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体会

2016-07-12赵同刚欧阳安祥李永强山东省兖矿集团鲍店煤矿职工医院山东济宁2735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

赵同刚 欧阳安祥 张 峰 李永强(山东省兖矿集团鲍店煤矿职工医院,山东 济宁 273513)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体会

赵同刚 欧阳安祥 张 峰 李永强
(山东省兖矿集团鲍店煤矿职工医院,山东 济宁 273513)

【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择取于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9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血栓防治措施(参照组,共有46例)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防治措施(观察组,共有46例)。结果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效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低分子肝素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

深静脉血栓是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发生率较高[1]。我院为分析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措施,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择取92例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栓防治,具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措施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于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9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6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中,参照组中,有4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9:17,年龄在26~77岁,平均年龄为(54.23± 6.15)岁。参照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有6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其中双下肢、右下肢以及左下肢的患者例数分别有2、1、3例。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7:19,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为(55.76±7.23)岁。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有7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其中双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例,右下肢的有2例,左下肢也有2例。

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治疗;②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③将下肢瘫痪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④研究将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

经确认,两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年龄、病情、男女性别比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P值>0.05,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防治措施

1.2.1 参照组:进行常规血栓防治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下肢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有疼痛症状存在,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师。②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依据患者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护理。③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运动练习的指导,主要有下肢的抬腿练习以及屈伸练习[2]。④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主要是多饮水、少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水果、蔬菜[3]。

1.2.2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在围术期进行。首先,术前的12 h对患者进行5000 U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注射,每天注射1次,持续注射10 d[4]。其次,结合肢体的康复训练以及下肢间断的气囊压迫对患者进行血栓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年龄较大且在近期内出现过颅内出血或者是有颅内出血倾向的情况,则禁用低分子肝素,单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与下肢间断气囊压迫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实施完成,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92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超声诊断、静脉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发射计算机的断层摄影检查,确保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患者的下肢出现肿胀,腹股沟区有疼痛的情况,沿动脉走行时出现了压痛症状[5]。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凝血酶时间的检查,出现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并且FDP显示出阳性,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有了明显地提升[6]。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9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0.05,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静脉防治措施间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经过15 d的防治措施实施,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而参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2%,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数据比较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就越大,与年龄呈现正相长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有研究报道指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50岁这个阶段其概率为0.50%,而80岁年龄阶段则可以达到3.80%[7]。这正说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与患者其自身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息息相关。

研究认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血流停滞、凝血功能亢进以及静脉壁的损伤[8-9]。而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必然会对机体局部组织产生损伤,包括对局部组织血管带来的创伤;另外胃肠道手术之后,机体有伤后组织修复能力,此时凝血功能也随之增强;最后手术完成,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了运动量,容易导致静脉血管的血流缓慢等。这些原因均是导致患者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防治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简单的运动练习有下肢抬腿以及屈伸等动作,这样可以促进静脉血流的运行循环;另外,多饮水,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也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本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防治主要使用到的措施为使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因为其含有因子Xa,Xa活性可以作用于凝血因子,对血栓产生分离的效果,从而实现其抗凝血的治疗作用。并且,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在外科手术进行前12 h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发挥低分子肝素的预期效果[10]。

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而参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2%,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综上所述,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低分子肝素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尹萍.ICU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分析与防治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2-2155.

[2] 徐起琴.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药业,2012,21(23):60-61.

[3] 方惠娟,史玉琴.空气波压力治疗加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2):85-86.

[4] 张军,郑莉,郑媛祯,等.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39例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46-149.

[5] 刘霞,祝海萍.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78-79.

[6] 龚桂芳,胡翠月,帅文君,等.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52-353.

[7] 王金玲.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21.

[8] 王其素.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54.

[9] 宋富立,王丽萍,董均杰,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围手术期的防治(附28例)[J].医学信息,2013,26(17):323-323.

[10] 张莉,张荣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406-407.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53-02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