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研究

2016-07-06李端英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赛制篮球

李端英



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研究

李端英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关键词:赛制;篮球;竞技状态;周期训练

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世界存在的必然,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竞技体育训练活动中周期性规律依然存在,训练的周期理论也客观存在,并逐渐为人们所把握用以指导训练实践,但其存在形式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改变。

竞赛是竞技体育训练活动的杠杆,赛制则是竞赛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赛制变化是促进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动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国际竞技体育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得到快速发展,传统赛制发生了根本变革,职业联赛制广泛开展,比赛遍布于整个赛季,比赛密度大幅度增加,全球范围内自行车、高尔夫、网球、足球、拳击、赛车等职业赛事如火如荼。随着国际竞技体育赛制的改革,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完善,我国以球类为代表的项目由传统的赛会制变为现行的主客场联赛制,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职业联赛为主体、以各类商业性比赛为补充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1]。

职业联赛的多赛制现象成为当代竞技体育运动的显著特征之一,比赛的数量、密度、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原有的训练和比赛周期随之发生急剧改变,训练周期理论也从传统分期训练理论一枝独秀,到板块周期训练理论与之并存。篮球是竞技体育职业化赛制改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新的赛制形势下,显然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已难以满足篮球运动员整个赛季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需要。当前的有关研究,多数关注于传统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分歧与合理性辩驳[2-9],而相对缺少对专项周期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新赛制下篮球周期训练的研究更是少见。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赛制的特点、周期训练安排对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作用,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参赛队伍为例,讨论篮球周期训练理论与实践,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形成并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我国篮球项目的国际竞争力。

1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制特点

在世界篮球职业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兴起,1995年开始中国男子篮球的竞赛体制由赛会制改革为主客场联赛制[10]。目前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已经步入第21个赛季(2015-2016赛季),职业化进程及竞赛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促使中国篮球运动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历年联赛安排可以看出,如表1所示,与传统赛会制相比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表现出赛季时间长、比赛场次多及竞技状态变化大等特点。

1.1赛季时间长

表1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历年赛制安排统计表

CBA主客场联赛制最大特点是赛季时间长,一般来说,联赛于每年的11月份开始,至次年4月结束,平均竞赛期138.75天,04-05、05-06赛季长达6个月,近两个赛季维持在145天,如表1所示。与以往的赛会制相比,联赛制的比赛期大大加长,每场比赛的准备期缩短,这就对训练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较短的准备期内尽快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促进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形成,又要在长时间的比赛期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1.2比赛场次多

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自04-05年赛季起实行主客场赛制采用1周3赛制,比赛日分别安排在周日、周三和周五。由于赛季时间长,且1周进行3次比赛,比赛场次大幅增加。2014-2015年赛季共需进行417场比赛,每个参赛队在常规赛进行了38场比赛,进入前8名的队最少的53场,最多则59场的比赛。而以往的赛会制每个队一般只需要进行15场左右,与赛会制相比,联赛制比赛场次增加3倍。比赛场次的增多,使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锻炼的机会也增多,同样也要求运动员必须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保证在整个赛季取得最佳成绩。

1.3竞技状态变化大

由于CBA主客场赛制采用主场进行1场比赛,然后再易地到客场比赛的轮换方式,主客场1周3赛,运动员1周需要两次往返来回主客场地之间,旅途使得疲劳增加,加之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使队员身心疲劳。加之篮球主客场赛季竞赛期历时长,仅在春节期间有10天的调整,这长达140天左右的赛季里,运动员竞技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波动[11]。因此,篮球运动员周期训练安排,必须要根据赛程的安排,在休息期间有意识地降低运动负荷,使运动员的身心得以调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进入后一阶段的比赛。

2 周期训练安排对竞技状态的意义

周期训练理论是研究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并依此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理论[12]。周期运用了人体在生物和社会活动方面具有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该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随着竞技体育训练实践的发展,周期训练从分期理论发展到板块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2.1传统分期训练安排对竞技状态的意义

2.1.1传统分期训练理论的兴起

早在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之际,各国运动训练专家就对运动训练周期问题给予了关注[13]。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起,随着二战的结束,国际赛事恢复正常,有关周期训练的研究在前苏联广泛开展,朴素的年度周期训练理念被人们普遍接受[14]。自20世纪初莫乐菲和托夫提出“阶段训练分期思想”,经过20-60年代拉乌尔和毕卡拉“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发展,至1964年Matveyev基于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目备战奥运会与世锦赛训练实践的系统研究[15],出版了《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标志着分期训练理论的形成。前苏联及俄罗斯一直关注周期训练的研究,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拥有丰富的运动训练经验,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取得过骄人成绩,竞技水平保持在世界前列。根据普拉托诺夫的统计资料,前苏联国家队许多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展示赛季最好成绩的比例达到55%-70%,以3-4倍高于西方国家运动员的同一指标[16]。多年来,分期训练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和教练员的认同,成为指导周期训练安排的典范。

2.1.2分期训练安排及其促进竞技状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分期的基石是周期式循环往复的训练(竞赛)层级系统,如表2所示,最顶层级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即4年奥运周期;次一层级的是年度世锦赛或世界杯,即年度大周期,大周期分为几个训练期,即准备期、比赛期与恢复期3个部分,这是传统分期训练理论中被赋予关键作用的部分;下一层级分布是中周期、小周期,前者是一般为几周,后者一般为一周或几天;最底层级是训练课,这是整个训练系统最基本的单元[17]。

表2 训练周期的层级划分与持续时间

分期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分期训练理论认为,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竞技完善的每1个新的台阶上,通过相应的训练所获得的对运动成绩的最佳准备程度状态。竞技状态发展的阶段性是运动训练分期的自然基础,而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又有3个交替变化的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由此训练周期也相应的分为3个时期,即准备期、竞赛期与过渡期(见表3),并对每个时期给予不同的训练安排。

表3 训练分期理论各时期目标与训练安排[20]

竞技状态的形成以超量恢复为生物学基础,这一理论通过建立负荷与恢复之间的关系,以刺激—恢复后肌糖原系统的变化为依据而提出,核心在于后一小周—期训练的开始恰好处于前一周周期机体超量恢复的最高点[18],如图1所示,通过3个小周期的训练叠加效应,使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及能源供应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有研究认为,长跑运动员可以用超量恢复说明其训练的规律,即训练过程分为疲劳、恢复与超量恢复3个部分,这种模式可应用在一次训练课、小周期或中周期训练中[19]。

图1 若干次训练课的“总和”效应方案之一(根据Matveyev,1997)

训练周期层级的划分为训练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练员可以根据比赛日程和季节的变化,选择周期的顺序、内容和持续时间,确定各周期具体的训练方式方法,以决定运动竞技能力的高峰期以及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早期的传统分期训练理论将1年作为1个大周期,特别适合于具有季节性的项目,如滑雪、滑冰和赛艇等项目。后来,训练周期也作了改进,针对1年双赛或3赛项目,年周期内出现2个或3个大周期,每个大周期再根据专项训练目标进一步划分为3个小周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马特维耶夫本人也对这一理论不断完善,提出应补充考虑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训练个性化问题,以弥补一般性理论的不足[20]。

传统训练分期理论的提出在当时是训练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中许多训练安排理念与方法迄今仍对训练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难以满足在赛季任何时间或整个赛季都要都具备高水平竞技状态项目的需求。

2.2板块周期训练安排对竞技状态的意义

2.2.1板块周期训练理论的提出

近年来世界竞技体育多赛制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分期训练理论已不能解决训练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诸如:一些运动和技术能力的同步发展带来的限制;无法提供竞技状态的多次高峰,即在多次比赛中获得成功;基础和专项准备时间过长等[21]。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新的周期训练理论——板块周期训练。“板块”一词最早出现在Verhoshansky(1985)的专著《训练过程的程序化和安排》中,用来指“集中使用某一单方向负荷的阶段”,1999年Verhoshansky专门撰文对传统分期训练理论进行批驳[22]。20世纪90年代以Verhoshansky为代表,近年则以Issurin[23]为代表,在批判传统分期训练理论缺陷的同时,对板块训练理论的内涵进行了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2.2.2板块训练安排及其形成并保持竞技状态的生物学基础

训练板块是指一种高度专项化集中式训练负荷的周期训练模式,即由几个训练因素组织集合成一种具有专项功能和彼此间紧密联系的单元[21]。板块训练理论与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板块理论强调按序列发展运动员的各种运动能力。该理论认为,发展多种具有高度指向性的训练负荷不能同时进行,单方向的集中训练负荷可以有效避免同步发展多种能力时能力间的相互干扰,使训练更加集中、更加专项化和更具有可控性,运动员需要的各种能力因而得到依次发展,而不像传统分期理论要求的那样同步发展。

基于上述训练理念,板块周期理论划分了小周期、中周期、训练阶段,并设计了不同训练板块的基本目标与要素。小周期包括若干训练课,并持续若干天(一般1周)的训练周期[24](见表4),中周期包括一系列小周期的中等规模的训练周期[25],这种中周期—板块的中等规模的训练周期,是板块周期理论的最突出体现,这种训练计划使训练更加集中、更加专项化和更加可控。

3种板块对训练分别发挥不同作用:积累板块主要用于运动员积累基本的运动和技术能力;转换板块将运动潜力转变为比赛专项能力;通过实现板块运动员实现比赛准备工作并达到预期结果。积累板块和转换板块的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周,实现板块的持续时间为2个周,这3个板块被组合为以比赛结束为标志的一个独立的训练阶段,一系列的训练阶段又构成了年度大周期,如表5所示。

板块周期理论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原理是训练负荷的集中,即只有高度集中的训练负荷才能产生有效地刺激,使相应的竞技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其理论基石:1)高度集中的训练要求将同步受影响的能力减至最低;2)当所需训练的运动专门能力数量超过同步训练的数量时,序列式训练就成为唯一可行的路径;3)被专门化和结构化的中周期-板块将分别对训练发挥3种不同作用[23]。与以往传统的周期训练相比,板块周期具有以下优点:1)训练总量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过度训练的发生率;2)多高峰的训练方案使得运动员可以在整个赛季的多个竞赛中取得胜利;3)由于在每一个中周期内评估的运动能力数量大幅度地减少,使得训练的监控变得更加有效;4)根据训练的主导方式,饮食以及身体恢复计划可以得到适宜的调整;5)由多阶段构成的年度训练计划可以为赛季的重大比赛适时出现最佳竞技状态,构建更加理想的体能[21]。板块周期理论方法,已经发展为针对高水平运动队频繁参加赛事具有指导作用的一般原则。

表4 不同小周期的目的、负荷水平及负荷设计[24]

表5 3种中周期-板块类型的主要特点[25]

3 联赛赛制下篮球项目周期训练安排

由于特殊的政治及地缘因素,中国是引入传统分期训练理论最早、最系统的国家,也是受该理论影响最大的国家。几十年来,在传统赛会体制下,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者应用这一理论,指导竞技训练理论与实践工作。然而篮球运动在职业联赛赛制下,传统分期训练理论已不适应训练与比赛的需求。根据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特点及板块周期训练安排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意义,提出篮球年度周期训练计划与安排。

3.1篮球年度周期训练计划

篮球年度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年度重大比赛日程和竞技状态形成与保持的基础之上。依据板块周期训练对训练计划安排的专门要求,制定我国参加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队伍的年度训练计划,应包括9个基本步骤。

如表6所示,以2015-2016赛季为例,第1步:确定最重要的比赛,包括职业联赛、奥运会等比赛,这些比赛决定了赛季的进一步划分成训练阶段和比赛期。最佳的设计是在训练阶段的后期达到竞技状态的峰值,联赛结束后即投入奥运会的备战。第2步:确定阶段训练和时间的期限和持续时间。最佳的设计是在联赛结束后,安排完整的训练周期备战奥运会。第3步:训练阶段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中周期和小周期,确定中周期的目标和持续时间。第4步:丰富非比赛期的训练计划,安排其他比赛和选拔赛。第5步:安排训练营计划,以便更好实现某个中周期板块的专项目标。第6步:安排训练营专项和医学的检查。第7、8步:计算每月、年度综合训练负荷特征。诸如总的训练课次数,总的技术、战术课次,测试与比赛的次数等参数,并与往年测试参数进行对比。最后,年度计划制定后,教练员要与管理人员、科医人员及运动员共同研究、分析,并在专项细节上有所修正,最后付诸实施。

3.2篮球年度周期安排与划分

按照目前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制特点,参加联赛队伍的年度训练一般分为两个大周期,一个是训练阶段,一个是比赛期。其中,训练阶段的中周期安排、比赛期小周期的安排,应是周期训练安排重点考虑的内容。

表6 构建男子篮球年度训练计划的步骤(以2015-2016赛季为例)

3.2.1训练阶段中周期的安排

板块周期理论提出了3种中周期模型,它们对竞技状态的评估与解释与传统的训练理论截然不同。中周期板块构成了交替训练方法的实质,在篮球职业联赛的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训练理论的积累中周期、转换中周期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形成高水平竞技状态。

1)积累中周期。内容安排:重视基础运动能力;负荷安排:在相对小的强度下相对高的负荷量,负荷水平开始阶段逐渐增加,中期阶段达到最大水平,后期减少负荷;时间要求:要有充足的时间获得靶目标运动能力所期望的训练积累效应;监控目标:评定训练计划的负荷量和靶目标训练能力的实时变化,以及运动员训练中、训练后的实时反应。2)转换中周期。内容安排:把重视基础运动能力转变为重视专项体能和技战术的适应能力;负荷安排:包含最高的专项训练负荷,训练强度相对较高,训练量也相对较高;监控目标:为了防止过分疲劳和过度训练,同时评估训练计划成效和专项练习时效。3)实现中周期。内容安排:目的是获得竞技能力峰值,提供并促进恢复,从根本上使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获得超量恢复;负荷安排:训练负荷水平降低;监控目标:特别关注运动员情绪的调节及营养调控,尤其是关于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总的来说,3种连续的中周期板块构成一个单独的训练阶段,以获得满意的训练效果,为比赛期的来临做好准备。

3.2.2比赛期小周期的安排

篮球赛制变化,对周期训练安排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历时长达5个月的比赛期。CBA联赛的比赛期由许多小周期组成,由于实行主客场的1周3赛制,比赛期内只能采用1周的小周期安排,周一为休整日,周二为赛前训练,周三比赛,周四休整和赛前训练,周五比赛,周六休整和赛前训练,周日比赛,如图2所示。

在比赛阶段,训练的重点转向了最大化保持运动员比赛期的竞技状态。篮球教练员运用项目的要求及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小周期进行调整,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这种模型应包含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课,并与积极性休息和恢复交替进行。为期一周的小周期中有3个比赛日,同时要考虑主客场的转换,因此,周一安排训练要求低、持续时间短的再生恢复训练课;周二、周四、周六的分上午、下午进行,上午以积极恢复的再生训练为主,下午安排强度较低的战术训练课,用来提高运动员在周三比赛时的竞技状态,同时还要恰当安排两场比赛之间的转场时间。低强度的积极恢复有利于促进消除乳酸、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以及减少肌肉疼痛,积极恢复中应包括不会显著消耗肌糖原储备的低强度练习,同时还需要运动后及时进行营养补充,确保比赛期间充足的饮食性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图2 比赛期小周期比赛模型

CBA主客场联赛赛季时间长、比赛强度大,运动员机体承受着最大限度的生理负担,这种负担使运动员消耗极大的精力和能量,以致产生疲劳。此外,在整个赛季期运动员始终处于临赛状态,中间必然需要有一个缓冲和调整的时间。因此,运动员难以整个赛季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会出现低潮和消退现象。这就需要采取调整赛季期间周训练安排,包括调整训练负荷、加强心理调整、合理调配比赛阵容等措施,以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使其竞技状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大,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当对手比较弱时,可以稍微改变基本的比赛小周期。因为这种比赛不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的生理挑战,产生的比赛性疲劳会少于高强度比赛,使运动员有较为充分的恢复时间,有利于竞技状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3(4).

[3]许琦,黄海涛.对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维尔霍山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观点[J].中国体育科技,2003(4).

[4]李少丹.“周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冲突——训练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5]崔东霞,李钊.比较与批判:生理学与方法学视野下的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4).

[6]张莉清,宋子玉.运动训练分期问题的回顾与研究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5).

[7]余红盈,王浩.由我国板块训练理论与分期训练理论之争引发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

[8]尹龙,李芳,陈君.传统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周期训练理论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

[9]胡海旭,佟岗,刘文武,等.板块周期”叫板“马氏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基于科学史的释疑与讨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 (3).

[10]吴立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制改革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

[11]练碧贞.CBA主客场赛季制训练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高大安.体育译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14]Pedemonte J.Foundations of Training Periodization PartI:Historical Outline[J].Strength&Conditioning Journal,1986(3).

[15]马祥海.对板块训练理论合理性的质疑——兼驳传统分期理论过时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

[16]姚颂平.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2012(5).

[17]Vladimir Issurin.板块周期——运动训练的创新突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18]马特维耶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9]Martin D E.Training Distance Runners[M].Champaign,Ill:Leisure Press,1991.

[20]Matveyev L P.Zur Theorie Des Aufbaus Des Sportlichen Trainings [J].Teorijai Praktika Fizic Kult,1991(12).

[21]Vladimir Issurin.板块周期——运动训练的创新突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2]Verhoshansky Y.The End of“Periodization”of Sports Training at Elite Level[J].New Studies in Athletics,1999(2).

[23]Issurin V B.New Horizons for the Method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raining Periodization[J].Sports Medicine,2010(3).

[24]Tudoro.Bompa.周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5]Vladimir Issurin.A modern approach to high-performance training: the Black Composition concept.In:B.Blumenstein,R.Lido,and G.Tenenbaum.Physiological of sport training,2007.

Study of Period Training of Basketball Athletes to Maintain a High Level Competitive State in the League System

LI Duanying

Key words:competition system; basketball; competitive state; period training

Abstract:Using the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thispaper discusses thatperiod training of the basketball athletes to maintain the high level of competitive state under the league system not only can enrich the theory system of basketball sports training, but also guide the coaches to arrange the training process reasonably, promoting the athletes to maintain the high level of competitive state,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team, so a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basketball.The annual period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rofessional league is divided into the training stage and competition stage.The middle period of black period training theory in the training stage i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thletes’competitive state.The establishment of game model of the developed small period is to maintain the high level of athletes’competitive state in the maximal degree.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3-0224-06

收稿日期:2015-12-31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88SS14119);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GDSS2014122)

作者简介:李端英(1981-),女,山东泰安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竞技体育训练与管理.

作者单位: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3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Guangzhou Guangdong,510663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赛制篮球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
过了把篮球瘾
基于复杂理论的个人项目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