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6-07-12李甲峰山东省郓州监狱医院山东菏泽2747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内固定

李甲峰(山东省郓州监狱医院,山东 菏泽 274718)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李甲峰
(山东省郓州监狱医院,山东 菏泽 274718)

【摘要】目的 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结合本地县医院病历,下同)于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0%),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3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肢骨关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模式。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四肢骨关节骨折;可降解材料;内固定

四肢骨关节骨折属于外科临床常见疾病,骨折后的固定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当前,骨关节骨折的固定材料较为多样,可吸收螺钉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可降解、 二次手术的优点,大大减少了骨折治疗对患者的创伤。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可吸收螺钉和常规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可吸收螺钉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4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和X线检查,确认骨关节骨折情况,并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1.39±19.56)岁,其中踝关节骨折7例,股骨头骨折4例,肱骨头骨折4例,膝关节交叉韧带附着区骨折5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2.41±19.27)岁,其中踝关节骨折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附着区骨折6例,肱骨头骨折5例,股骨头骨3例。2 组患者在年龄、骨折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给予臂丛麻醉,下肢骨折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具体治疗过程如下:根据患者骨关节损伤情况,确定切口形状和位置。切开患者皮肤、肌肉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手术部位,清理将分泌物和血块,然后将骨折复位至满意的解剖位置,根据患者骨折块,选择不同直径的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商品名百优可,芬兰进口)。先使用圆骨针进行钻孔,钻头钻孔完成后,再用丝锥攻丝,将可吸收螺钉塞入钻孔,注意关节软骨下骨质内放置可吸收螺钉帽,并减少对不同关节软骨的摩擦。重建交叉韧带患者,则需要严遵循等长的重建原则,完成重建术[1]。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后4周,开始功能锻炼[2]。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术中固定的螺钉为不可吸收材料,复位满意后,进行固定单皮质锁定螺钉和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部分患者同时使钢板固定。术后,患者治疗、康复方法同观察组。每个月对两组患者随访1次,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评价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关节功能、骨折复位及疼痛情况,评价标准如下:优,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愈合良好,骨折解剖复位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屈伸正常,且无疼痛感觉;良,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愈合良好,骨折解剖复位良好,关节功能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屈伸功能轻度受限(<10°),且活动时有轻度疼痛感觉;差,患者切口处出现红肿、分泌物现象,存在骨折移位和延期愈合(不愈合)问题,关节功能较差,屈伸功能受限>10°。优良率=(优+良)例数/样本数×100.0%[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0%),1例为骨折移位,1例为伤口感染;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30.0%),3例为骨折移位,1例为伤口感染,2例为局部积液。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开始作为内固定材料,广泛应用于骨折外科手术治疗中,其操作简单,较传统固定材料相比,患者创伤更小,因而可吸收螺钉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肯定。本次研究中,可吸收螺钉应用于观察组治疗中,其优良率达到了90.0%,对照组仅为65.0%,由此可知可吸收螺钉的治疗效果由于传统不可吸收的固定材料。

当前,我国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可吸收螺钉(棒)多为进口产品,国外临床医师对可吸收螺钉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改进。可吸收螺钉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不存在排异问题。可吸收螺钉在植入之后,就开始了逐渐降解的过程,其强度不断下降,以“百优可”为例,植入初期其强度为松质骨的20~30倍,随着降解的进行,植入25周后,螺钉的强度基本与松质骨相同,而此时骨折处已经基本完成愈合。由于可吸收螺钉属于新型材料,其固定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争议[4]。李文祥,李应波等所作研究发现,可吸收螺钉(棒)一旦植入人体,就会呈现横向方面膨胀,同时也会出现纵向收缩,起到了加压固定的效果,可以满足内固定对骨折固定稳定性的要求[5]。本次研究中发现,使用可吸收螺钉的患者骨折愈合较好,仅出现一例骨折移位,而使用金属螺钉的患者则3例骨折移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可吸收螺钉治疗的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对于患者而言,可吸收螺钉真正避免了二次手术后痛苦,同时也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较为安全、经济[6]。总之,四肢骨关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 颜端国,李茂贵,楼杨勇,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1(2):175-176.

[2] 谢卫勇,黄刚,邱鑫林.四肢骨关节骨折经可吸收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12(2):160-161.

[3] 姜学波.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6):331-332.

[4] 李鹏.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62例的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 李文祥,李应波. DIKFIX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1(33):109-110.

[6] 王元顺,于洋.可吸收螺钉应用于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118.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60-02

猜你喜欢

内固定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远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