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

2016-07-11王蕊徐宜浩刁卫健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院制就业观

王蕊 徐宜浩 刁卫健

【摘要】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实行了书院制改革,在书院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了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竞争力。南京审计大学全体师生都在这方面进行努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就业导师制会更加完善与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福利。

【关键词】书院制;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就业观

一、就业导师制产生的背景

(一)市场对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致了大学的扩招,又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体现能力结构上,学校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就业导师制的产生正好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及时、准确地给出指导与建议。

(二)书院制改革的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正在本科生教育中试行书院制。因而南京审计大学在这些高校的启发下,于2014年3月也开始实行书院制。在《关于机构调整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中,对于书院设置的说明包括:“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学计划等同于人才培养,认为人才培养只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忽视了教室之外,特别是宿舍的教育功能,学生的培养出现了真空地带,宿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探索成立了四个书院。”在新的书院制模式下,就业导师制应运而生,然而导师制的对学生的影响有待研究。

(三)历史背景——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研究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二、就业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一)相关基本概念

书院制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业导师制是指自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

(二)现行的运作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目前在全校设立四大书院,即澄园書院、泽园书院、润园书院、沁园书院。在书院制的体制下产生了导师制,主要有学业支持导师、社团导师、就业导师、大创导师四大导师,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文体活动、就业、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导师的工作原则是综合引领、重点关注、分类指导。在书院设置总导师(校内知名教授),外加常任驻书院导师(各个方面优秀的老师),是目前的导师队伍。主要的形式就业书院提供一定的场地给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就业导师制的现状

目前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基本上由二级学院的各位老师担任,每个书院班级配备一名就业导师,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种座谈会或者讲座的活动,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职业选择的问题,已经有学生受到了帮助,就业导师制的实行效果初见成效。

三、就业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导师制的出现为学生教育提供了新方法,但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毕竟也是一个初步阶段,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导师制作为书院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必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就业导师制仍在发展阶段,不过已经初步展现了就业导师的优越性。

第一,就业导师旨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懵懂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帮助大学生适应从学生到社会的角色转换。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业导师责任重大。就像我们之前对南通大学陈虹老师的采访中老师也提到过,导师对学生的辅导应该是点对面的宣传教育、点对点的针对性辅导,最好的形式是多方结合,因而导师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据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不明确,这一事实显示就业导师必不可少。首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就业导师既了解市场需求,又了解学生特长,在学生与就业市场之间形成双向的沟通机制,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向就业市场输入高质量人才;最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准备期。高校的就业导师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对比分析优势与劣势,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

第三,就业导师制初步应用可以增强南京审计大学进行书院制改革的进行,我们相信也希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升入,能够不断完善就业导师制。审计学院的学生最大的梦想是找一份工作,而不是怎样做一个人,光去工作仅仅注重专业上的东西,而不太注重自己全面能力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绝对不是专业的事情,更多的与能力、价值取向、人格素养有关系,所以书院制的目标是加强这一块的培养,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还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杜亚涛.就业导师制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施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吕亮.浅谈就业导师制计划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9).

作者简介:王蕊(1993-),女,安徽阜阳人,南京审计大学2013级在读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徐宜浩(1994-),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审计大学2013级在读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刁卫健(1995-),男,江苏宿迁人,南京审计大学2013级在读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书院制就业观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