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忠雷:梦想照进现实

2016-07-05蔡博

新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奖章梦想学校

蔡博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不折不挠的坚韧品格,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崭新的时代风貌,昭示了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他们是全国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他,是王忠雷,是漠河县北极镇北红村小学的教师,是全国优秀教师,也是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师范学校毕业的王忠雷,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想考回家乡当老师,把自己所学的带到家乡来,而当他踏入北红村时,巨大的落差让王忠雷望而却步:不干了,回家!王忠雷说:“虽然我从小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活儿我干得不多,烧炉子做饭都不会。看到北红村的现状,条件实在太苦了,睡觉都不敢睡,房子漏风,根本就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当梦想成为现实,才发觉现实生活并非自己想象地那般称心,面对北红村艰苦的环境,王忠雷想着,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来都来了,还是应该面对,王忠雷开始学习适应村里的生活。而眼前面临的日子,有的不仅仅是坚苦,还随时存在着危险。

2011年的冬天,对于王忠雷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两次危机险些要了他的命!王忠雷刚到村里,还不太会烧炉子,只知道炉子填满煤可以烧到第二天早晨,哪里知道煤火不燃净会二氧化碳中毒。夜里炉子没有烧起来便开始冒黑烟,满屋的煤烟味呛醒了他,那时他感觉全身无力,还想着是怎么回事,突然想起来是煤火。可这时他想往门外走就已经来不及了,浑身一点力气都用不上,只能靠着一丝的意识往门外爬,推开门的那一刻,浑身的力气都已用尽。清醒过来的时候,王忠雷已经不记得在雪里趴了多久。因为这次事故,他左脚患了冻伤,每年到了冬天都会钻心的痒,也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烧煤。回忆起这件事,王忠雷说:“往门外爬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不能就这么完了,庆幸的是终于还是爬了出去。”

还有一件事让王忠雷心有余悸,寒假开学前一天王忠雷到县城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准备往村里返时,偏偏遇上了几年都没有的大雪,村里唯一一辆通往县城的车没能来,他只好打车回去,可很多司机一听说去北红村都摇头,终于有辆车愿意去,可就在距离村里还有二十多公里的地方,雪太大车子上不去,司机只能调头回去。因为第两天有课,他坚持的下了车,打算走回去。他扛着孩子们用的书沿着雪道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天慢慢黑了,听老乡说这附近有野猪和熊,他心里开始害怕,可这时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整整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在不远处看到了一丝的亮光,走到跟前是护林房,一进屋里有几个老大爷,他们见到王忠雷非常惊讶,很难想象他是怎么走过来的。王忠雷说了来龙去脉,老大爷留他吃了饭,说第二天送他回去。可是王忠雷坚持要当晚回去,因为第二天开课,他不能耽误孩子们上课。大爷们听说他是这里的老师,马上找车,用拖拉机把他送了回去,当晚到了宿舍,王忠雷都快冻成冰雕了,鞋里的雪化了又冻,鞋粘在脚上已经脱不下来了。

来到北红村王忠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艰辛,他动摇了,想回家了,不想再呆在这里了。每当这时,他看到淳朴的村民,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看到家人的支持,看到他曾经的梦想得以实现的地方……他犹豫了,最后他倔强的性格告诉自己:“把我扔到这里,我一定要干好,一定要让这里有变化,一定要让这里的村民不在为没有老师而担心。”一次次的挫折与磨难,都变成了王忠雷打起精神的支柱,鼓起勇气的桥梁。王忠雷不再退缩,不再逃避,有的只是一颗勇往直前的心。王忠雷说:“这个村里孩子看老师的那种眼神都不一样,每次放假,孩子们问我,你还回来吗?我知道(回来吗)里面的含义。他们怕我离开这里,怕没有老师。想想孩子们,如果我再离开,或许不会有老师来这里了。”

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王忠雷的心理渐渐发生了改变,他决定要在实现梦想的地方扎根下去,坚持自己的梦想。每当艰难的时候,他都告诉自己,路是自己选的,应该走下去。

问:首先祝贺您获得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能介绍下个人及任教学校的基本情况吗?

答:其实我也很高兴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是2009年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来到北红村小学任教,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园丁奖”、“希望工程年度人物”、“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在学校教数学、体育、品德,现在学校有15名学生,分为三个班,隔年招生。这里距漠河县城130多公里、距北极镇120公里,原来北红村不通公交,没有网络。过去,一旦大雪封路,就要与外界隔绝小半年。如今学校基本设施还可以,都是由社会的爱心人士捐助的。政府也在进一步的发展这里,去年刚通上公路,现在大雪封路的情况没有了,有专业的单位推路,只是通讯设施现在还不完善,没有宽带,只能用手机上网。

问:您为什么选择到北红村小学?初衷是什么?

答:我的初衷很简单,因为我也是山里的孩子,要把自己所学的带到家乡去。我的家乡是大兴安岭,回家乡教书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是在网上看到北红村小学招聘特岗教师的信息。抱着最初的梦想,当初也没想那么多就报名了。以前听说过特岗很辛苦,那时想现在这个社会苦能有多苦,可是真的没有想到,还真有这样苦的地方。

问:扎根到学校让您印象深刻的苦与乐?

答:让我最深刻的苦也就是这里条件简陋、设施差。可教学还是很有意思的,天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过得挺充实。课下孩子们愿意和我聊天,我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有时还一起吃午饭,他们在我心里就跟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我们的孩子非常关心老师的身体健康,跟老师没有距离感。

问:对于今后的发展您有怎样的计划和憧憬?

答:我要把教学做好,希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走出大山,有出息,将来能用他们的智慧,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

问:谈谈您的生活好吗?您的妻子于晶是怎么到学校教学的呢?

答:我们是校友,她来这里一个是因为我在这里,另一个是来看我的时候,跟孩子们相处一段时间后,慢慢的转变了自己先前的想法,也被这些孩子所感动吧。我记得上完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很喜欢,当她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不舍得她走,就这样于老师也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了这里。我的妻子在学校教语文和音乐,在她怀孕的时候,还为孩子编排舞蹈,我劝她也不听,关键是舞蹈动作对于孕妇来说很危险,但她还是把舞蹈编排完成了。这里交通不方便,没有蔬菜和肉,基本的营养都很难保障,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有问题。后来,有方便车就让他们捎点青菜,我劝她休产假,非得再等一段时间,现在孩子已经十八个月了,很健康。慢慢地,家人看到我们的坚持,也都来到了这里,一天很热闹,可能没有外面世界的繁华精彩,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很知足了。

问:多年来给您最大支持与帮助的都有谁呢?

答: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让我坚持到今天,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还有社会的爱心人士、黑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黑龙江电视台等等为北红村小学的捐助,完善了学校的设施,很感谢来自社会对北红村的爱心捐助。

猜你喜欢

奖章梦想学校
黄科院多人次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梦想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