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有效运用

2016-07-11陈立云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招标管理企业经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招标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招标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逐步形成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框架,为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提高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文章从招标方式着手,探究了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招标管理;企业经营;项目招标;招标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在开展工程项目时,企业往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作方。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中的招标行为,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状况,如串标、地方保护等,影响企业招标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企业的管理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招标工作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招标的方式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招标方式主要有:

(一)公开招标方式

所谓的公开招标主要是指由项目招标单位借助报刊、电视以及网络等传媒渠道,发布项目招标公告,如果有对招标项目感兴趣又符合招标要求的单位,可以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限内向招标单位递交意向书,经过招标单位的审核之后,参与招投标活动。公开招标方式能够为符合条件的投标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同时由于其传播范围较为广泛,也能够吸引到众多的招标参与者,更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一般来说,较为大型的投资项目通常会使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二)邀请招标方式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单位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资料或者是由权威机构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自主选择一部分符合招标条件的单位,对其发出招标邀请,应邀单位若有投标意向,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招标单位递交意向书,购买招标文件进行投标。邀请招标方式往往適用于小型项目的招标活动。

二、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一)选择招标方式,确保中标单位质量

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项目招标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招标方式,不同招标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一般来说在招标过程中公开招标的方式适用范围较广泛。招标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步骤是资格审查和投标文件评审,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方式,资格预审是招标人在发放招标文件前,由招标企业负责组建资格预审评审小组,对报名参加投标的申请人的承包能力、类似项目业绩、资格和资质、财务状况和信誉等进行审查,并确定合格投标人名单的过程,一般应用于工程项目较为复杂、潜在投标人较多的情况;资格后审评审内容与资格预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审查,在开标后的初步评审阶段,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资格进行评审,投标资格评审合格的投标文件方可进入详细评审,一般应用于潜在投标人不多项目招标。无论采用资格预审或资格后审方式,都要特别注意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投标人,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为了确保中标单位的质量,在进行投标文件评审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招标人可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评标方法,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一般可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以节约成本;大型建设工程或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招标项目可采用综合评估法,结合技术、商务和报价情况进行综合评审,选取性价比最优的投标人,以防止出现恶意低价中标的现象。

(二)编制真实可靠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投标单位准备投标文件以及参与投标的依据,也是进行评标的重要参考,更是投标单位中标之后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时所要遵循的依据。因此,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一定要确保条款的真实可靠,按照公平互利的原则,为招标项目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招标单位要把所要采购的货物、设备或者是工程等方面的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构成竞争性招标的基础。招标文件中所有条款必须要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并约定招投标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做出公正客观的反映,确保招标合同能够顺利执行。另外,由于企业招标项目施工有时会十分复杂,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多、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一定要强调风险共担,这主要是由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可抗力、价格波动以及政策变化等风险,一旦处理不慎,就会对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而强调风险共担能够增进招投标单位的亲密度,共同承担不可预料的风险,使得招标项目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由于招标单位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这就使得招标文件的部分条款都是从对招标单位有利的角度设置的,给众多的投标单位造成不公平的现象,降低投标的积极性,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招标单位应当本着合作互利的原则,注意招标文件条款的对等性,尽可能给投标单位提供应有的利益,调动起投标单位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得到有效的落实,为企业招标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企业招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在招标过程中要做好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做到:

首先要深入了解投标单位的实际情况。企业开展招标活动的过程,也是在市场竞争中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合作伙伴技术的高低对于企业的项目质量以及施工周期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招标的风险,确保项目质量,招标单位应当深入了解投标单位的资质、能力以及实力,并对投标单位的人员配置以及以往的项目业绩进行综合考查,以便于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投标单位的数量风险以及实力风险。

其次就是要开展招标项目的辅导。企业在进行招标管理时,为了确保招标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招标风险管理,要对参与招标活动的投标单位进行招标辅导,对招标项目内容进行详细的交底,并把招标文件中与废标相关的条款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便于能够引起投标单位的注意,使得投标单位能够明确招标单位的意图,同时在辅导过程中,招标单位也要把自身所提的特殊要求以及项目的特点对投标单位进行详细的介绍,防止出现因为投标单位对招标项目理解不到位,出现报价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利用招标辅导加强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互相之间的了解,为今后合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就是工程量清单审核与控制价的合理确定。在招标管理中,招标单位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严格的审核,为招标合同的正常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合理确定控制价,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于招标项目的实施进度较为紧张,没有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规范性操作,这就导致很难对工程量清单以及控制价进行仔细的审核工作,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操作管理过程中,往往采取对比修正的方法,来确保控制价的合理性。

(四)提高造价编审队伍素质

造价编审队伍的主要责任是进行标底编制,而企业招标项目的标底是对投标单位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招标管理的核心所在,因此,企业在招标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造价编审队伍的素质,这就要求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编审队伍,注意编审人员施工管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设计水平的提高,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工作,采用持证上岗的措施,使得造价编审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标底编制工作的合理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项目招标活动的不断开展,企业要加强对招标活动的管理,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从而不断修订、完善企业招标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得招标活动更加科学、合理,为企业招标项目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常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高洁.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8).

[2]胡锡宁.探究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3]马宗华.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4]赖晨捷.规范招标管理提升企业效益[J].经济视野,2014,(8).

[5]刘晓晨.企业项目招标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6).

[6]张艳慧.剖析投招标现状,谋求企业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作者簡介:陈立云(1976-),女,云南凤庆人,经济师,研究方向:水电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

猜你喜欢

招标管理企业经营
建设工程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浅述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品牌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国家电网公司招标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浅析电力招标的管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