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2016-07-09马丽娟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语言学双语教学

马丽娟

[摘要]本文对作为部首的“尸”字进行形义分析,然后探讨了《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注意分析了尸部所属字的意义并列举出处,通过结构分析分析展示字形隐含的意义,同时举例说明用法。最后把《说文》未归入“尸”部而今属尸部的字进行了分类说明。

[关键词]语言学 双语教学 必要性 基本设想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90-02

一、作为部首的“尸”字形义研究

“尸”部共有字二十四个,尸字为部首。尸字属于象形字,按字形,像侧卧着的人形,突出人的躯干和手臂,小篆中则省去了手臂部分;人字则表示站立的人,也突出了躯干和手臂。人字与尸字字形相近,从尸取义的字也大多与人有关,也有人觉得可能和先民曲肢葬习俗有所联系。

二、“尸”部所属字研究

尸,陈也,象卧之形,凡尸之属皆从尸,象形字。尸字的字义是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按本义,《礼记·曲礼》中有“孙可以为王父尸”,由此而演变出另外一层含义,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尸位素餐;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也就是主祭人称为尸祝,祝者,咒也,《辞源》中解释“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传告鬼神言辞的人”;成玄英有“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所以尸字又引申出神主牌的意思,与且(jū)字意义相近。《尔雅·释诂第一》中对尸字的解释有三个:“矢、雉、引、延、顺、荐、刘、绎(yì)、尸、旅,陈也”;“尸、职,主也”;“尸,寀(cǎi)也”。

屍,终主。屍字从尸从死,会意字,表示其为死人的身体,死为生命之终,尸为人体之主,故屍字解为终主。古尸作屍,省作尸,同音而假借,二者通用但不可混而为一,尸是活人,屍是死人,文字简化后简为尸。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至于在床曰屍。其字从尸从死。别为一字。”一说屍似皴貌。

?(diàn),偫(zhì)也,储偫也,大玄假为天地奠位之奠,形声字。偫,待也,积储、完备之意。大玄者,太玄也;奠者,定也。《太玄》有“天地奠位,神明通气”,《易经》中也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康熙字典》有“按偫,治具也,儲也,與庤峙義通”。从尸从奠,奠亦声。?字应该是从奠字稳固安置之意。一曰展也,或与展字同义。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会意字。居是踞的本字,居同凥,金文从尸从几,表示靠几休息之意。篆书从尸从古,尸部像人曲胫蹲踞形,本意是蹲着,表示沿用古时传下来的一种原始坐法。《康熙字典》有“从尸得几而止也”;《尔雅·释言第二》中有“宅,居也”,因居字后来引申为居住等意,故原义加足字加以区分。踞,俗居从足,足部曰蹲。踞有兽类蹲踞的意思,古人以为踞坐是野蛮无理的行为,固有箕踞一词,指人将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战国策·燕策》中,荆轲刺秦王一篇“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而骂”。今意指住,如居住;又引申为居住的地方,如故居。

?(xì、xiè),卧息也,一说是睡觉的鼾声;从尸、自,会意字。自者,鼻也,象形鼻,因为人们说到自己的时候通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表鼻的意思。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故?字从鼻;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喘息。从尸表人形卧床,从自表呼吸,故为卧息。又因人卧之时用鼻呼吸之气缓,故从自不从口。

?(xiè),动作切切也,从尸?声,?,振?(肸,xī)也,奋发貌。形声字。《康熙字典》中“?然”有多个含义:其一为切切,动作之意,按本义,《左传》有“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切切焉习仪以亟”;其二为小声也,《汉书·武帝纪》有“著见景象,?然如有闻”。切切原形容声音轻细,《琵琶行》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屑字,按俗从肖,屑本义是碎末,按此义。

?(展,zhǎn),转也,从尸?声,形声字。展的本字。?字古又同辗,故有辗转之意,“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字古文?,所谓巧夺天工,工者,巧饰也,故四工为极巧;?从四工,极巧视之也。布亦展也,展者陈也,《左传》有“使陪臣敢展布之”。四工有展布义,表示人穿衣服时需要伸展肢体,所以?字又有舒张、伸展之意。后引申出施展之意,如大展宏图;又有陈列之意,如展览。《尔雅·释诂第一》中对展字的解释有两个:“允、孚、亶(dǎn)、展、谌(chén)、诚、亮、询,信也”;“展、谌、允、慎、亶,诚也”。

屆(届,jiè),行不便也,一曰极也,从尸凷(kuài)声,会意字。届的本字,从尸表示人,凷即塊(kuài)字,从凷表示土块,合字表示路上有土块使人行动不便;也有人解释为身体入土,行路不便,引申为生命终结,时间到临,后假借为到,《尔雅·释言第二》中“届,极也”。今意指说明周期性事件的次或期,如第一届会议。

?(qǐ、qì),尻(kāo)也,从尸旨声,形声字;尻,脽(shuí)也,从尸九声,形声字;脽,(tún)也,从肉隹(zhuī)声;,髀(bì)也,从尸下丌(qí)居几,臀也。“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极于九”,尻字从尸表示身体,从九表示极数、末尾,按其本义是指屁股,人体身上相当于猿猴长尾巴之处,即臀部。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中有“身已半入,止露尻尾”;《西游记》中也有与孙悟空同为四大灵猴之一的赤尻马猴。以上三字,皆从尸,都表人体。

尼(ní),从后近之,从尸匕声,会意字,篆书是两个人形相近,古同昵,表亲近之意,《尔雅·释诂第一》中“即,尼也”;又有名词词义,指比丘尼,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又有《孔子家语》“颜氏祷于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说了孔子姓字出处。

?(qì、zhǎ),从后相臿(chā)也,从尸从臿;臿,舂去麦皮也,从臼,干所以臿之;又与插同。?,从后相臿,因尸字像人形,臿在人背处,所以从后。

?(zhé),??也,从尸乏声,《康熙字典》解为“??,从后相蹑也。一曰小步”;《联绵字典》中解释??为“前后相次也”。

(niǎn),柔皮也,从申尸之后,尸或从又,会意字,一作?(niǎn)。叉者,手指相错也,从又,象叉之形;又者,手也,右手之形,两者词义都是手。从尸从又,指人用手发力,《康熙字典》有“从尸,侧身状,从叉,手用力也”。因《说文解字》中未录“揉”字,个人以为柔皮或为揉皮、鞣皮。

屒(zhěn),伏皃(貌,mào),从尸辰声,一曰屋宇,形声字。本义是伏貌,趴伏的样子,无考,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与宀(mián)部宸(chén)音义同,尸象屋形”,故屒与宸同义。宸者,屋宇也;又指北极星所在,《论语·为政》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辰者,日月星的总称,北辰即北极星,北辰所居之所即宸也。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屖(xī),屖遟(zhì)也,从尸辛声,形声字。屖古同“犀”,坚固之意。因古代铠甲有用犀牛皮制成,称犀甲,所以有坚固意。屖遟,游息也,古同“栖迟”,滞留不进之意。

屠,刳(kū)也,从尸者声,会意字。刳者,判也,用刀分割,指剖杀,屠字本义为宰杀牲畜。一说者为煮的本字,表烹煮,指宰杀牲畜后要用水煮熟。

屝(fèi),履也,从尸非声,形声字。《康熙字典》中有“杨雄《方言》:屝麤(cū)履也,丝作曰履,麻作曰屝”。

屟(xiè、tì),履中薦(jiàn)也,从尸枼(yè)声,形声字。薦是荐的古字,薦蓆(xí)也,从艹从廌(zhì),兽之所食草;枼古同葉(yè),指草木的叶子,也指薄木片。所以屟本义是指鞋里的草垫子,或引申为古代鞋的木质鞋底。

屋,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室、屋皆从至。会意字。居者,居所也;所主者,所寄居的主人(《孟子·万章上》有“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一说像箭到地面),从一,一犹地也,屋从尸从至,表示人要到的住的地方,指房屋。《桃花源记》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屋的本义是幄(wò),形如房屋的大帐幕。如古代天子出游时用布幔临时张设的宫殿叫“幄殿”,就是游行停歇所到之处以布所围的如房屋的帐幕;又如军营的帐幕叫“帷幄”,营者,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行营也,军队驻扎的地方,所到之处临时搭建的帐篷。《汉书·张良传》有“运筹策帷幄中”。后来屋字指房屋,另加巾字表本来意义的幄。

屏(píng),屏蔽也,从尸并声,形声字。屏即是蔽,指遮挡。《尔雅·释宫第五》中“屏谓之树”,《史记》中记录鸿门宴一段,“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就是遮挡、遮掩之意。又指对着门的萧墙、照壁,有引申为屏风,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使风无法直接吹进屋内,也使门外无法直接看到屋内的情况,所以有遮挡之意。屏字以尸字为部首,应该是尸像屋形,屏风与屋类建筑相关,所以从尸。

層(层,céng),重屋也,从尸曾声,会意字。楼,重屋也,两字同义。層同层,指重叠起来的东西,尸像屋形,表人所住的屋顶分两层的房屋,即指楼阁。層字以尸字为部首,与建筑有关。后引申为指量词的单位,如一层楼。

屢(屡,lǚ),数(shuò)也,案:今之娄字本是屡空字,此字后人所加。从尸,未详。屢,数也,表屡次、多次之意,屡见不鲜。从娄者,娄假借为屢,兼表声;从尸者,或指人为行事者。《尔雅·释诂第一》中有“肃、齐、遄(chuán)、速、亟(jí)、屡、数、迅,疾也”。

三、《说文》未归入“尸”部而今属尸部的字

以上为《说文解字》“尸”部全部属字,另有尸字部首的十个字,书中归为“尾”部四字:尾、屬(shǔ)、屈、尿;“履”部六字:履、屨(jù)、(lì)、(xù)、屩(juē)、屐(jī)。

(一)“尾”部及其属字

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后,象形字。到毛者,倒毛也。从文字本来字形可以看出,尾从尸从毛,表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即尾巴。原文说“古人或饰系尾”,故尾与尸(人)有关。

屬(属,shǔ),连也,从尾蜀声,形声字。从尾表示有尾巴,从蜀表声,蜀者,葵中蠶也,虫名,因不断曲身向前行动,有连续的意思,故借指接连不断,假借为连。所以屬表示身与尾相连。

屈,无尾也,从尾出声,形声字。

尿,人小便也,从尾从水,会意字。甲骨文中尿字是人(男人)侧身站立排泄小便,本义是动词,此处是名词;小篆从尾从水,从尾表示是从人身体尾部或后部排出,水表形,指小便为液体。与溺(niào)同义。

(二)“履”部及其属字

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chì)从夊(suī),舟象履形,会意字。履的本意指鞋子。尸指人,彳指行走,夊指脚,舟指鞋形,合起来就是人行走时脚上所穿的船形的东西。《礼记》中有“单底曰履,复底曰舄(xì)”,《字书》有“草曰屝,麻曰屦,皮曰履,黄帝臣於则造”。

屨(屦,jù),履也,从履省,娄声,一曰鞮(dī)也,形声字。鞮者,革履也,一种皮革制成的鞋。屨因属“履”部,所以表鞋,与尸(人)有关。《诗·魏风·葛屦》有“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家贫,贩屦织席为业”,《释名》有“屦,拘也,所以拘足也”,“履者,礼也,饰足为礼也”。

(lì),履下也,从履省,歴声,形声字。本义指鞋底。

(xù),履属,从履省,予声,形声字。鞋的一种。

屩(juē),屐也,从履省,乔声,形声字。鞋的一种。《增韵》有“木曰屐,麻曰屩”。

屐(jī),屩也,从履省,支声,形声字。鞋的一种。屐与屩互训,都表木底鞋,木屐沿用至今,或与“尸”部屟(xiè、tì)字同义。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08).

[2]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4(07).

[3]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07).

[4]联绵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语言学双语教学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