增加企业价值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涌现了武钢、大亚湾核电等内部审计示范企业,但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的必要性,并借鉴武钢、大亚湾核电的成功经验,探讨推进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好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对策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发复杂,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增加,特别是21世纪,安然、世通等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接连爆发,通过强化公司内部审计来提高公司治理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实现组织目标”。该定义突出强调了价值增值的理念,主张将内部审计目标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法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为增加企业价值提供服务,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的继承与发展。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发展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逐步推广、缓慢发展阶段。2003年,在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定义中提及与IIA定义中的“为组织增加价值”相类似的目标,即“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新事物,逐渐被我国国有企业所熟知、运用与发展,武钢建立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的一个标杆。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强烈的行政色彩,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技术与组织内部的变革,要求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促进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是历史所趋。

二、国有企业实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有效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

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委托经济责任的经营模式,内部审计正是基于委托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受托责任发展而发展。由于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政府的强压下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贪污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新理念,是对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在防范企业内部舞弊的发生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与企业其他部门相比,内审机构因其自身的独立性,在识别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的中更加客观、全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使得内审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经常性的调查、分析、评估与预测,挖掘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发挥更好的风险防范作用,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与改进,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四)改善企业的治理程序

增值型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审计人员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决策、投资经营、管理等过程进行监督评价,检查公司治理的过程是否科学、有效,从而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保证企业创造更多的直接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在服务于治理主体——董事会的同时服务于治理对象——管理层,发挥着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的管理职能,从而间接地为企业增加价值。

(五)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企业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作为工作中心,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资源、方法等以增加内部审计的效益,并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

三、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与增值职能认识不充分

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倡导内部审计要积极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积极发挥增值作用,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还是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内部审计的增值职能的认识存在偏颇,对新理论的认知与掌握程度不够,使得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从内部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隶属于总经理居多,降低了审计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其次,审计人员由管理层雇佣,工资福利和升职机会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使得审计人员在执行监督和评价等审计职能时顾虑重重,进一步削弱了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另外,内审机构的经济支撑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费,经费的数量受到其审计对象管理层的制约,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懂得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特别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等相关技巧,能够为企业实现创造价值的目标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人员转型而来,具备专业资格的审计人员占比较小,造成了审计人员注重财务工作,忽视了对企业管理、工程预算、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因而在公司治理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较少;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得审计人员不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国家新的审计知识和技术,没有将新的审计方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

(四)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从IIA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该拓展它的服务范围至公司治理的层面,在保持监督职能的同时强化内审机构的管理咨询职能。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增值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内部审计仍以评价财务事项为主,或将内部审计简单地定位于查处违法违规上,较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责和增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五)内部审计方法不先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采用以事后查账审计为主的方法开展审计调查工作,而基于风险导向的事前审计所占比重偏低。大多数小型国有企业也不具备信息化审计的能力,仍以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手工审计方法为主,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手工审计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效率低且耗资多,增加了审计成本,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背道而驰。

(六)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质量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和优劣程度,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在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都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在实施阶段内审人员未能坚持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存在工作不规范、取证不充分等问题。另外,很多企业缺乏统一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现有的质量考核指标考察范围狭窄,可比性与可操作性不足,无法有效地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完善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认识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首先需要提高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内部审计的增值职能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使得增值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

(二)建立有效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

武钢和大亚湾核电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均较好地遵循了隶属于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层的要求,增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武钢将内部审计始终放在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职责条例》等制度来保障执行,并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和办公条件支持。大亚湾核电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置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和副总审计师均来自于投资人,在突出内部审计对投资人负责思想的同时提升了内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的领导下是我国国有企业内审机构设置的首选,下设审计委员会和总审计师制度,对董事会负责和报告工作,从而在机构设置上满足独立性、权威性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

(三)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大亚湾核电的“审计角色体验”制度是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挑选出一些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进入审计部门参与公司的审计项目,为审计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这种角色体验制度在弥补审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同时增进被审计部门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

国有企业应注重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在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的配置,考虑吸收法律、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非审计、财务方面的人士加入的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更新审计知识和方法,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业绩考核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内审的工作效果。

(四)革新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武钢从内控、风险和绩效三大价值增值领域着手,并结合项目的速度、质量和投资的三大目标,交织成“三三矩阵”: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风险审计;关注系统接口部位,实施内控审计;稽查经济责任,实施绩效审计。此外,武钢实现全面实施信息审计,内审部门开发与运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并参与设计企业ERP系统。

在内部审计技术上,国有企业应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手段,建立先进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运用合理的审计软件和审计程序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高效的监督和评价。在内部审计方法上,国有企业应向公司治理导向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向防范性审计转变,拓展增值服务的职能和领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和增值作用。

(五)构建有效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体系

大亚湾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引入了TeamMat审计管理系统,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标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采用部门自评与同行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部门取得的实际绩效与标杆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价。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国有公司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包括内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过程和报告阶段三个程序控制;建立部门自评和同行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制。此外,可以借鉴基于EVA原理的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模型,通过计算经审计后新增的效益与审计投入的成本的比值来衡量内部审计是否有成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2]李亮亮.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06.

[3]姜同敏.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0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转型国有企业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诊错因 知对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