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的相关探究

2016-07-11邱红祥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大学生

【摘要】眼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严峻,社会出现一股大学生“就业难”热流。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还有教育机制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教育机构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问题,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依据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积极引导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机制;教育机构

目前我国的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我国的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大学生的就业要依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的安排。因此,为了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必须提高人才质量和就业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相当严峻,很多高校实行扩招之后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供需失衡

最近几年高校流行扩招,使大学毕业的人数不断上升,已经侧面加大了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同时,企业、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存在很严重的岗位不足现象,很多职位供不应求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数目上涨。加上很多大学生大学的专业不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同时,受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破产也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大学生数目剧增导致大学生就业现象出现严重的就业不均衡现象。中国很多低层岗位又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其中也与大学生不愿意从最底层做起的心理原因有关。与此同时,白领的工作岗位又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争相竞争,所以中国目前的就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大学生的专业与岗位不对口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着重倾向于经济、计算机等热门的专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专业人数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而很多企业也开始改变观念,不再只关注学历重能力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很多企业认为本科生流动性很强,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会着重选择本科生还有专科生。在中国很多高层,依然欠缺人才,而用人单位考虑到女性以后会生儿育女,产假时间太长导致就算岗位空缺但是依然不用女性,女性的就业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模具设计和制造、机电产业等专业的服务类的岗位毕业生很少,一些计算机、机械、行政部门的毕业生又人满为患,形成了很多热门的专业大学生就业热,而一些急需专业的用人单位又导致就业难的现象。

不仅如此,中国的国情是中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欠发达,一些高等院校集中在发达的城市,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意向也是偏向这些发达的城市,西部的城市毕业生的人数和压力比较小,导致了人才分布不均匀,阻碍了社会的均衡化发展。

(三)理想与现实不符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会普遍存在一个心理,希望自己能拿到很多工资,但往往他们的理想都高于企业和用人单位能提供的薪水水平。最近几年,出现的“公务员热”都能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心理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总是很难实现心中的理想,这也导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就业的志向。

针对大学生盲目追求高薪的目标,企业给出的意见是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能够调整就业心理,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帮助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也能找到一份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机制在大学生就业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缺点,而这恰好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究其原因,還是因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缺乏创新。

(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职业的教育的办学方针一向以服务为宗旨,但仍然存在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算学校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就业指导的教师也很缺乏,有的指导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高校必须对职业指导机制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安排滞后

有很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依然很传统,没有充分认识到“全程化”就业的意义。很多教师只有到毕业生到毕业的时候才意识到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而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欠缺考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总是在学生快毕业的时候才会开展,这样的教学只不过是走过场,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了应聘和面试的一些技巧,而不能挖掘学生的工作能力。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导致产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艰难。

(三)大学生就业的内容机制单调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艰难,仅仅是就业的方针还有就业的求职技巧,而真正有内涵的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规划、创新内容反而没有真正落实。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指导。由于缺乏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的了解,一些高校的就业部门欠缺信息的有效搜集而难以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不了学生对就业的指导工作的需求。

(四)就业指导机制的职责范围狭窄

一些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主要的任务和责任是与用人单位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争取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但是这类就业指导机构却不能体现高校的职责,并没有真正承担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的影响作用。实际上,高校应该还要承担向学生阐释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的职责目标,不断扩大学校的就业指导机制的工作范围。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完善与创新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他们刚开始迈进大学教室的第一天开始,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就业政策进行指导,对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进行指导。教师应该将入学的专业情况、教学现状等结合,认真分析未来的就业发展的现状,还有就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打好专业基础,不断建立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能够自己规划好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面临找工作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给予帮助,帮助形成就业指导机制。

(二)通过创新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很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就业指导教育有关,还应该与就业指导教育和择业的指导有关,首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和心理测量,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类,以此提高学生就业培训的效率;其次在职业规划的生涯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最后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意识培养。学校要善于将就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政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还有创业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创业和灵活创业的意识,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培养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不断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不断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和信心,降低对就业岗位薪水的期望,以良好的心态和素质面对社会的就业市场和竞争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要积极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心理咨询,能安抚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己。教师要摒弃只立足书本的理论,结合实际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另外,教师应该多对学困生和困难生给予帮助,让这类学生感受到班级和学校的关心,对未来树立希望并且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结语

目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的新生,但同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企业岗位富余和不足的情况,加之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的数目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面临瓶颈时期。一些教育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通过完善和创新就业机制,引导学生培养创业的意识,确保大学生就业的光明和就业指导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涛,王佳.大学生就業指导现状与社会化路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3).

[2]黄权标.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马宁.大学生就业现状多维剖析及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

[4]刘友辆,满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对策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5]赖友新.以促就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现状与反思[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6]田锡鹏.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作者简介:邱红祥(1986-),男,山东莘县人,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