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力复习中模型应用的初探

2016-07-10姚树萍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轮船浮力重力

姚树萍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整理成图片或表格,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建立对比模型解决同一类型的浮力问题,使学生在对比中降低解题的难度,实现更高效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提升学生自我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那么在浮力复习过程中,我们怎样利用模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怎样对众多浮力问题的解题方法给予总结?怎样学为已用,利用已知的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解决新一类的问题。

一、利用图片或表格总结浮力的相关知识

在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点时,对物体沉浮时的受力分析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归纳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及对应求解浮力的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一个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是不一样的(如右图)来引导学生来构建相应浮力知识点模型:

图片模型:

表格模型:

利用上述知识点模型可以清楚的再现不同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或同种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的状态,并依据不同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以表格(或图片)模型的形式总结知识要点可以使知识点突出、重点明确,选择方便,做题简单。

二、建立对比模型解决相似题目

浮力大小的判断或计算时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可以对同一类的浮力题目加以简化,使解题的难度降低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学习。

模型(如图一):同一个鸡蛋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该用什么方法判断浮力的大小。根据所整理的知识树模型由于鸡蛋都处于漂浮状态且处于不同液体中,学生容易想到利用状态分析法: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两个鸡蛋重力的大小一样,所受浮力也一样大。那么是否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模型来解决某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情况的分析呢?比如密度计在测量液体密体时因为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状态分析法,浮力的大小都等于其重力。同理学生也可以把图一当作解答下面这种常见问题的模型,以避免阿基米德原理带来的影响。

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下列关于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总之,不同的模型解决了物体在不同状况下所受浮力的大小。抓住一种模型的特点,举一反三,可以分析不同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即物体漂浮(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依据重力的关系判断浮力的关系。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都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求得。

三、自创模型,提升自我解题能力

浮力的计算题型千变万化,种类繁多,如果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能合理选择模型,也就使浮力的计算变得轻松简单了。如果不行就自创模型(模型变形),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我国沉船打捞人员需要在海面下作业,当他下潜的过程中,关于潜水员所受浮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由于在同一种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浮力相同。类似的还有潜水艇,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水增加自身的质量实现下沉,也可以通过排水减小自身的质量实现上浮。

以模型为手段的复习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复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任何模型的创建和使用都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在不断的练习和使用对常见模型进行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猜你喜欢

轮船浮力重力
一艘大轮船开来了
重力之谜
重心漫谈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
走迷宫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