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探讨

2016-07-12王少玲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王少玲(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探讨

王少玲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82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8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90%(77/8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2.93%(68/82),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在心力衰竭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能明显减少血液内醛固酮的含量[1],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血液内的醛固酮无法持续性的减少,长期疗效并不理想。醛固酮含量升高会对血管紧张素造成刺激并促进其分泌,促使心室重塑、心肌纤维化,从而加重病情。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的一种拮抗剂,已有研究证实该药物的疗效非常突出。现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一步探析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药物作用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组82例患者中,45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3~69岁,平均年龄(49.09±6.62)岁。对照组82例患者中,44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6~72岁,平均年龄(50.34±7.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存在较强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82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硝酸酯类、地高辛、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2]。治疗组:8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螺内酯(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888),每次口服剂量为20 mg,每天服用1次。

1.3 疗效评判:参考《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3],显效:心功能改善程度超过2级,但未达到I级水平,病理症状及体征已基本消退,其他相关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功能改善程度超过1级,但未达到I 级,病理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没有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进行检验。当P值<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90%(77/8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2.93%(68/82),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药物疗效对比分析表[n(%)]

2.2 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中,头痛者2例,头胀者2例,发生率约为4.88%;对照组中,头痛者1例,头胀者2例,发生率约为3.66%。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病理过程,存在多种不同因素参与。调整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系统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常用药物,应用该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但是与正常人群相比仍然很高。有专家经过进一步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短期使用这类抑制剂药物时,可以明显减小血液内的醛固酮含量,但是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并不能达到持续明显减少血液内醛固酮含量的效果,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而在使用这类抑制剂治疗的同时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进行治疗,不但能够降低血液中紧张素II的作用,而且螺内酯与血液中的醛固酮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结构,螺内酯在肾远曲小管、集合管皮质部可以竞争性的与醛固酮受体相结合,进而阻断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出现逃逸醛固酮的现象,可长期抑制醛固酮的产生,达到长期控制及治疗的目的。本次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以上观点的可信性,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9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2.93%;与刘军利等人得出了相似的结果[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88%与对照组的3.66%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不难推断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庆红,李燕燕,许根友.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5(6):438-439.

[2] 范姝丽,陈思娇,陈婕,等.醛固酮拮抗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6):607-609.

[3] 上官佳红,张红苗,苏杨,等.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 74-76.

[4] 黄瑛,张代富.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827-829.

[5] 刘军利.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29-2330.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88-01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