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大国国民,我们应怎样看南海问题

2016-07-09

新传奇 2016年32期
关键词:动武世界秩序南沙

南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急剧升高,动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大势之下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关注我们的海洋国土,忧的是南海形势的复杂性很少被人注意到。

祖国的领土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南沙问题非解决不可!

但要解决南沙问题,首先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透它的实质。爱国不是空谈而是实干,如果扯嗓子喊两句口号就叫爱国的话,爱国者这个称谓未免也太廉价了。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国国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南海问题?

“中国最可能诉诸武力的问题”

1997年5月7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在美国发表讲话称南沙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块试金石,它将检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准备遵循国际规则,还是要自行其是”。

这句话虽然出自一名菲律宾人之口,但它却生动反映了美国对南沙问题的一种解读,南沙问题是中国面临若干重大地缘问题中,直接对峙的双方实力相差最悬殊的一个,因此在美国看来,也是中国最可能诉诸武力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是强烈反对动武的。

就算中国动手了,美国自然不肯傻站着,当美国对南海的军事干涉开始后,我们不能排除美国直接参战的可能性,此时这场战争很可能从一场中国和东盟的局部战争变成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我们无法排除战争升级的可能性,常规力量对比上,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相比居于劣势,所以不排除战局不利于中国的情况出现,此时可以肯定世界经济会因此遭受重创,但由于中国对美日资金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大于美日对中国市场和资金的依赖程度,中国将付出比美国更大的代价,世界会因此失去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中心,但不久会有另一个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比如印度等落后国家)崛起成世界工厂,而中国失去的工业转型或升级机会是没有替代品的。

我们的经济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国民经济的外贸依赖度高达58.3%,这远远高于正常水平,一旦彻底失去外部市场和资金,必然导致超大量的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进而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社会问题。权衡动武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发现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只能获得较少收益,但却会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我们相信中国迟早会参与世界秩序的调整,甚至会主导世界秩序的重建,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实力对比处于下风时,尤其应该避免急躁的过激行为。上世纪前半叶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德国曾两次试图挑战世界秩序、重画世界版图,却两次极端狼狈的收场,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情绪和理智的交锋

如果靠简单的武力真能解决南海问题,我们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但现实是残酷的,60年的发展,我们海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是一支防卫性海上力量,而美国海军的规模和实力已经可以超过这个世界其余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主导世界秩序的一个原因。

新世纪初,当中国军迷终于等到了真正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先进战舰时,同类型的军舰已经在美军服役了近20年,其中较陈旧的批次已经开始退役;当2009年两会期间,我们听到海军高层直言要发展航母而欢呼雀跃时,美国已在90多年前装备了航母,并且在60多年前靠航母打赢了太平洋战争,我们不是“唯武器论”者,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平陆地战场的沟壑,但是我们要用怎样的牺牲去迎战1500千米外南沙海域的敌方舰队呢?难道要用我们毫无价值的失败去印证现代海战的残酷规律吗?

没有合适的装备,现代化海战是无从打起的,而这些装备中最关鍵的一项就是航母,中国海军中,最可能问兵南沙的是南海舰队,如果把近几年南海舰队战力的飞速提高和海军在航母问题上的高调发声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中国发展海军的思路里已经包含了对南沙问题的考虑。

海军不是一个简单的兵种,更是国家战略和意志的最理想载体。美国海军自己把航母称为“力量传送带”,哪里有美国利益,哪里就有美国航母在传递力量。海军的强弱彰显着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中国这个刚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国家,要想挑战已经完成工业化、正步入信息化的美国,时机尚未成熟。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任何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背后,都隐藏着新旧世界秩序的交替。从这个角度讲,海战之道就是国家的兴亡之道,当我们感情和理智纠缠在一起时,“打完再说”这种草率的态度是万不可取的。战争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只有在政治斗争走进死胡同时,我们才必须使用武力捍卫中国的利益,在南沙问题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多牌可打。

主动出击的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认识到,没有解决南沙问题的灵丹妙药,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阻止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并逐渐增加中国在南海的存在,为将来时机成熟时根治南沙问题打好基础。近期实力对比中,我们还处于下风,暂时没实力去革美国人的命,那没关系,我们先不动武,不要以为不动武就是不作为,除了动武,我们还有很多方式维护我们的权力,彰显我们的存在。

美国要在南海搞平衡,而我们要逐步蚕食消化现有的不利局面,因此只要不主动上升到军事层面,那么理论上讲任何体现我国在南海存在的行为都是值得鼓励的。举例来说,南海首先是个渔场,农业部、交通部应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渔民去南海捕鱼,比如报销往返油钱,下南海的渔船一趟来回就要吃十几万的柴油,报销油钱无疑可以降低渔民的成本,激发他们下南海的积极性。除了捕鱼,任何去南海的经济行为、科考、探险都应该鼓励,所谓存在并不只是指军事存在,任何中国人的活动都显示着中国的存在!

有了中国人的存在,就必须有相关部门跟进,一方面规范他们的行为,一方面保护他们的安全。再以渔民为例,渔民去南海捕鱼了,渔政和海监的执法船就应该紧随其后,指导他们的活动,同时,也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渔政和海监应该树立主动出击的精神,不怕制造麻烦,你非法扣留我1艘渔船,好,我明天拘捕你10艘肇事渔船,对等行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们应该敢于折磨东盟的神经,要让它们对中国的存在习以为常,要让它们知道,中国的渔民在中国领海上,是容不得外人欺负的!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上述所有行动都是民间行为,发生争执,那是民事纠纷,有渔政、海监这样的警察力量去处理。军事力量是不适合卷入的,海军舰艇应该保持远距离游弋,监控事态发展,万一对峙升级,对方军舰露面,事件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对方的军事挑衅,这时海军舰艇应该坚决顶上去,寸步不让,对方敢动武,那就坚决击沉它!如此下来,南沙的目前的态势会被慢慢改变,只要南沙态势改变,中国政府就可以抓住合适时机,促使南沙问题朝彻底解决的道路前进。而这将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智慧和行动能力的一次大考。

行文至此,相信朋友们已经对南沙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到底该不该动武也有了自己的结论。爱国不是空谈而是实干,如果扯嗓子喊两句口号就叫爱国的话,爱国者这个称谓未免也太廉价了。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32期、《上海译报》2016.8.2等)

猜你喜欢

动武世界秩序南沙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加快南沙自贸区建设
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读中国梦
金砖国家对西方意味着什么
要有不同于西方的全球治理方案
找麻烦
本期导读
袭馆事件给“对伊动武”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