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隐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09郑宇霞

科技风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

郑宇霞

摘 要: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极,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互不可缺。传统的英语教学都偏重外显认知,而忽略了内隐认知,尤其是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内隐认知的研究。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英语教学中内隐认知诸现象进行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与学;内隐认知

我国语言教学界对人类的内隐认知也作过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方面,专门针对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很少。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共同磋商。

1 内隐认知理论

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和需要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外显加工。而内隐学习模式,是人们在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时,却学会了这种规则的内在加工行为。

研究表明,将两种机制结合运用于学习中,以先内隐后外显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学习,其效率远远高于任何一种机制的学习。

2 内隐认知现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隐认知的这些特点,为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1)婴幼儿期对言语规则的无意识习得,对其后续学习产生延续能力。婴幼儿学说话,从杂乱的词、短语,到较准确的简短叙述,只需三、五年,这种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语法知识就是一种内隐学习。

2)优秀教师的过往经验会对新材料产生无意识迁移。教师的学识越广博,英语功底越深厚,教学经验越丰富,其选择和处理语言材料的速度就越快,效率越高。其实这就说明,当教师通过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积淀一段时期后,转化成了无意识的存在,即内隐认知。

3)i +1概念中无意识的真实语言输入量,使学习者的实际水平难以预测。在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i +1概念中,i是学习者实际学习水平,i +1是可理解的输入。假如当输入达到i+4时,外显学习会显得吃力而效果欠佳,内隐认知由于不受情绪、动机等的影响,其内隐学习仍未停止工作,只是个体未曾感知;同样,当学习者输入无意识达到i +1+1+1时,i +4被激活成为外显学习中的有效输入。由此推论可知,大量的不间断的真实输入,使得i +1到i +4之间应该有耗时短、收效快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一个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在美国呆上一两年,就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证。

4)不同语言接触过程初期不自觉地产生结构和词语的分离。旧上海外滩一带曾口头使用过“洋泾浜”英语,它其实是汉语结构的英语。是中国人不自觉地将内隐认知中占统治地位的母语结构搭上了外显认知中一些英语词汇的结果。

5)将语言转化成图象记忆的优势。将语言转化成图象、动作记忆过程中能耗少、精确、信息量大、储存时间长。

6)非语言形式指向(非目的性)的信息获得方式,能有效启动内隐认知机制进行学习。暗示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immersion education)和基于书本阅读(book-basedprogram)的方案是内隐认知机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内成功运用的范例。

7)因学习懈怠引起外显认知停滞,而内隐认知依然在发挥作用。英语考级前的“高原现象”分析:表面上看,外显认知暂时停滞,但内隐还在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整合操作,学生在此期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所以,不要消极地等待高原期的消失,要结合外显认知加强练习,注重复习,平稳度过大考前的高原期。

3 英语教学由此可得的启迪

在对以上一些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内隐认知现象进行剖析之后,我们可得到如下的启迪:

3.1 对当前一些外语教学指导思想的再思考

1)再论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i +1概念。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i +1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仅仅提出了人类外显认知中“可理解输入”这个可供信息提取的小小部分;i +0能起到对储存信息的巩固作用,但没有形成“信息差”,所以不存在输入;只有i +n(n>1)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才应该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语言输入,因为它不但建立了外显学习模式,还调动了内隐学习机制。2)区别对待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学习一门完全与母语结构规则不同的外语时,应该尽快摆脱内隐认知中的母语干扰,建立全新的第二语言底层规则。3)驳“儿童学英语越早越好”的观点。儿童即使记住了外显的知识,也往往难以运用,更严重的还容易诱发厌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让儿童在幼年时期先无意中接触一些外语,形成亲切感,这样在进入学龄期后再进行系统训练效果更好。

3.2 对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的教育管理太讲究尊师重道,不允许怀疑权威,这样不利于营造内隐学习环境。要摈弃那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学会放松,努力创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减少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3.3 对传统学绩评价的思考

在学绩考核中应减少对知识点的考查,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考查;坚决反对多项选择题的使用,这种考查会造成错误的信息输入;不应把狭隘的英语考级作为评价英语技能的唯一和永远的标准;此外,一个人的外显学习能力易评价,但内隐学习能力无法测定。

3.4 对教学质量测量理论的思考

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考评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考分作为依据,因为学习者个体的内隐和外显认知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外显学习能力强,有的内隐学习能力强,有的虽然暂时还未掌握外语学习规则和结构,但学习兴趣盎然,这些效果都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测量的。内隐认知在人类的思维领域担负着极其活跃的角色,它为开发利用人类闲置无用的巨大潜能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 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3] 李鲁平.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6).

[4] Hawkins,R.Second Language Syntax:A enerative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2001.

[5] 品川嘉也.揭开记忆的奥秘[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教与学英语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数学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教与学方式初探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教与学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