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全因素的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策略

2016-07-09刘硕田禹

科技风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构建高校

刘硕 田禹

摘 要:本研究力求探究校园安全文化结合体育文化开展的可行性和途径,调查现阶段廊坊地区高校体育文化、安全文化开展现状。通过强化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学习,使部分学生意识到体质锻炼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个体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改变以往懒散的体育习惯和消极的体育态度,推动整个高校体育文化的丰富发展。同时依托体育课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在体验教学中使得安全意识深入大学生内心。两种校园文化相辅相成达到最佳结果。

关键词:安全因素;高校;体育文化;构建

近年来高校中发生一系列的人身安全事故。目前部分大学生锻炼意识不够,身体状况不足以应付一些突发情况,追其根本,这与校园缺乏体育文化和安全文化有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可促进社会和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到突出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是以技能传授为主,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不多,此外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也不够系统有效。本次研究从大学体育文化和安全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通过强化校园安全文化培育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途径,同时依托体育教育这一平台实现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

1 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安全事故、暴力事件频发。校园暴力事件是最普遍的危及师生安全的行为。校园暴力导致的致死致伤案例举不胜举,其特点是具有高度频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而相对于国外大学,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正在起步,大部分的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是零散和随意的,或者从未开展,而分析这几年的案件,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 1 ]。高校目前安全知识方面的教材内容死板枯燥,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的安全知识少之又少。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只是狭义的运动安全,对于学生主动锻炼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倡导明显不足,这造成了学生平时没有防患于未然的体育意识,在校园安全案件中往往是受害一方。

2 高校体育文化现状与瓶颈分析

通过观察部分高校每年的体质测评过程,发现学生体质状况比较一般,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不够,且体育动机不够积极,许多学生选修体育选项课只是为了获得学分。部分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建设,对体育课和体育文化宣传重视程度不足。比如体育课程发展需让步于学校其他课程,学生体育社团事务要开展在其他行政事件之后,最后直接减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机会和时间。

3 高校体育文化与安全文化共同发展可行性分析

3.1 通过安全文化的宣传带动校园体育发展

2007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但是所谓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中落实情况有限,部分高校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缺乏重视。同时校园人身安全事故频发,处处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的不足。学校应唤起学生对自身健康安全的诉求,这对于学生生命和健康十分迫切。教育工作者务必顺应时代,放开思路,从安全文化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体质,保障学生健康水平和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校园安全教育之根本是个人的安全,这与高校体育教学中倡导的健康、休闲锻炼的思想相契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唤醒个体内在的潜能,在校园体育工作和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强化校园安全教育以及生命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锻炼的迫切性,提高体育动机,专注于课上及课下的体育锻炼,这样也提高了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进行校园安全案例分析时,学生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度极高,教学过后印象深刻。大学生自己的安全技能和意识偏低,受到人身威胁时不知所措,知和行难以达到统一。学校体育教育需要与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机契合,阐明学生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危机考验下,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必须作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优先动机。此外,充分利用高校社团资源,进行安全与体育项目的学习与竞赛;积极开展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讲座,以及进行生存、安全技能方面的比赛。

3.2 安全教育融于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构建体验安全、健康人生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内容,使之分层次的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之中,开拓课程内容资源,形成校园安全、运动能力、体质健康和社会适应四大课程目标,不断规划完善相应课改[ 2 ]。同时也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认识与其相关的知识。高校除了组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小组与教学团队以外,要将加强师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学校部分领导牵头,组织上展开安全教育课教师教学动员会议,在指明该课程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们对培训需求和期望,尊重教师对安全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设想。

细节上讲,融入安全因素的体育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让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在遇到伤害事件时,对于安全保证的必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二是,结合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侧重于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锻炼。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手段,如定期带领学生进行远足、定向、野外拓展训练等户外运动,让学生体验到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需要的生存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技能和体适能,积累良好的体育体验;三是,将安全教育相关的选项课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比如防身、自卫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心理素质。

4 结论

通过宣传安全教育可以带动校园体育活动,而体育课也可以改革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依托学校体育课程进行安全教育是可行的,而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开展提升高校体育建设亦是可以。高校体育文化与安全文化可以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国林,朱蓉蓉.试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8(2):88-89.

[2] 代忠飞.生命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J].运动,2014(10):121-122.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构建高校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