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在早产儿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6-07-12王爱晖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益生菌早产儿

王爱晖(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益生菌在早产儿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王爱晖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益生菌对于早产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使用益生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在使用益生菌之后,体质量增长的速度明显更快、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更早、同时发生喂养不耐受比例更低,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的时间更短,但是组间的差异不是非常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在治疗期间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现象,观察组早产儿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中发生2例死亡案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益生菌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生长状况,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同时对早产儿没有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益生菌;早产儿;临床应用

益生菌指的是在一定数量基础上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1],同时由于益生菌的活性较高,作用机制与传统药物存在较大的区别。虽然当前研究对于益生菌产生有益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但是大量的研究证实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中定植能够发挥出生物与化学屏障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促进营养等多种作用。当前,益生菌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成人和儿童的临床疾病治疗中,如过敏性疾病、乳糖不耐受症、腹泻性疾病甚至是肿瘤的预防[2]。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中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不健全,益生菌在该群体中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很多国外研究者都得到了有益的成效。本文研究益生菌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得到较好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患儿的选择标准:低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9周、产重在1500~2500 g;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Ⅲ度以上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等。经过统计,就会好的胎龄、性别、产重等基础资料,以及出现窒息、颅内出血等基础疾病的发病情况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出生后24 h内未给予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实施抗感染、胃肠道减压等保守治疗,其喂养以及场外营养方法根据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指导进行,近喂养配方奶,患儿发生呕吐、腹胀、大量的胃潴留或者是消化道出血时禁食处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益生菌制剂的治疗,益生菌制剂为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每日使用Ⅰ次。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恢复产重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更短以及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例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组间的差异使用t值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来说在住院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肺炎的发生以及死亡病例上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恢复产重时间较对照组早产儿更短、发生喂养不耐受案例要更少,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应用益生菌的临床效果

2.2 在治疗过程中,照组早产儿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观察组早产儿也没有出现由于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引发的败血症现象。

3 讨 论

早产儿的相关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出生后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如腹胀、呕吐、胆汁反流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导致新生儿在早期不能达到完全的肠道内营养,体质量增长速度非常慢,影响其生长发育。当前益生菌对宿主不成熟肠道起到的有益作用机制尚未非常明确,通常认为益生菌与宿主肠黏膜细胞我共同组成黏膜屏障;或者是益生菌抗原与肠道细胞中的受体相互作用,关闭炎性介质转录因子[4],因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肠道中病原菌的排出速度;阻止病原菌在宿主肠壁黏膜中黏附,阻止其发生移位。在国外已经出现很多早产儿应用益生菌的研究,其研究显示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早产儿的体质量增长速度更快,能够较早的恢复产重时间,同时减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程度。由于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益生菌制剂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当前市面上的益生菌制剂种类较多,但是能够应用在早产儿治疗当中的非常有限,本文中选择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大量的研究文献证实,该益生菌制剂在早产儿中应用是安全的。

在本文中选择的是体质量在1500~2000 g的早产儿,没有选择出生体质量极低患儿的主要原因就是胎龄越小的患儿器官、胃肠道的发育更加不成熟,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增加,因此这一部分早产儿通常都会坚持使用益生菌治疗改善。且该部分患儿通常会患有较多不同的基础疾病,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因而没有选择。虽然益生菌能够改善早产儿的体质量和健康状况,但是还有相关的研究尚不明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论证:首先是益生菌的使用早产儿的胎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会随着胎龄以及体质量的下降而上升[5],当前关于益生菌对早产儿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没有忒多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二则是最佳的给药时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益生菌应当尽早给药,但是到底是出生后即使用还是在进行肠道内营养之后给药还不明确;最后则是合适的疗程,只有保证足够的摄入才能够让益生菌在肠道中定植,何时停止使用益生菌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本研究对早产儿应用益生菌与对照组组早产儿对比发现,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使早产儿能够快速的恢复到产重,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同时减少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改善患儿的健康水平,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院及NEC等因素对比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前人的研究观点,存在者一定的差异,如在住院时间、抗感染以及肺炎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考虑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本组研究的病例较少,同时给药益生菌的时间相对较晚,因而研究应当向给药的时间跨度以及早产儿的体质量更轻的方向上改进。

参考文献

[1] 佘志婉,徐碧红,薛立军,等.益生菌对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9):557-559.

[2] 甘景立,孙书丽,周建勋,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95-97.

[3] 王爱英,吴荣芳.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09-211.

[4] 王文辉.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3-3796.

[5] 王福安.36例危重早产儿伴胃功能障碍早期使用微量喂养及补充益生菌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38):89-89.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27-0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益生菌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中国益生菌网
——中国益生菌信息与技术交流平台
中国益生菌网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