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战2》欲冲港产警匪片3亿魔咒

2016-07-08

环球时报 2016-07-08
关键词:警匪片寒战魔咒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张文

从《无间道》到《窃听风云》,港产警匪片一直在尝试推开内地市场大门,并探索一条本土化与国际化兼容的警匪片模式。港产片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融入大华语电影?今天上映的《寒战2》也许可以给出部分答案。

后《无间道》时代

从《无间道》开始,扎实的剧本、新颖的故事结构、高质的视听效果开始成为港产警匪片新的标签。可是《无间道》系列的短暂成功后,港产警匪片却和整个香港电影业一起再度陷入沉寂,直到《窃听风云》系列再次为港产警匪片打入内地市场构建了一套明确的类型模式:本港故事、一线港星搭配内地影星组成的全明星阵容,全新的角度、高规格的制作品质,以及对传统港产警匪片中暴力色情元素的主动规避。

2012年的《寒战》正是在上述模式下诞生的精品。“《寒战》的故事虽然有不多不少的瑕疵,但影片节奏明快,剧力万钧,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令观众耳目一新,极尽视听之娱。”香港《大公报》7日发表评论称,四年前的《寒战》,两位资深电影人梁乐民和陆剑青首次执导,梁家辉、郭富城、林家栋,以及还未红透半边天的彭于晏主演,成为香港当年最卖座华语片,并在翌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夺得最佳电影、导演、编剧、男主角等八个奖项。

但接下来,包括《寒战》制作团队在内的香港电影人却开始陷入一场短暂的国际化歧途。从2013年开始,从林超贤导演的《逆战》到梁乐民和陆剑青导演的《赤道》,港产警匪片开始有意识跳出香港视野,取景从香港扩大到亚洲地区,故事情节加入了多个国家的情报势力对决,片中还频频出现坦克、武装直升机、化学武器等。从作品风格上,明显减少了高智商的警匪较量,增加了动作格斗元素,开始在向好莱坞反恐商业大片靠拢。

从影片品质上看,这些刻意追求大格局大场面的作品,普遍出现重场面轻剧情的问题,反而失去了部分港片特色,难以超越这些导演过去的作品,从市场效果看,几部影片也都未能实现大的票房突破。

复苏与魔咒

在不久前的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包括《三人行》《寒战2》《使徒行者》《惊天破》等暑期档港产警匪片集中亮相,背后的潜台词是:港产警匪片归来。

从内地票房看,上一次冲破2亿线,完成港产警匪片票房突破的,正是2012年的《寒战》,当年它的内地票房为2.53亿。在此之后,由一线港星主演的港产警匪片票房开始稳定在2亿-3亿,这些电影包括:2013年的《毒战》1.46亿、《扫毒》2.37亿、《风暴》3.14亿;2014年的《窃听风云3》3.08亿;2015年《赤道》2.09亿。

不难看出,一方面内地高票房帮助港产警匪片分担了影片投资压力,也促进了港产警匪片近年来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港产警匪片的票房增长并没有跟上内地市场票房年增长的步伐,3亿“魔咒”成为摆在港产警匪片面前必须冲破的瓶颈。

“很有香港的味道”

相对前作,《寒战2》做到了稳健创新。在故事内容上,影片与前作一样被誉为“香港普法宣传片”,依然聚焦的是香港执法与司法机制。影片的主线,依然是一条明线——警方与劫匪的较量,一条暗线——郭富城与梁家辉饰演角色的对立。

但随着由周润发饰演的议员角色的介入,高层权力内斗这条线索更加丰富,影片格局也更加庞大,却依然保留了第一部中的高悬念剧情、强演技对决与节奏感强烈的动作场面。《寒战2》在做大格局的同时,没有丢失自我。用一位看过试映场的德国观众的评价来说,“整个片子很有香港的味道”。

从市场预期来看,随着《寒战2》以国内院线占比第一的排片优势登场,加上影片媒体和观众试映场良好的口碑发酵,业界普遍看好影片能一举突破港产警匪片票房的3亿“魔咒”。

明星阵容和高成本只是影片成功的基础条件,《寒战2》为代表的新一代港产警匪片能否为港片找回黄金时代,要看它们能否像《无间道》系列一样,在坚持港味的同时为港产警匪片注入新的元素,而不是用模仿好莱坞的方法对抗好莱坞。▲

猜你喜欢

警匪片寒战魔咒
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低温寒战的影响效果分析
沉睡魔咒之谜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愤怒
实施严谨的保暖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