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劳动技能教育践行实践育人理念

2016-07-09袁健萍

科技风 2016年13期

袁健萍

摘 要: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劳动场所实践锻炼,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论灌输、教材灌输的模式,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实施,是我校育人工作的一次创新之举。我校通过“坚持一个育人中心,创设两大开展阵地,打造三大活动平台,整合四维基础保障”的劳动实践教育项目格局,焕发劳动实践教育的华彩。

关键词:劳动实践;技能教育;育人理念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繁华、经济富裕的大环境中长大,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缺点。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到大备受家庭溺爱,连基本的独立能力都缺乏,往往形成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这就需要学校老师正确的引导。劳动实践教育项目作为我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彰显出其在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劳动实践项目实施过程

(一)坚持“三爱”育人中心,引领实践新理念

我校劳动实践育人项目以“三爱”教育为中心,全面组织学生走出课本,走下课堂,走进实践,积极参加劳动体验活动。劳动实践教育项目在操作办法上下功夫,在宣传推广上抓重点,使学生将技能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将品德提升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形成“爱劳动-爱学习-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递进引领,从理念上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二)创设两大开展阵地,覆盖育人全范围

劳动实践教育项目开展包括“教学区”与“宿舍区”两大阵地,教室公共卫生和宿舍卫生两部分各占劳动素质必修课程1学分的百分之五十的考察分值,通过两大阵地的日常考核与活动开展双结合的模式将公共卫生区域清扫与宿舍生活区域自理双结合,实现实践教育在全校范围内的全覆盖。

(三)打造三大活动平台,构筑实践多方位

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结合微信新媒体立体宣传的同时夯实班会宣讲和画册印制,并全力开拓以课程为基础、以活动为推手、以分享为助力的平台化建设,推行劳动实践课教育的多方位开展实效:

第一平台是课程,通过将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素质必修课程,面向大一新生,每个学生需完成16课时劳动课程计1个学分,指导大一全体同学参与劳动实践课,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

第二平台是活动,通过竞赛活动,加深劳动教育成效,三年间分别通过开展“我与劳动课”征文比赛、“我为劳动点个赞”劳动风采展示大赛、“劳动图片展”等活动,加大对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营造人人爱劳动的氛围,为使劳动实践教育项目不停留于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渗透;

第三平台是分享,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劳动分享会巩固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在朋辈互动共鸣中领悟劳动精神,懂得珍惜与分享,真正的体会生活中的甘甜与幸福。

(四)整合四维基础保障,整合实践全联动

劳动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学校的四维保障机制,在制度、人员、指导、经费方面保障了劳动实践课的开展。

一是制度完善,劳动实践教育项目制度完善,各部门分工明确;

二是人员参与,各学院配有专门的考核小组进行日常检查考核,期末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学院考核,形成组织架构与评价体系的双支撑;

三是指导有力,为保证劳动实践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各学院分别为劳动实践教育项目指定了指导教师;

四是经费落实,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经费从学生活动专项经费支出,劳动工具的购买、各项课程活动经费都做到有计划有预算,从而保障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劳动实践成效

我校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自2012年11月开设以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 共有8000多人次参与,劳动总时长达到3000多小时。目前该教育项目常态化已经步入正轨,劳动育人的效果明显。中山市电视台、中山商报等媒体先后大幅进行报道,2015年获评中山市“修身项目”荣誉称号、获学校2015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立项。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项目,学生的卫生习惯明显改善,校园环境有明显的改观,同时对校内的环卫工人态度也有明显的改善。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劳动体会,学会尊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劳动”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了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班级凝聚向心力

劳动实践教育项目不仅仅是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对班级管理、班级凝聚力劳动也得到提升。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人到集体,在劳动中同学们更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更加懂得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实际课中,对其他的学生日常活动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等。

(三)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常给人一种“高分低能”的不良印象,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工作中眼高手低。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开展有助于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转变就业的观念,培养努力工作,吃苦耐劳、珍惜劳动的精神。

实践出真知,改变以往传统教育重视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其文化知识素质,劳动实践课的实施,是育人工作的一次创新之举。它通过学生在劳动场所实践锻炼,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论灌输、教材灌输的模式,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实施,是我校育人工作的一次创新之举。这是一份力量,劳动的力量,更是育人的力量;这是一份赞扬,劳动的赞扬,更是理念的赞扬;这是一份馈赠,劳动的馈赠,更是实践的馈赠。我校将继续通过“坚持一个育人中心,创设两大开展阵地,打造三大活动平台,整合四维基础保障”的劳动实践教育项目格局,焕发劳动实践教育的华彩。

参考文献:

[1] 吴元元,胡乔林.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试验课的实践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