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秦艽草场生态栽培技术初探

2016-07-09罗孝贵丰先红李健刘显福杨晓胡尚钦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甘孜州栽培技术

罗孝贵 丰先红 李健 刘显福 杨晓 胡尚钦

摘 要 简要介绍秦艽分布、甘孜州秦艽人工栽培限制因素,针对甘孜州藏民栽培习惯,分析了秦艽草场栽培的可行性及栽培方法,为提高藏区牧民的收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秦艽;草场生态;栽培技术;甘孜州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06

1 秦艽概述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Fisch)。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1]。

1.1 秦艽的生物学特性

秦艽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2]。蒴果矩圆形,种子多数,椭圆形无翅。花期7-8月,果期8-10月。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3]。秦艽系高山药用植物,分布于海拔2400~3500m,气候冷凉、雨量较多、日照充足的高山地区,多生长在亚高山或高山草甸、山地草场、山地林草场,以及亚高山灌丛草场、亚高山或高山灌丛和林缘的阳坡。土壤以草甸土、荒漠土及沙质壤土多见。

1.2 秦艽組药用植物在我国的分布

秦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缘是秦艽的分布中心[4]。小秦艽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与秦艽相比,仅东北和云南地区没有分布[4-6];麻花艽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粗茎秦艽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4]。甘孜州这四种秦艽均有分布,麻花艽、粗茎秦艽分布最广、产量最大。麻花艽主要在甘孜、炉霍、德格和稻城;粗茎秦艽主要产于乡城;小秦艽主要在石渠;秦艽主产于丹巴、康定、道孚和炉霍。

2 甘孜州秦艽人工栽培的不利因素

2.1 耕地匮乏,推广难度大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全州面积15.37万km2,其中耕地9.07万hm2,草地0.09亿hm2,耕地面积极度匮乏,极大地阻碍了秦艽人工种植的推广。

2.2 秦艽人工栽培周期长,成本高

首先,甘孜州秦艽人工栽培的周期为3~4 a,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其次,秦艽幼苗很难承受当地的强太阳辐射,需要遮阴设施;第三,秦艽的大面积、高密度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频发,增加田间管理难度。

2.3 耕作技术落后

甘孜州野生秦艽主要分布在康定、道孚、甘孜、理塘和雅江等县,这些地区的农牧民大多是藏民,藏民族直接从奴隶社会跳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其耕作技术较为落后,阻碍了秦艽的增产、增收。

3 甘孜州秦艽草场生态栽培的可行性

3.1 甘孜州部分草场适宜生长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自然环境特别适宜秦艽生长,自古是我国野生秦艽的分布中心和主产区[4]。牧民饲养的牦牛不食用秦艽,使秦艽的草场生态栽培成为可能。

3.2 草场的环境大幅降低秦艽管理成本

首先,秦艽幼苗需要一定的遮阴,而草场上的草是草甸,植株不高,恰好能给秦艽幼苗遮荫。其次,当秦艽苗为二年生以上时,牧民将牛羊赶至草场吃草,避免了人工除草的巨大投入,牛羊粪还增加了秦艽地的地力。因此,秦艽草场生态栽培不仅符合甘孜州農牧民的种植习惯,而且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4 秦艽草场仿生态栽培技术

4.1 草场要求

选择海拔2400~3700m,远离公路主干线500m以上,上风口10km之内无污染源,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草场。

4.2 采种及种子处理

在高山草甸上选择无病害、强壮的植株作为留种株。做好标记,于种子成熟期9-10月剪下单株花茎,晒干、脱粒、收藏备用。

播种前用5000倍赤霉素溶液浸泡24h,倒去溶液,清水冲洗2~3遍,再用清水浸泡12h;或直接用清水浸泡至充分吸涨,然后晾干水气待播。

4.3 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春季草场解冻后雨季来临时4月中下旬-5月上旬左右,用采挖虫草的小锄头按行距50cm,株距40cm(每667 m2挖3340窝)直接开挖小窝。每窝播种子5粒,踩实,注意不要覆盖厚土。

4.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种子经过踩压后在雨水的滋润下,当年8-9月可出苗,当年草场播种的秦艽苗比较矮小且不壮实,可不间苗定苗。第2年5-6月时,雨季来临时,要间苗,每窝保留1~2株健壮植株,不要的弱苗、幼苗可移栽至空余草场,移栽时按照播种时的密度种植即可,深度以秦艽根系完全展开为宜,不没过原有的叶鞘。

甘孜州高山草场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快,秦艽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需要防治。

4.5 采收

在草场,秦艽生长较为缓慢,栽培5 a以上才能达到采收标准,于秋季地上叶子变黄时采收。把挖出的根除掉茎叶、根须和泥土,然后用清水洗净,使根呈乳白色,于专用场地或架子上晾晒,待根变软时,继续堆放3~7 d进行“发汗”,至颜色呈灰黄色或黄色时,再摊开晒干即可。小秦艽采挖后趁鲜搓去黑皮,然后晒干即可。

5 结语

秦艽系高山草甸植物,草场生态栽培既符合当前发展绿色药材的理念,又为藏区人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条新渠道,还能满足牧民的耕作水平及不杀生的习惯,即不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对藏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权宜淑.中药秦艽的本草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7(3):113-114.

[2]朱强,李小龙,郑紫燕,等.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3):62-65.

[3]李惠娟.秦艽的开花生物学[J].中草药,1994(10):530.

[4]郭伟娜,熊文勇,魏朔南.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2):21-23.

[5]汪荣斌,张西玲,晋玲,等.甘肃产中药秦艽资源调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4):43-45.

[6]郭伟娜,魏朔南.秦艽根中柱裂分结构的发生及龙胆苦苷的积累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1(4):512-51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甘孜州栽培技术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