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研究

2016-07-11丁怡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国际贸易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秩序存在着深远的中长期影响。起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由此引发了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现行的国际贸易秩序与格局亟待转型。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明显缺陷,国际货币体系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发展方向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接连发生的国际金融问题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当今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2007~2010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酿成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这也进一步揭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长期霸权地位严重影响着国际金融秩序,但发达国家并没有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却一直在国际金融格局中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安排。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发达国家内部的金融危机很容易波及至全世界,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秩序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国际金融格局进行变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正确地认识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是能够让世界各国准确把握世界金融形势发展趋势,并将其作为制定国内金融政策、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基础的需要。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

1990年之后,美国的负债消费深度刺激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说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负债消费。一方面,美国的负债消费拉动了东亚经济等新兴市场经济的出口需求,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带动着其他国家贸易顺差的相应扩大,而针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也成为了拉动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资本市场将东亚经济体对美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回流,进一步支持了美国的负债消费。这种在商品市场上贸易顺差与资本市场上外汇储备回流的“双循环”支撑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端于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体现了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弊端,因此,以美国负债消费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应大幅调整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结构

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家庭资产的严重缩水,所以美国应当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对家庭的消费-储蓄结构进行适量的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包括提高家庭储蓄率、降低家庭消费率两方面。因美国在全球金融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家庭的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对全球经济而言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应大幅调整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

美国金融机构作为负债消费的助推器,所含有的高负债与高杠杆比率对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致使其资产质量相应低迷,因此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回归到正常水平之前,美国应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改变信贷亏损的现状。

(三)全球融资成本可能会有所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诸多问题,加强金融监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加强金融监管涉及到场外衍生品交易、杠杆交易、抵押贷款、信贷评级等多个领域的各个业务,因此很有可能会提高全球融资成本。加强金融监管的趋势一定会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回归到正常水平,但也改变了多年来负债消费的廉价融资成本。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秩序与格局的转型

(一)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变迁国际贸易秩序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并且这一浪潮还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各国政府为了救助金融危机下的金融部门和企业,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刺激经济的复苏,贸易保护措施便是这些政策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国际金融危机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机构,在救助这些金融机构时,各国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并且采用各种优惠政策刺激这些机构向国民提供信贷,这样也就产生了金融保护主义。另外,各国政府在采取财政刺激政策时,往往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保护本国产品和企业,出台一些只雇用本国人、支持国货、增加进口税额等政策。总而言之,国际金融危机会使各国企业和国民认识到自己在国际上的身份,在本国经济陷入危机时,所有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会向本国政府求助,这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无形之中对其他国家进行了排斥,也由此滋生出了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最根本的因素是全球贸易体系的缺陷,这也严重威胁着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秩序的根基。

(二)催生绿色低碳经济方案,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政府在救助金融机构、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将注意力也放在了气候变化问题上,并且将以发展清洁能源、减排温室气体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中上任为美国总统,并且在上任初期便一改以往布什政府的做法,将绿色低碳经济作為经济复苏的一个增长点,提出绿色经济刺激方案,在方案内计划对环保、新能源上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并且试图以立法的形式推行他的绿色新政。1997年12月,日本东京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就此产生。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又创新高,全球面临着严重的气候考验,《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自此开启了“后京都时代”。《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只有节能、低污染的产品才能够在国际贸易上获得大众的认可,也才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绿色低碳经济方案以及新的贸易协定,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较大地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

三、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趋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在美元霸权下存在的严重缺陷,而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却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全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美元霸权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终将崩塌,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时代。2009年4月2日落幕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如果能够落实G20伦敦峰会的相关改革措施,那么就会相应提升国际货币基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调控作用能有效发挥。

(一)建立多元化的储备货币

新形势下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要求必须在未来5~10年间削弱美元霸权,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次贷危机后美国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对美元中长期币值走势形成巨大贬值压力,由此造成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将会带来全球美元资产的再度贬值,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所以各储备持有国家针对这一现状会相应的减持美元储备,以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程度,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总体趋势。

建立超主权货币是储备货币多元化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早在1969年建立的特别提款权上就得到了体现,特别提款权也被称为纸黄金,其作用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但是在之后的40年中,特别提款权的货币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到目前为止,纸黄金的价值也仅仅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均被排斥在货币篮子之外。所以说要建立一个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货币的代表性。建立超主权货币是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中长期远大的目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建立新货币体系的诉求。另外,区域货币的发展也是形成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欧元近几年国际地位的增加,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产生了巨大威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从目前来看,欧元还不能替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但也成为平衡国际金融秩序重要因素。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也是储备货币多元化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中国金融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国际交易中人民币也开始被频繁使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区由美元和欧元成为支撑,但亚洲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区却缺乏自己的主导货币。美元资产是亚洲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美元资产在金融泡沫挤压中大幅度缩水,这些持有美元资产的亚洲国家面临着很严重的金融资产损失风险,因此亚洲经济区需要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来应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随着中国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崛起,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很多亚洲国家中开始受到追捧,这也成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最重要的市场基础。

(二)国际货币基金改革的核心

治理结构改革是国际货币基金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份额改革。成员国的份额与成员国所拥有的权利义务成对等的关系,成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间缴款一定的金额,之后成員国便拥有了投票权以及特别提款权,这一金额也决定了成员国能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的规模。就目前来讲,国际货币基金的治理结构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是份额分配不均以及最贫穷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中发言权过于微弱。为了解决以上两大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份额与声音”的改革探讨,但在具体执行时,却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抵制。世界经济体之间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美国在传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着一票否决的权利,自然是不愿放弃,这也意味着美国仅仅会出让有限的份额,并且欧洲国家也不愿放弃投票权与任何比例的份额。

监测功能改革国际货币基金改革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着对成员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的功能,并需要针对成员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向总部定期提交评估报告,总部以此评估报告作为是否对成员国提供贷款的考核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测功能维护了各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质量。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的监测功能存在着两大弊端:首先是过于偏重工作人员对各国宏观经济的双边监测,却忽视了对世界经济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多边监测;其次这样的基金监测对于那些不向基金借款的发达国家没有任何的约束作用,相反,发达国家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对自己不利的宏观经济监测报告。

贷款职能改革是国际货币基金改革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成员国贷款,当成员国因各方面因素在国境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支援,以便更为迅速的度过眼前的难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功能是维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真正实施贷款功能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成员国能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的贷款规模十分有限,且还要经历一系列的审核手续,放款周期过长,很难让成员国及时解决眼前的问题;其次,当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成员国发放贷款时会附加一系列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借款国实施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些条件虽然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但对内而言会进一步恶化危机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加深经济危机的波及面,对借款国而言这样的药方简直得不偿失,这也是很多成员国在面临经济危机时不喜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最根本原因。

四、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提高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难度,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趋于不稳定性,加快了国际金融秩序的转型。就目前来看,全球资本链正由老牌的欧美国际贸易中心向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形态转变,这也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的加快,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结构已经和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相互接轨,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着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秩序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向雅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王汉儒.国际货币体系视角下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探析——对世界经济失衡的另一种解释[J].财经论丛,2012,(3).

[3]刘春喜.金融发展差异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微观层面的一个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12).

[4]王汉儒.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失衡根源与再平衡困局——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2,(5).

[5]王子先.研发全球化趋势下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关系的思考[J].国际贸易,2013,(9).

作者简介:丁怡(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围墙问题探索性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融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