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2016-07-04宫水仙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雨点儿云彩评析

宫水仙

《雨点儿》一课,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的道理渗透在课文中,教学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充分利用文本,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

【片段一】

出示句子:A.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B.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数不清的”四个字。(师相机给“数不清的”加下划线)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试读读并想想,加了“数不清”这个词,有什么好处?

(生读句)

生:加了“数不清”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许多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说得真好。原来,“数不清”这个词还有这么大的本领。那谁能试着用“数不清”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

生:教室门口有数不清的树。(实际上教室门口只有两棵树)

师:你们看,这门口有数不清的树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教室门口的树,不能说是“数不清”呢?

生:因为这些树分开来,可以数。

师:是这个原因吗?

生:(齐答)是。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了“数不清”的树叶对吗?

生:不对,老师,手里只有一片树叶。

师:哪里有“数不清”的树叶呢?

生:教室门口的树上有数不清的树叶。

师:对了,教室门口的树上有很多树叶,数都数不清,所以有……

生:數不清的树叶。

【评析】

此片段突出了:让灵动生成熠熠生辉的主题。片段中,面对学生的曲解,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顺学而导,以手中的一片树叶为例,给学生搭建一座品读词语的桥梁。如果当时教师只是把“数不清”含义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但不一定能理解得透彻,进而灵活运用它。教师以灵活的教育机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文本,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活性。

【片段二】

师:雨点儿到过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书上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课文。

师: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答1: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答2: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师: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答1:因为花和草长出来浇水,雨就是水。

答2:因为人长高要喝水,小花小草长高也要喝水,所以就长出花和草来了。

师: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雨点儿欲滴,小草发芽,鲍花盛开,蝴蝶飞舞”的特写镜头。)

师:猜猜,现在这些小花、小草们会说些什么?

生:花儿可能会说:“谢谢你,雨点儿。是你让我开得这么美。”

生:小草可能会说:“谢谢雨点儿,又让我穿上了绿衣裳。”

生:种子可能会说:“雨点儿,多亏你了,不然我就不能发芽了。”

【评析】

1.此环节巧妙设计了一个指导朗读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在一情境中逐字逐句朗读,自然而然降低了难度,在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有美美的读,有比赛读,有加动作表演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还让学生在学习伙伴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初尝阅读的快乐!

2.在这个片段中,老师一切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文本,领悟文本。当学生动情之时,不忘返回文本,让学生读书看课本是怎样写的。并引导学生理解“更”字,使学生对雨后的景色变化理解得更透彻。此时,再出示课件,引导想象,体会万物对雨的感激之情便水到渠成了。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雨点儿云彩评析
雨点儿
云彩创意画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恶作剧的雨点儿
“雨点儿”的功劳
春天的云彩
云彩的秘密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雨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