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类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例

2016-07-12何晓瑶

中国市场 2016年46期
关键词:研讨理论模块

何晓瑶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类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例

何晓瑶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应用型人才是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在本科经济类课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更多专业理论课教师尝试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德文为Seminar,此种课程教学范式兼具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因此通常被翻译为习明纳教学模式。文章以教学创新思维理论为依据,探讨本科经济类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应用型;经济;研讨式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206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1.1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郭汉民(1997)提出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单项传授不同,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并且全过程强调研究与讨论。曾宪皆(1999)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薛其林(1999)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表现为“五步三级研讨式立体教学法”。

1.1.2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李建文(2010)、郭宗河(2011)、周建雄(2012)、田管凤(2013)分别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在理工科类本科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研究,杨海云(2007)、朱霁(2013)对研讨式教学法在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周燕、张尹莉(2014)对研讨式教学法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张灿(2015)、武晓雯(2015)对研讨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采取了不同角度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范围较广。但是,不同角度下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发掘。比如,较少涉及的研讨式教学的实施状况及研讨式教学具体实施需要具备的条件;特别是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经济类本科课程研讨式教学开展情况的研究更是比较缺乏。

1.2 国外研究现状

200多年前,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准确叫法为“大学研讨课”。研讨课德文为Seminar,此种课程教学范式兼具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因此通常被翻译为习明纳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适用、备受推崇的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Seminar中可以得到重返展现,同时锻炼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如何进行科学研究。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流派主要为发散思维训练教学理论、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解决问题理论、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多种才能发展理论、智力三元理论。

2 理论依据

目前,教学创新思维理论总体分为六大理论:主要是发散思维训练教学理论、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解决问题教学理论、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多种才能发展理论、智力三元理论等。

2.1 发散思维训练理论

发散思维训练(Divergent Training)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强化学生与教师共同面对解决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之中发展自我。国内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类比法,其本质与发散思维训练是一致的。

2.2 教学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理论

教学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教学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三者协调。

2.3 解决问题理论

解决问题模式的中心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其理论基础为知识记忆,问题的解决过程体现为外部客观环境与个体本身资料的输入。“解决问题”模式对教学结果的落实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来体现,在整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核心体现为六个步骤:发现疑惑;发现资料;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答;寻求接受。这六个步骤中最大的特点是“发现”,而这种“发现”正是学生集中和发散思维的过程。

2.5 多种才能发展理论

多种才能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承认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并认为考试仅衡量学生部分能力,仅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会忽视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挥。所以教学的目标在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开发,不再囿于简单地传递书本知识。

2.6 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三元理论强调具有分析、创造和实用特点的思维方式才是好的思维方式,整个过程包括确定问题、选择程序、信息表征、形成策略、时间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监控、问题结果评价七个步骤。三元理论教学针对如何实现这七个步骤,制定了三个有效的策略。一是分析性思维方式适合以讲课为基础的传统方式教学;二是综合性思维方式适合偏重事实的问答;三是师生间的无固定答案的多角度讨论与交流有利于三个方面的思维。

3 货币银行学课程说明

《货币银行学》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经济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一方面使学生广泛了解金融学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如何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进一步提高辨析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期,共32课时,2学分。此次货币银行学研讨式教学实验在笔者所教授班级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1、2班中开展,两班为同一年级平行班级,分别有学生49人和48人,学生高考入学分数基本相当,家庭背景相似,故学习基础、习惯和行为方式基本相同,能够比较好地对比研讨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效果的差异。笔者分别在1班实施研讨式教学,在2班实施传统教学,学期结束后,分别按照统一标准对两班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比较,试图对比不同方式下的教学效果。

4 “研讨式”教学实施过程

4.1 教学实施前的相关准备

本次研讨式教学实施前,笔者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全方位地了解了所测学生的学习基础、诉求和能力,并联系学院相关部门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学安排上的方便,各方面条件的具备能够确保研讨式教学顺利高效实施。

基于研讨式教学效率考虑,班级人数以控制在30~35人为宜,而2013级财务管理1班共有学生49人,超出了预期设定人数,直接开展研讨式教学存在困难。而且目前我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均处于超标状态,故只能在授课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大分组数量或适当增加小组人数。教室的桌椅布置不能实现随意搬动,故每一小组讨论采取教室第一排就座,集中讨论。教室需配备基本的教学硬件设施,具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等,均配备齐全。

4.2 货币银行学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确定

通过对比国外六种教学创新思维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专业理论的教学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创造过程。这种创造性的要求核心在于思维的开创性,而不能简单地囿于对某一特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基于创造性思维目标下的专业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体现和培养学生8种技能,即信息检索收集能力,阅读能力,鉴别能力,归纳综述能力,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既有应用经济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又作为一门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课程本身要求学生不能只偏重其中一侧,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理论的基础上灵活实践,准确分析、精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基于货币银行学的这一学科特点,我们选择研讨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教学要求的。综上所述,结合国外教学创新思维理论以及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货币银行学研讨式课堂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案例评价型,这种类型侧重于学生对案例整体的评价,并不直接考察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分析解决型,这种类型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察,一般情况下不提供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需要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自己提出,通过这种近似于强制的方式直接考察学生分析能力。

4.2.1 案例评价型的研讨式教学的步骤

首先,授课前选取典型、有争议的金融热点或焦点,根据观点评价的不同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进行,采取辩论赛式教学方式,比如一些经典而有争议的问题:“通货膨胀还会继续吗?”“货币发行方式是否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等;其次,教师可以结合金融案例在讲授过程中梳理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应用讲解一些理论模型,相关理论的科研论文等;最后,务必调动学生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结论的能力,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学习形成研究报告。

4.2.2 分析解决型的研讨式教学的步骤

此种类型的研讨式教学要与情景式教学相结合,即人为创造出教学需要的经济社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分析问题、研讨交流的潜力。例如,在金融衍生工具部分,可以列举对应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自行选择角色扮演,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模型进行决策判断。另外,在研讨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各自就具体问题分析决策过程形成PPT进行演示,采取学生互问、互评的方式,最终确定“中标”团队。

4.3 研讨模块(单元)设计和考评方式

4.3.1 研讨模块(单元)设计

笔者针对测试学生知识水平、特点和层次,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学科特点,设计了5个不同的研讨模块(单元),通过5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典型案例)将课程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有效串联,也就是说32课时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分散的16次课,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以“模块(单元)”为核心进行主题讨论教学,学生的学习研究也以“模块(单元)”为核心展开,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或延伸对模块中涉及案例的研究,通过“单元”式的分解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各部分内容中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到的学习效果。每个模块(单元)包含五部分内容:模块(单元)主题、研讨目标、研讨内容、参考资料、测评要求。以模块(单元)——“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为例:

第一,模块主题。即研讨围绕的中心主线是什么。模块一“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将第一、二章货币认知、货币制度与第十章通货膨胀联系起来,讨论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二,研讨目标。即研讨需要达到的效果。如模块一的目标是:找到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因果联系,并论证分析我国的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适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与权威观点一致)。

第三,参考资料。基于研讨式教学调动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在课堂研讨前做好一系列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搜集资料和查阅文献。在研讨式教学实施初期,鉴于学生对于目标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对于如何搜集查阅资料存在迷茫,所以教师需要在每一个模块单元给出适当的参考资料,这些高质量参考资料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一方面使学生高效准确掌握了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作为标杆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查阅文献。

第四,研讨内容。本部分内容由学生根据模块主题、研讨目标,结合参考文献,自行决定研讨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对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整理,逐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研究的能力。

第五,测评要求。模块单元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设置一定的测评要求,例如对学生完成任务提出硬性指标,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具体分工,真正参与到研究讨论中来,研究完成后,每个小组选出1名同学在指定时间进行研讨结果展示,要求做PPT、Word文档,可辅助添加图片或视频资料文档结尾要有参考文献5个以上,文献、数据要求有具体出处并注明,来源可靠。

4.3.2 考评方式

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适合的考评方式。按照学校整体要求,所有课程的最后成绩必须为百分制,基于此,本课程采取研讨式教学需要调整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首先,原有成绩构成比例为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个构成比例必须作出调整,调整后的构成应充分考虑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因此,降低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由原来的70%下调为40%较为合适,平时5个模块成绩共占60%,提高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以调整规则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变成一种新常态,而不是依靠考前突击。其次,平时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组成,分别占50%,PPT展示决定小组成绩,小论文决定个人成绩。通过考评方式的调整,以考评促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科学的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4.4 教学效果测评

笔者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在大三年级同一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后,设计了调查问卷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共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1班49人收回有效问卷48份,2班48人收回有效问卷46份。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研讨式教学相较传统教学带给学生新鲜、刺激、有效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知识接受度更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更强,但缺点是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见下表)。

5 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类课程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结合货币银行学传统教学经验以及研讨式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优势和劣势,笔者认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类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5.1 研讨模块(单元)设计应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线,整合确定研讨主题,激发学生研究讨论的热情

研讨式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脱离教材知识体系无主题自由研讨,仍应以教材为主。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研讨模块时要兼顾讨论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其落脚点是夯实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核心是激发学生研究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层次,多数院校本科经济类专业课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讲授。因此,经过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后续课程中涉及了概念、方法模型、分析工具等有了涉猎,教师可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回顾。不但合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准确定位所需专业知识,直接用于分析解决问题。另外,鉴于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属于应用经济学课程,老师可适时地举出以往分析过的具有金融学专业特色的案例引入研讨过程。此外,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结合教学要求和需要,调整设计研讨模块(单元)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搭建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平台。

5.2 在研讨过程中,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研讨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其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鉴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专业性讨论较少,所以实行研讨式教学模式初期,学生的研讨方式可能不能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进行,也可能不能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实施,而且学生对相应经济学分析工具的掌握和运用也可能出现问题,或者混淆相关专业名词概念或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讨式教学初期加强引导作用。教师可在模块主题确定后,采取不断设疑发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搜集资料、面对大量资料如何归类整理,经过之前一系列分析甄别,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除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师在初期帮助学生掌握资料收集、整合的技巧,能够加快学生适应研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技巧之后,学生不但能够适应独立思考,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学科知识及分析工具。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基本完成,只需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导整个研讨式教学。

5.3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更新学科前沿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当今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经济学发展具有时代性,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而教材内容常常落后于学科的发展水平。在应用型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摆脱过去“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逐步适应研究实践性学习,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为对于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把握。研讨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在研讨过程中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前沿理论研究动向,启发学生自主创新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理论和实践不断碰撞、论证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流、学术研究、创新的火花会不断涌现,师生之间的界限会趋于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教师由主导变为引导,真正实现教学互换,教学相长。

[1]朱承,刘聆,王新峰,等.研讨式课程改进型“五步”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61-63.

[2]周燕,张尹莉.研讨式教学法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56-57.

[3]陈淼.论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国外教学创新思维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1(9):53-58.

[4]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72-74.

[5]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 (10):65-67.

本文系河套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类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TXYJY16008)。

何晓瑶,讲师,在读博士,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研讨理论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