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的内涵和结合机制研究

2016-07-06张夏青许金花黄灿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风险分担

张夏青+许金花+黄灿

[摘 要]文章通过对科技金融的内涵、结合机制以及风险分担理论进行综述,重新定义了科技金融的内涵,我们认为科技金融是指金融资源的供给者依托政府搭建的科技金融平台,根据科技型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特点的融资需求,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担保融资等单一或组合融资工具,推动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科技金融内涵;结合机制;风险分担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96

“科技金融”首次被使用是在1994年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首届理事会上,会上将其内涵界定为:“我国科技金融事业是根据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推动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在理论界认可度较高的定义由赵昌文等(2009)在《科技金融》一书中给出,“科技金融是一个包含广泛内容的开放式系统,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科技金融是金融资源的供给者依托政府搭建的科技金融平台,根据科技型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特点的融资需求,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担保融资等单一或组合融资工具,推动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关注金融体系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1 科技金融结合机制的理论研究进展

1.1 国外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研究

国外研究中没有“科技金融”这一术语,但很多研究涉及“科技金融”的范畴,如金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1.1.1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

国外最早研究科技与金融两者关系的是熊彼特。熊彼特(191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论,并阐述货币、信贷和利息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强调企业家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关系密不可分,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欧洲委员会1994年的调查表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金融资源密切相关,企业能否较容易地得到金融资源、能否以较低成本取得融资是最重要的因素。Alessandra和Stoneman(2009)基于欧盟的相关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英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得出了金融发展与创新活动正相关的结论。

1.1.2 融资约束是主要障碍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约束是高科技企业扩张和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阻碍。Dirk和Hanna(2011)使用曼海姆创新小组(MIP)对德国经济部门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小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时更易受到外部融资约束,小企业放弃的研发项目更多。Anna Ilyina,Roberto Samaniego(2012)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融资约束对该行业的产业生产率增长阻碍也不同,向技术前沿行业配置资源能促进总增长的新融资方式。

在大部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Alessandro(2008)研究发现,银行的参与能够提高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进而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Brown(2012)利用COMPUSTAT全球数据库中的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外部股权融资对于企业的研发融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公司创新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Hsu,Tian(2014)运用固定效应的识别策略,确定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发展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经济机制,发现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该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且越依赖于外部融资,越容易表现出较高的创新水平。

1.1.3 风险投资起重要作用

风险投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因缺少风险投资家,对研发项目的估值效率变低。Vasilescu和Popa(2014)认为风险投资市场中,作为资金提供者的风险投资基金和资金需求者的中小企业都可以从中获益,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获益主要源于风险资本的供应量增加方便其创立企业、开发业务。Vanacker,Heughebaert和Manigart(2014)通过对欧洲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既可以作为专家对公司进行监控,又可以作为公司良好治理实践的发起人,通过与公司保持和谐的关系促进欧洲新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的发展。

1.1.4 实证研究层出不穷

Audretsch和Lehmann(2004)以德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对风险投资融资与银行债务融资的倾向性,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更受中小科技型企业的青睐,并且风险投资家的参与对企业成长有促进作用。Tang(2008)以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发现风险投资发展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Ayyagari等人(2011)对47个发展中国家的19000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外部的金融资源越容易获得,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大。

1.2 国内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研究

国内对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研究非常广泛。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15)研究发现,促进我国金融与科技融合,要从推进科技银行制度创新、创新风险投资的运作和扶持机制和改革科研投入机制等着手。

1.2.1 有关风险的研究

风险投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纪琼骁、易士佳(2012)比较了保险机构参与企业融资保障过程的模式,通过与政府部门、银行、担保机构、租赁公司共同合作,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融资保险体系,实现收益共享,损失共担,并将风险分担中各参与者间相互配合的方法做了全面描述。马星(2014)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风险和融资需求,通过构建KMV模型,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治理风险管理上对如何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周文坤,王成付(2015)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将AHP方法和左右得分模糊TOPSIS结合应用到多层次指标评价问题是可行的,也可以为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1.2.2 有关政府参与的研究

科技金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政府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国内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一国的科技难以借力于金融。龚天宇(2011)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完善,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市场性微观金融主体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政策性金融作为补充。谭祖卫、郝江培、赵昌文(2014)基于科技企业引入技术资产的概念,分析其表现形式和特征,从金融本质对技术资产进行信用化和证券化分析。提出政府应采取扶持政策,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发展技术资产评估、交易服务等中介机构。

1.2.3 有关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

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关键。胡新丽、吴开松(2014)提出创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培养创新文化、推动模式创新、构建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建议。常国辉(2015)指出我国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应以产业视角为立足点,结合产业政策和实际,构建产业化的科技金融融资、创新、服务体系与金融创新平台。

在实践层面,饶彩霞等人(2013)发现,我国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存在缺乏科技金融核心目标、科技金融政策政出多门、科技金融环境政策不健全、科技金融市场化政策不健全等缺陷。谢颖昶(2014)发现尽管上海市在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构建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周才云,赵晶晶(2015)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的科技金融发展经验模式,提出我国想要缩小与这些国家的差距,应该从培育金融政策环境、探索科技保险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加快科技金融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努力。

1.3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

从上述研究综述可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进行研究。国外研究涉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的财务困境问题,金融体系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资金障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等。研究成果侧重于金融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对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很少涉及对科技金融的结合机制的研究,对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等整个金融体系如何协作、如何构建科技金融结合体系,以及政府如何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索较少。

虽然国内学者对科技企业发展如何借用金融力量的研究较晚,但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状况,学者做了非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国内学者不仅立足于国内科技金融发展现状,而且结合日本、德国、英美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方法和运作模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方向,并对科技金融结合过程当中,政府应该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不少有价值的结论。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在实证方面做得较少,研究范围也较窄。

2 对我国科技金融结合机制的理解

研究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就是研究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环境在科技成果产生、转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包括:科技金融需求方、科技金融供给方、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等科技金融要素,其中科技金融的需求方主要是科技企业,而要在缺少抵质押、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的情况下快速获得融资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考虑的问题。科技金融的供给方是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创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机构以及科技资本市场。另外,政府和个人也是科技金融的供给方。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是连接科技金融需求主体和科技金融供给主体的纽带,主要包括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以及科技金融的行业协会等,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科技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分担过程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商业银行等金融主体实际损失的直接原因,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担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消除企业与风险分担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要解决风险分担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只有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体系内,才能发挥投资组合原理中降低风险的实际效果。同时,企业准确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水平也是信用风险分担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在科技金融结合的过程中,金融资源的供给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风险贷款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等来实现,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如何运用信用担保机制、政府引导基金的激励机制以及资本市场的风险补偿机制则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认为,科技金融结合的核心机制是风险分担、风险补偿的机制,即科技金融结合的机制就是如何建立风险分担、风险补偿的机制。

3 结 论

本文在已有科技金融内涵以及结合机制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科技金融的内涵:科技金融是指金融资源的供给者依托政府搭建的科技金融平台,根据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点,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担保融资等单一或组合融资工具,推动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另外,本文对科技金融结合机制以及风险分担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综述,并从风险分担的视角提出科技金融结合机制的本质:在科技金融结合的过程中,金融资源的供给通过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风险贷款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等来实现,为了解决融资过程中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最后得出科技金融结合的核心机制是风险分担、风险补偿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Anna Ilyina,Roberto Samaniego.Structural Change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2,59(2):166-179

[4]Colombo G,Grilli L.Funding Gaps? Access To Bank Loans By High-Tech Start-Up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29):25–46.

[5]Po-Hsuan Hsu,Xuan Tian.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Cross-country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2(1):116-135.

[6]David Audretscha,Erik Lehmannb.Does the Knowledge Spillover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Hold for Regions?[J].Research Policy,2005,34(8):1191-1202.

猜你喜欢

风险分担
PPP模式下政府和私人部门的风险分担问题研究
基于PFI模式的高校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问题研究
意外人身损害赔偿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项目组织间信任趋同及感知差异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