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外贸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6-07-02唐宏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外贸企业新常态

唐宏

摘 要:新常态下外贸企业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十分严峻,生产过剩普遍存在,企业利润水平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负债率高。而企业创新普遍不足,恶性价格竞争,外围市场需求低迷,我国的劳动力优势缩小,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此,必须大力培养本国的跨国集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贸易方式创新,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推动产品生产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新常态;外贸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当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

从2015年12月14日公布出来的关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显示,现目前各个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根据目前调查的数据显示,出现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比达到74.7%,是最近四年来最高的数据。在这些企业中,采矿业企业出现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3.3%,其中还有52.4%的企业是“比较严重”的范畴。除了采矿业,制造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其中纺织、服装、电气机械、有色金属这些是比较严重的,情况达到“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企业高到八成。相对比较好的企业要属商务服务、信息的传输软件、供应业和水的生产,目前的发展比较好的。出现产能过剩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市场竞争力明显的加大。所有的数据还显示出今年的竞争力明显增加,这类企业的占比在38.3%,相比14年的数据上涨了4.9%;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的高于2014年的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45个月负增长。财政部2015年1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央企、地方国企两方面的利润数据都在下降。1月~10月,央企的利润总额是13530.7亿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国企的利润总额5275.9亿元,同比下降6%。以下为主要产能过剩行业:

1.钢铁行业。我国的钢铁行业,2003年钢铁行业的年产量3亿吨,2012奶奶的时候突破10亿吨,现目前钢铁的产量达到12亿吨。而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低迷,2015年钢材的消费量在6.68亿吨,需求下降4%,预计在2016年钢材的消费量在6.48亿吨,下降2000万吨,下降3%。现目前我国钢铁出现大的滑坡,消费需求的大量减少,供远大于求,矛盾明显,出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一再下滑,产能过剩的形势已经非常的严峻。不少行业出现巨大的亏损,面临企业倒闭。

2.煤炭行业。2006年开始,煤炭行业的资产累计达到3.6亿万元,新增加的产能在30亿吨,今年预计的产能在40亿吨,在建的规模将超过10亿吨。根据以为煤炭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今年我国煤炭行业的产能将超过50亿吨,而过剩的产能在3到4亿吨。”在山西省,为了保证企业的增长,很多地方有一些本来不该有的项目给报上去了,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比较低,需要的人员多,结果就造成了比较低的效率,空闲出来很多资产。许多煤炭企业选择价格上的让步,坚决不让市场,不让企业停下来,造成煤炭产能的过剩,价格严重的下跌,成为恶性循环。

3.建材行业。从2015年开始,水泥产业也如同钢铁、煤炭行业一样陷入低谷。企业的利润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看哪家企业能够支撑住,看谁能坚持下去。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两个月的小幅度回暖后并没有解决问题,11月份水泥行业的产量出现大幅的下滑。一月份到十一月份累计的产量21.47亿吨,与之前的相比下降了5.1%,而十一月份的产量在2.05亿吨,下降6.6%相比月十月份的再次扩大了3.08%,提前结束了水泥行业的旺季。

二、外贸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1.从企业主观问题来看

(1)产能过剩。中国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是由过去粗放发展模式造成的,特别是资源密集、投资导向的低端产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变成了闲置和浪费,累积成结构性的扭曲和风险。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范围已经扩大到造船、汽车、机械、光伏、多晶硅等等,从过剩程度来看,此次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产能利用率已经低于70%。

(2)创新不足。我国企业的创新不足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生产上,还体现在贸易方式上。产品的创新不足使得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出口商品更不能满足国外需求,而贸易方式的创新不足也使得企业失去了对外销售的崭新的机会,虽然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但人们走出国门却疯狂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供给不够精细、创新不足,“板子”有瑕疵、有漏洞,不能将供给能力转化为有效需求。

(3)库存积压。产能过剩是造成货物库存积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库存积压物资1988年统计2000亿元,现在已超人民币30000亿元,库存压力较大。2015年,中国部分行业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凸出。原有的库存未处理完,新增的库存又进仓,这种恶性循环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果得不到有效调控,还将进一步恶化,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2.从国内外客观环境来看

(1)外需低迷。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9%。2015年1至6月,我国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贸需求持续低迷,而我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政策使得我国对外依赖程度高,进而我国出口受到抑制。仅维持低速增长,外需低迷是影响今年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2)劳动力优势逐渐缩小。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意识到制造业对一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意义,实施“再工业”战略,纷纷制定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用智能替代人工,减少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用知识型人才替代简单劳动力,劳动力的成本也就自然上升了,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劳动力优势的发挥。

三、我国外贸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方法

外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在未来几年,将受到全方位的冲击,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有被淘汰的风险,但是也有破茧成蝶的机遇,如何化解危机是我国外贸企业当前所面对的重大考题。

1.大力培养本国的跨国集团。首先针对本土跨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政府需要制定和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相关规划,重点培育经营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在财力、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全面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跨国企业。除此之外,必须加强产权改革的效力,深入开展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注重对外贸企业集团的扶助和推动,并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销售网络,致力于将所生产的商品直销国际市场。

2.实施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寻求新的贸易方式。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下,企业应该积极的开展新的贸易模式,比如现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贸易、电子商务和新的结算方式。把新的贸易模式月新的贸易模式相结合,并且不断的创新来寻求企业更高的利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建立新的外贸发展体系。除了企业贸易方式的创新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在要素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要素生产率,优化技术创新,为传统企业技术改进提供支持,以此来降低产能过剩,并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3.推动产品生产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我国当前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但是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根本原因还是当前的产品生产不能与居民的消费需求相匹配,因此高端化将使得企业除了改进生产技术以外,还要更加注重工业设计,更加注重品牌质量。服务化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后的发展方向,我国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很大程度源于制造业的服务化,设计、总包、定制、服务外包、售后服务等将是制造企业未来获取更高利润的主渠道。

4.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制市场的体系,政府部分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来为企业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企业往往需要的不是技术路线,也不是一些补贴,这样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本身的竞争性。过去我们因为这些不去健全的体制,出现了一些不是很合理的优惠政策。但是,现目前要使宏观经济快速的向前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法制化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国家化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外贸企业新常态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
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