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6-07-06陈伊梅农卡嘉黄晓纯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对外贸易

陈伊梅,农卡嘉,黄晓纯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

陈伊梅,农卡嘉,黄晓纯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摘要]TPP在美国推动下最终达成,中国却因为种种因素并未成为TPP的成员国。现有的TPP国家已然对中国形成了包围之势,使中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对外贸易方面,TPP带来的贸易转移等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文章力图通过梳理分析TPP中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归纳总结出中国应有的应对策略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TPP;对外贸易;负面影响;中国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251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一个涉及关税、投资、竞争政策等多领域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被认为是至今为止最为重要和全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按照TPP官方概要所述:其宗旨是在缔约国促进经济增长、支持工作岗位的创造和维持、增进创新、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贫困、进而促进透明度、良好治理以及劳动和环境保护。这份协议的最终目标在于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区域一体化。

1TPP的主要特征

随着美国在2009年的高调加入,TPP成员国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协议内容也不断完善丰富。主要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更为严格的协议标准。从内容上看,TPP在相关领域中对成员国提出的标准均大大超越了FTA的现有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TPP提出明显高于TRIPs的产权保护要求。在服务贸易领域,TPP最终有望实现所有贸易品零关税;在市场准入方面,TPP采取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做法,向所有服务部门提供准入前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仅对少数特殊行业设置例外条款。除此之外,在劳工、国有企业和政府采购等领域,TPP较之传统FTA协议,其内容更严格,标准亦更高。二是协议覆盖范围广。TPP的覆盖范围则明显超越了亚太区内的任何自由贸易协定。其包含知识产权、劳工、临时入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金融、能力构建等亚太区绝大多数FTA尚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条款,体现了全方面覆盖的特点。除此之外,在地域范围上,TPP也突破了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区位限制,TPP协议当前的成员国已经遍及南北美、亚洲及大洋洲,成为覆盖面较广的全球性协议。三是政治倾向浓厚。美国于2009年的高调加入极大地推动了TPP协议的演进和扩张,也极大地影响了协议未来的发展走向。在对外贸易方面,TPP对于关税的全面减免、服贸方面最惠国待遇也有助于美国扩大其对于亚太地区的出口、推动其本国经济复苏。TPP对于彰显美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分析

2.1TPP可能大幅减少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在对外贸易方面,TPP对于关税的全面减免、服贸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望促进成员国内实现零关税贸易。这一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与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力。在出口方面,我国制造业以低成本制造的贸易优势将由于TPP成员国之间关税的全面减免而不复存在,市场竞争能力难以保证。在进口产品方面,由于物质资源的客观限制和某些领域内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在诸如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方面,一定程度上需依赖进口资源。在涉及特定独占技术的领域,诸如特种钢材中,亦不得不依赖进口国外产品支援国内建设。进出口需求的不对称关系,可能引发对外贸易关系的失衡,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环境。

2.2TPP可能大幅降低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随着TPP框架下自由贸易经济圈的成立,各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出口成本得以大幅降低,中国则会随之丧失工业上的出口优势。同时,中国在未来若有加入TPP的意愿,则必须将国内的相关规章制度向其提出的在劳工、环保、知识产权等的更高要求靠拢。这时,各项成本将相应提升,中国制造原本的低成本优势亦将不复存在。同时,东南亚国家更为廉价的劳工环境吸引诸多外资企业前往投资建厂,中国制造的国际形势遭遇的挑战将会愈发严峻。

2.3对我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我国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受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双方一直享有稳定和谐的经贸关系。其中,东南亚四个成员国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与我国同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持续向我国供给中药资源。日本作为我国在亚洲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与我国之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贸易数额。随着TPP协议的签订,覆盖全球的自由贸易经济圈开始形成,我国同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就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3中国的应对策略

TPP是一个非常严格和高标准的区域经济协议的路径选择。美国在TPP市场准入问题上,设立了中国目前难以达到的严苛条件。面对TPP带来的诸多难题,中国如何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寻找自身发展的长足优势是讨论的重点。

3.1中国应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事业,推动我国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

TPP所带来的对外贸易额减少,显示着我国需要尽快建立我国为主导的自贸区建设。中国应借助原有的贸易桥梁,强化与原有贸易国家的关系,巩固友好地位。可以选择将以前拥有的东盟贸易区,其他国家贸易区等进行升级,在市场准入、政策优惠上面加大力度,发展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主导地位和自身优势。同时关注中非原有贸易桥梁,冲抵TPP带来的贸易包围问题。

3.2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世界认可度,发觉自身产品的新优势

TPP框架内对于成员国的劳工和知识产权等政策做出了严格规范,我国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其影响,不能降低成本,价格上涨导致竞争力的降低。针对TPP的贸易准则,我国应该对制造业的产业环节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在完善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制度的同时,延长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分阶段的降低我国制造业的关税水平。充分发掘中国制造的特点,提升产品质量,以产品特色为本身吸引外贸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3.3加强周边国家合作交流,实现互助共赢

可以中韩自贸区协定为起点,促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找寻大范围内的包容与合作,实现互利各自的发展与进步。而东南亚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更是可以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区域。可以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单方面的关税减免,成为更多国家的合作伙伴,除去经济利益外更要关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战略价值。

3.4加强与美国的沟通,推进亚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其本身也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美两方在TPP上达成共识将是可期待的未来,只有双方共同推动,和谐共处才有可能实现TPP的长远发展。分裂为两个集团,只会导致双方都失去最大的福利。中美之间的互信互利需要依靠双方积极谈判,寻找合作的基础点,不断扩大共识,互相包容,共同发展。

4结论

TPP作为复杂程度高,全球最大规模的贸易协定,对亚太各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则利弊共存,这时需多管齐下,化阻碍为动力才能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睿.中国加入TPP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11).

[2]龚柏华.TPP协定投资者——东道国解决机制评述[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1):59-67.

[3]沈明辉.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1):21-32.

[4]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15-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对外贸易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浅析信贷资源错配对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负面影响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