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腊文化在电影《奥德赛》中的呈现

2016-07-12朱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名作欣赏 2016年35期
关键词:荷马史诗奥德赛

⊙ 朱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希腊文化在电影《奥德赛》中的呈现

⊙ 朱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的电影《奥德赛》(theOdyssey,1997年上映)取材于《荷马史诗》第二部:《奥德赛》,这部电影以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一系列的冒险行为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向观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希腊文化:当时的社会是处于萌芽中的奴隶社会;在家庭中,男性占主导地位,低级形态的一夫一妻制开始出现;希腊人热情待客,他们的宗教观古老而神秘,拥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等。结合《荷马史诗》,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改编电影,能够让观众深度理解电影《奥德赛》。

《荷马史诗》 《奥德赛》 文化内涵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是荷马教育了古希腊,所有的城邦都把《荷马史诗》看作学校教育的基础;每逢节日庆典,也会朗诵《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西方文学,如罗马诗人维吉尔模仿《荷马史诗》完成了西方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20世纪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尤利西斯》就是套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框架。另外,由《荷马史诗》改编的电影也层出不穷,比较经典的有:2004年上映的改编自《荷马史诗》之《伊利亚特》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特洛伊》(Troy)以及1997年上映的电影《奥德赛》。此外,2014年来自英国纸电影剧团(PaperCinema)七年磨一剑的作品《奥德赛》(Odyssey)在国内展演,给我们带来了一部时长75分钟的由现场乐队、现场音效和现场手工投影、动画等多重手段完成的Live版电影,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荷马史诗》的关注。

电影《奥德赛》讲述的是古希腊的“智多星”奥德修斯在结束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之后,又在海上历尽艰险,漂流了十年,其间他的妻子在家与108位求婚者周旋,设计拖延时间,儿子特勒马科斯则外出寻找父亲,最终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与儿子一起杀死求婚者,夫妻父子团圆的故事。

一直以来,人们对《伊利亚特》包括由其改编的电影研究较多,而对《奥德赛》及其改编的电影研究较少。其实,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惊涛骇浪、妖魔鬼怪、深入地狱等冒险情节也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丰富的古希腊文化更是为该电影增加了文化厚度,本文将结合原著,解读电影《奥德赛》中的希腊文化内涵。

一、再现社会形态

《荷马史诗》及电影《奥德赛》反映的是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奴隶制刚刚萌芽。

(一)出现了早期奴隶主

荷马时代,出现了早期奴隶主——氏族贵族,他们占有大片土地,但私有制尚未出现。《荷马史诗》及电影中出现的“英雄”“王”就是拥有大量财富和奴隶的氏族贵族。牧猪奴欧迈奥斯就曾炫耀主人的财富:“在大陆有十二群牛,同样数量的绵羊,同样数量的猪群和广泛散牧的山羊群……在海岛边沿共有十一群山羊”①,电影在一开始就展现了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的广阔领土,随着王后的生产,众多的奴隶及羊群陆续上场。氏族贵族住着豪华住宅,还拥有无数奇珍异宝。跟随寻父的特勒马科斯王子的脚步,我们来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宫殿,这里到处是闪光的青铜、黄金、琥珀、白银和象牙,跟奥林波斯山上宙斯的宫殿不相上下。虽然这一时期私有制尚未出现,但早期奴隶主身上已经有了私有意识。奥德修斯在返回家园后一一射杀了108位求婚者,至于射杀的原因就在于求婚者企图抢占奥德修斯的王国。

(二)有了家奴

这时,富有的氏族贵族开始拥有家奴。奥德修斯家里就拥有诸多家奴,男的主要从事放牧,有牧猪奴、牧牛奴、牧羊奴,女的在家帮助女主人料理家务,陪伴女主人纺线、梳理羊毛,电影对牧猪奴欧迈奥斯和奥德修斯的老奶妈欧律克勒娅刻画得较细致。荷马时代家奴的来源主要是战俘,每次打仗后,战胜的一方会从战败的一方掠夺财富和人(沦为奴隶),电影中奥德修斯在出征特洛伊前,母亲叮嘱他,让他把特洛伊夷为平地,带回战利品;除了大量的战俘转化为奴隶以外,奴隶也可以通过买卖获得,比如奥德修斯的老奶妈就是用二十头牛买来的,牧猪奴也是被

拐卖到奥德修斯家的;此外,馈赠也是获得奴隶的一条途径。

用指弹去冠上灰尘。《文选》战国楚屈平(原)《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汉王逸《注》:“拂土芥也。”?整洁其冠,喻将出来作官。《汉书》七二《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梁书·沈约传·郊居赋》:“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 ”〔2〕360

(三)主人与家奴之间尚未形成阶级对抗

荷马时代奴隶主与奴隶有了地位上的区分,奴隶受主人支配,比主人地位低下,主人也有权责骂、转赠甚至处死自己的家奴,奥德修斯返家后就严惩了背叛他的奴隶;但从《荷马史诗》与电影来看,主人对待奴隶并不严苛,有时还很友好,从牧猪奴的话中我们可知:“我主人对我关怀备至,赠我财产,给我房屋、土地和人们追求的妻子,好心的主人可能赐予奴隶的一切。”②王后佩涅罗佩对待名叫墨兰托的女奴则像亲生女儿,送给她称心的玩具。可见,主人和家奴之间虽有了明显的界限,但两者之间还没有产生激烈的对抗,也没有上升为阶级矛盾。

《荷马史诗》还描写了当时出现的贫民阶级。由于战争,有一些人贫困、破产了,沦落为沿街乞讨的乞丐。电影中,返乡后的奥德修斯就是化装成衣衫褴褛、手持拐杖、流离失所的老乞丐的样子出现在求婚者面前,印证了当时贫民阶级的存在。

二、反映家庭伦理

电影重点刻画了奥德修斯和妻子佩涅罗佩、儿子特勒马科斯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家庭伦理。

(一)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在当时的大家庭中,父权、夫权起着支配作用。奥德修斯是拥有财产者,他是家庭中最有权威的主人。《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来到冥间时,阿伽门农的鬼魂曾劝告他,说女人不可信,不要把知道的一切全部告诉女人。因此,奥德修斯回家后,先与儿子见面,他宁愿相信家中的牧猪奴、奶妈,向他们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把复仇计划告诉他们,却不愿告诉为他牵肠挂肚的妻子。此外,作为父权代言人的儿子特勒马科斯可以随意打断母亲的话,并加以责备:“你还是回房去操持自己的事情,看守机杼和纺锤,吩咐那些女仆们认真把活干,谈话是男人们的事情,尤其是我,因为这个家的权力属于我。”③智慧女神雅典娜曾劝特勒马科斯,把家中资产托付给最信赖的一个女仆,不可让他的母亲把家财带走。这样看来,妻子只是代管财产,并没有所有权。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指出:“男人的美德是治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家务,服从丈夫。”④由此可见:在当时,男人才是家庭的中心,希腊女人要服从丈夫,地位低下,只是管家婆。

(二)限制妇女的一夫一妻制

再来看婚姻状态,相比神话阶段的母子婚、兄妹婚,《奥德赛》中所呈现的已经是比较文明的一夫一妻制,但这种一夫一妻制是低级形态的,仅是限制妇女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婚姻对男女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妇女要保持贞操,比如佩涅罗佩在家里总是远离求婚人,从不轻易在他们面前露面,非要露面也是戴着面巾来遮盖自己的美貌,她等候丈夫二十年,成了忠贞的代名词、妇女们学习的榜样。男人虽只有一个婚配的妻子,但却可以有多个“床伴”而不受谴责。如《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中写道:众将领在战争获胜后都会分配女俘,带回营帐,作为自己的“床伴”;《荷马史诗》的《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和仙女卡吕普索在海岛上同居了七年,一回家却调查自己的妻子。

三、体现日常风俗

《奥德赛》时常会穿插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礼仪。

(一)热情待客

热情待客是古希腊的一种风俗,他们认为所有的外乡人和求援者都受宙斯保护。即使是对待讨人嫌的众多求婚者,佩涅罗佩王后也是热情款待。客人到来时,主人一般会吩咐仆人帮客人沐浴,抹上橄榄油,然后端来洗手盆,让客人洗完手后再用各种菜肴招待客人;夜晚降临时,会安排床铺,备齐铺盖,铺上毛毯和褥垫;待客人离去时,馈赠丰厚的礼物,如奥德修斯离开费埃克斯人的国度时,便收到了阿尔基诺斯国王送的一件干净的披篷、一件衣衫、贵重的黄金,以及别人赠的一把剑柄镶银、剑鞘镶象牙装饰的纯铜剑。可见,赠送的礼物都是当时人所用之物,包括吃穿用等。如果没有热情招待客人,反会受到指责。我们可以用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话来总结希腊的待客之道:“招待客人不能过分殷勤,或是过分冷淡:事事都应合分寸。不能客欲留时催客行,客欲行时强留客。应该客在勤招待,客去诚挚送客行。”⑤

(二)古老的宗教信仰

古希腊人信仰并敬畏神明。他们拉弓前会向弓箭神阿波罗献祭;睡觉前向神使赫尔墨斯奠酒;当奥德修斯离开费埃克斯人时,以牛祭献宙斯,因为宙斯会保护客游者;电影中奥德修斯在出征特洛伊前,曾以羊头献祭雅典娜;在去冥府前,他用最好的未生育的母牛祭献,摆上上等祭品来祭奠亡灵,并带上一只黑羊单独给预言家特瑞西阿斯。古希腊人还擅长鸟卜,相信预言。特勒马科斯正要离开斯巴达时,天空有一只老鹰从右边飞过,爪里抓着一只大白鹅,海伦解释了这一征兆代表的是奥德修斯或已回家,正在给求婚者谋划灾难;奥德修斯海上冒险之一就是去冥府找预言家特瑞西阿斯,这位希腊有名的预言家预言奥德修斯会失去同伴,

坐他人的船回家,杀死求婚者,最后来到没见过大海的地方。再来看看古希腊人的生死观,他们重现世而非来世。这体现在奥德修斯下冥间时,见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死去的阿基琉斯的魂魄,这样安慰他:“过去未来无人比你更幸运,你生时我们阿尔戈斯人敬你如神明,现在你在这里又威武地统治着众亡灵,你纵然辞世也不应该伤心。”阿基琉斯却立即回答:“请不要安慰我亡故。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也不想统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灵。”⑥阿基琉斯的回答体现了希腊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与肯定。

(三)丰富的娱乐活动

古希腊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主要的娱乐活动是音乐与体育竞技。在费埃克斯人的国王主持下,盛宴之上有歌人得摩多科斯为大家唱歌,他歌唱了英雄们的业绩,在享受完美味之后,人们开始了室外的竞技活动:赛跑、角力、扔石饼、射箭、跳舞。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众多求婚者在厅堂前抛掷铁饼,投掷长矛,跳舞,在影片的最后,佩涅罗佩安排了一场决定性的竞赛:在厅堂摆放了十二把铁斧,看谁能先给弓箭上好弦,又能一箭射穿全部铁斧,自己便嫁给他,当然最后只有奥德修斯做到了。

古希腊人的日常用度从《荷马史诗》和电影中也可略知一二。王后佩涅罗佩坐的椅子上镶有象牙和白银,上面铺有宽厚的羊皮,下面配有与座椅相连的搁脚凳;当时的人穿外袍,袍上别有黄金扣针,扣针上有精巧的装饰;他们整天宴饮,享用丰盛的午餐:烤公牛,宰杀绵羊、山羊,烤熟后分食,用调缸掺和酒醪,分发杯盏、面饼,斟酒;当时的武器是用青铜制造的,已经有了两面有刃的锋利佩剑。

四、结语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除了给观众视觉、音响的直觉震撼外,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电影《奥德赛》正是将丰富的希腊文化资源运用到电影制作中,通过英雄形象、激动人心的海上冒险,将希腊文化渗透到观众的内心。

①②③⑤⑥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7页,第256页,第14页,第275页,第212页。

④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1]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胡长林.从《奥德赛》看萌芽状态的奴隶制[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3]赵晓.英雄时代理想的家庭伦理——《奥德赛》家庭伦理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小说评论,2010(2).

作者:朱璞,兰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荷马史诗奥德赛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与《奥德赛》比较研究
从荷马“回到”荷马:希腊古风时代的教谕诗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倾城倾国的“无耻人”
跨文明视域下《荷马史诗》与
广汽本田奥德赛 如家
并非《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