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家竹楼

2016-07-06奚浦

上海房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姑爷竹楼傣家

文/奚浦



傣家竹楼

文/奚浦

竹楼是我国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的民居。传说,竹楼是傣族建筑始祖帕雅桑目蒂发明的。由于他对傣族住房的形式和功能整天冥思苦想,感动了天神,天神变成了一只凤凰冒雨飞到了帕雅桑目蒂面前,展开双翅,低头藏尾,暗示住房要盖成“人”字形的屋脊,有四个坡面,高脚木柱支撑着楼室。帕雅桑目蒂欣然仿建,于是在西双版纳诞生了这种凤凰展翅式的干栏式傣家竹楼。

竹楼的特征是房屋由石柱、木柱或者竹柱支撑着,屋顶呈“人”字型(歇山式),屋脊长于屋檐,正檐两端向上翘起,屋面用草排覆盖,骨架一般用粗竹子搭成,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用竹篾或者木板。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是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较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这种建筑适宜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四大优点:一是防潮湿;二是散热通风;三是避虫兽侵袭;四是避洪水冲击。

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栏作为院墙。庭院以内栽花种果,有芭蕉树“摇扇”,翠竹舞枝,绿树成荫,繁花点缀,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傣家人生活起居都在上层,上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上层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是烧饭做菜的地方,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堂屋的外面设有阳台和走廊,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欢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物件。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者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着竹席,这就是全家老少就寝的地方。堂屋和卧室里的家具非常简单,凡桌、椅、床、箱、笼、筐,都是用竹子制作的。家里有被子和帐子,有的还有缅甸输入的毛毡。傣家的陶制品倒是很普遍,水盂、水缸的形式和花纹都具有地方特色。

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傣家认为,顶梁大柱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拾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性别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凤凰翅膀……居住在傣家竹楼里还有一个民俗风情,即沿袭数千年的姑爷上门制度深深地烙在竹楼上,竹楼里的数根柱子中有一根叫“姑爷柱”,它是上门姑爷想父母时靠的柱子,当姑爷靠在这根柱子上时,岳父母便明白姑爷有探家的意思,即允许其探亲。

过去傣族人的等级、辈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晚辈的竹楼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比如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长辈家的木梯一般要在9级以上,而晚辈家的木梯只能在7级以下。这些传说,这些习俗,现在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远去,最可叹的是,这些傣家竹楼正在被失去民族和区域特色的一幢幢洋楼、别墅所取代。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

猜你喜欢

姑爷竹楼傣家
傣家跟着流水走
五树六花荫傣家
终于团聚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用竹竿撑起的竹楼
小康路上新傣家
绝对证据
女婿
枯梢
PINEAPPLE 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