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片枝叶的根

2016-07-05杨梅

新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苏拉大榕树黄家

杨梅

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榕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种。在乡下,基本每一个村子的路口都会种上这么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大树的枝干上又会长出很多细细的、长长的气生根来。这些根只要有一天能垂到地上,就能扎进土里,长出新的小树来。

19岁的苏拉是澳大利亚的华裔女孩。她的爷爷就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村口种着大榕树、叫做义序的小村落里。

上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爷爷一家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彼时,闯出去就是活下来唯一的希望。十几岁的爷爷就这样一个人登上了一艘前往马来西亚的客船。

几年后,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回乡探亲的机会。临行的时候,弟弟一路送他,把他送到了码头上。他拉着弟弟的双手,千叮咛万嘱咐:“你一定要照顾好妈妈和妹妹,再给我几年时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回来带着你们过好日子。”可是从那以后,一封又一封从南洋寄往福建的信,成了爷爷跟家乡唯一的联系方式。

1976年,爷爷因为癌症在马来西亚去世了。老人家一辈子都惦念着想要再回到那个福建的小渔村去,可惜终归是回不去了。他的子女一辈从马来西亚迁到了澳大利亚。苏拉就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出生、长大。上小学的时候,她是全班唯一一张亚洲面孔。小苏拉总是问妈妈:“为什么我没有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呢?妈妈告诉她因为她的根在中国。

在国外,老师经常会带着小朋友们到图书馆上课、到博物馆参观。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荡气回肠的历史常常令苏拉心潮澎湃。可她很快发现,所有的英雄都是别人的英雄,所有的骄傲都是别人的骄傲,偏偏没有只言片语与她的祖先有关。她多么渴望有一份属于她的家族的历史,多么迫切地想知道她到底从哪里来?终于,2014年,17岁的苏拉独自来到了中国,回到了爷爷的老家福州。

这个澳洲女孩从来没有到过老家,但是当她走出福州南站的那一刻起,所有她从来不认识的亲戚们都争着请她回家过年。爷爷的老家义序有七个村,三万人口。这三万人有98%都姓黄。在澳大利亚的博物馆、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历史,现在就端端正正的坐在黄家的宗祠里面,延续了12个世纪没有间断。在宗祠里面,亲戚对她说,黄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85年。按照家谱,到了她这一代,已经是第40代。路上,随处都能听到福州的方言。她一句也听不懂,可是她能分辨出这就是小时候爸爸称呼奶奶的腔调。

一年之后,苏拉在海外度过了一次特别的春节。她向她能接触到的所有亲戚都发出了邀请,请他们到当年爷爷下南洋的地方去看一看,然后全家吃顿团圆饭。邀请发出后,团聚的消息传遍了四个大洲,十几个国家。爷爷当年一个人背井离乡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2016年2月,散落在世界各地的110位亲戚齐聚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大年三十的晚上,他的孙女苏拉凭借一己之力,促成了这个家庭有生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全的一桌年夜饭。

饭店门口,张灯结彩,火树银花。苏拉搭起了一棵家谱树。爷爷是树根,爸爸和叔叔、伯伯们是树干,苏拉和小侄子、小外甥们是小树杈。有记者问苏拉:“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从来没有联系过的亲戚聚到一起?为什么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过去的故事?”苏拉自豪地说:“中国有个成语叫‘饮水思源。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他的过去从哪里来,他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朝哪里去。乱世可以斩断骨肉亲情,可以斩断电波书信,却斩不断血脉之根。”

是的。就像苏拉爷爷故乡的那棵大榕树,只要有根在,就算历经风雨沧桑,一节小小的树枝也可以在异乡的泥土上分散出110片枝叶。无论是艰难逃生之际,还是衣食无忧之时;无论你吃的是薯条汉堡还是白米饭;无论你漂泊在北京还是客居在悉尼,抑或留学在纽约。无论天涯海角,每一个说中文的城市,每一户贴春联的人家,都是你我的故乡。

猜你喜欢

苏拉大榕树黄家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holomorphic mappings in the disk sharing totally geodesic hypersurfaces
2012年“苏拉”和“达维”双台风影响的近海风暴潮过程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亲爱的大榕树
老家的大榕树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走进清华艺博
瑞雪兆丰年
绝对侵占
是你们撑起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