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持续实践的模式研究

2016-07-06段洪秀王莉莉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段洪秀,王莉莉

(中国传媒大学 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传媒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持续实践的模式研究

段洪秀,王莉莉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传媒行业是一个特别强调应用型的领域,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也要求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传媒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实践技能是造就传媒人才的关键,各大传媒类高校都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传媒学生的实践技能,势必要构建一套一体化实践体系。

[关键词]持续实践;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66

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且在各类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明确各类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等内容,使学生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1构建一套专业实验、社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的一体化实践体系

根据传媒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一般可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兴趣拓展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六大部分。第一,课程实践是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的各类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实验课程等统一组织教学的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相关原理。第二,课程设计是结合培养方案要求而进行的专业类综合性训练,包括针对不同年级开设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课程设计,旨在加强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设计(论文)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兴趣拓展实践教学是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包括学生工作室、兴趣小组等对优秀学生进行的课堂外教学,旨在让他们参加具体的科研项目,对传媒实践有一定的认识。第四,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让学生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充分的接触社会、接触行业知识,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寒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第五,毕业设计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主要指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的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专业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可在大四年级开设,主要包含综合项目实践及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整体意识,让学生全面参与实体项目,与毕业实习密切结合,并为毕业设计及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每学期间断实习,四学年持续社会实践的新模式

一般说来,学生的实习都设置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年,由于实习时间有限,且较为仓促,并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专业不足,也无力再去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传媒专业是一个特别强调应用型的学科,因此学生在高校期间,应从低年级开始就进入传媒行业实习,这样使传媒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环节中,让学生不断接触行业,关注传媒业动态变化,传媒企业也不断接触各个层次的传媒学生,对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故可将实习期分配到各个学期的寒暑假,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完成长短不一,且每学期间断实习,四学年持续进行社会实习实践的一种新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实习锻炼的质量,又有机会提高学生传媒实践能力。既能着力推进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到学思结合,巩固传媒专业知识;也能使学生及时关注传媒业的动态变化。

目前,各行业、各部门招聘都会对应届毕业生存有偏见和不公平性,很多单位都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工作经验,而让应届生具备工作经验需要高校和行业内的公司进行紧密的合作,让高校与社会无缝对接,让行业在高校中按需定制人才,也让高校根据行业要求按需培养人才,让学生毕业时就能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故每学期间断实习,四学年持续社会实践的模式有助于传媒企业参与到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中,为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出力。

每学期间断实习,四学年持续社会实践的模式,具体实施如下内容。

第一,大一年级寒暑期,2周+4周,认识实践,进入传媒相关公司、企业、电视台实习,初步认识传媒行业。第二,大二年级寒暑期,2周+4周,转段实践,进入传媒相关公司、企业、电视台实习,重点了解自己所学传媒专业的专业前沿动态及专业核心知识。第三,大三年级寒暑期,2周+4周,专业实践,进入传媒相关公司、企业、电视台等单位实习,重点将已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掌握专业领域前沿知识、技术等,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第四,大四年级,2个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点,进行专业岗位实践,进入岗位角色。经过四年持续实习实践,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而且根据每年学生实习的单位反馈,也为学校提供了人才培养意见和要求。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校的实习实践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传媒学生的每一个实习实践活动必须进入传媒相关的公司、企业、电视台等单位,才能得到社会锻炼,也能真正地了解市场需求。

鉴于此,高校需在“互惠互利、双方受益”的基础上建设实习基地,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校依托的传媒行业优势、高校所在区域位置。学校和企业可以在科研、教学、培训、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通过教师进入企业展开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开创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此外,传媒行业校外实习基地要想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品牌基地,除了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以外,还必须鼓励高校和传媒企业联合开展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申报立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承担高校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享受到相关的国家政策,不断改善实习基地条件,从而提高校外实习质量。

4校内实验平台的综合化,搭建适用于传媒领域各专业共同使用的全媒体演播室

所谓“全媒体”是指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播、影视、音像、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在传媒类高校搭建全媒体演播馆,是适用于各个传媒相关专业的综合化实验平台。全媒体演播馆可结合摄、录、编、播等演播技术环节,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如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学生均能找到自己的实践定位。

5结论

本文根据当前传媒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了传媒高校的一体化实践体系,以及大学期间持续实习实践的模式,并根据实习实践需求,在校外积极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在校内,搭建适用于各传媒相关专业的综合化实验平台——全媒体演播馆,使学生能在各个阶段、以各种形式获得实践经验,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开军,刘利枚.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6(12).

[2]郭惠玲,栾慧勇.电视传媒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6).

[3]戴蔚.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传媒实践平台建设新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传媒产业复合型人才互动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3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云存储在校园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4KJD520011)。

[作者简介]段洪秀(1981—),女,山西临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王莉莉(1983—),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