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分析

2016-07-02陈莹莹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摘 要:县域经济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问题。在新常态发展下,我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现在已占到国内GDP总量的60%,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农村与大中城市联系的纽带,是我国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支撑点。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同时,在加强县域金融制度与渠道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担保体系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金融;县域经济;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仅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区域化运行来实现,而且直接反映了经济区域性的特点。县域经济的繁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县域金融的改革取向,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区域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大力支持。一般来说,金融发展有两个维度:即金融数量扩张和金融数量的改善,然而在我国这么特殊的转型体制的环境下,十分明显地暴露出了融发展轻质量重数量。具体表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占县区金融机构比重很低,业务的种类也比较少,并且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逐步缩小。因为市场的局限性,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中撤出,从而收缩了贷款额度。农信社作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存在着严重的经营问题,包袱沉重,权责不明确,并且自有资金的不足也没有给县域所需资金注入应有的血液。此外,县域中的非正规的金融依然存在,而且有些地区非常活跃,对正规化的金融在县域发展中带来不少的压力和阻碍,包括民间的借贷和非法集资。其次,本身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以及拥有的金融风险性。另一方面来说,县域金融的滞后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同时,在加强县域金融制度与渠道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担保体系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

金融机构的前期贷款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较大,贡献系数接近18%。同时分析显示,GDP的增长对贷款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表明县域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支持县域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县域经济的增长还有带动县域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地区增加资金投放的作用,二者互为促进,良性发展。

2.农信社与城市商业银行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在鞍山县域地区,农信社、城市商业银行(鞍山银行)共同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信社、鞍山银行与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80%以上,其中,农信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高达50%以上,是促进鞍山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3.大型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职能明显弱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出现负贡献的现象,表明大型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职能明显而且持续弱化。

三、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县域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弱化

县域网点和金融机构大量收缩,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后,并没有相关的金融机构马上跟进,而且留存的商业银行由于对贷款上的限制,信贷功能渐渐弱化,从而导致局部真空现象,削弱了县域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的能力。

2.经营权上,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资金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是县域机构的战略调整。商业银行新增多贷款及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县域金融供给依靠农信社的贷款增长,充当着配角位,从而对县域金融的发展造成资金缺口,导致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金融信贷严重失调。

3.由于县域资金的大量外流,加剧了资金的供求矛盾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及趋利性,信贷资金逐步向大中城市和企业及发达地区相对集中,导致其分支机构存款的放贷少上划多并且邮政只存不贷,其存款全部上划到总行。除此之外,居民的教育投资,民间的对外投资及债券股市的投资也是其主要渠道,从而加剧了资金供求的矛盾。

4.县域金融服务及功能体系不完善

针对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督促并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逐步完善信贷体制的管理。从各个方面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授信额度,使信贷制度更加灵活,逐步下放流动资金的贷款审批权限。积极探索合作金融的改革模式,对于合作金融的改革模式要进行深入的探索,逐步改成符合现代化银行业的发展要求,增强资金实力,强化农信社在合作金融的主体地位,并且继续发展联保贷款及小额贷款等等,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以弥补县域金融对经济支持的不足及市场失灵现象,并且更加明确功能定位,是信贷方向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县域金融制度创新,促进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通过县域金融制度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渠道结构,破解融资瓶颈,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县域金融机构中的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等与县域民间金融进行有效的战略合作,创新服务渠道形式,探索构建综合性、统一和谐的多渠道体系兼容县域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实现渠道体系资源与结构的优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实现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2.加快县域金融产品创新

县域金融机构要适应县域金融需求的发展,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县域金融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个人金融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行各种创新性的信贷模式,设计适合与满足县域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快鞍山县域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区,支持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模式。

3.构筑完善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县域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构建由国有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农信社与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组织和谐共存且互为补充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并要积极鼓励与促进县域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县域经济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打造鞍山县域地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环境,推动征信体系建设,拓宽征信系统在非信贷领域的应用,增强征信系统影响力,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坚决打击破坏金融生态环境行为,形成相对完善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4.拓展融资渠道与创新担保方式,建立有效的金融担保体系

为畅通县域金融服务渠道,必须构筑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县域金融机构要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与担保模式,探索发展银行和民间资本有效结合,整合服务,进一步探索由银行、合作社、信用村(户)、企业、担保公司以不同方式组合的信贷担保模式,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同时基于订单与保单等金融工具,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创新担保方式,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县域金融担保体系。

5.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

大力支持县域中小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并且充分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建立起政府+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架构体系,打造政府基金+产业链普惠金融机构+融资主体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满足县域中小企业来自各类金融机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勇,张红军.构建县域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3,(6):85-87.

[2]宋明.县域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困境与化解途径-基于甘肃省甘谷县的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14,(7):7-9.

[3]付志勇,陈明.浅析金融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江西南康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3,(12):59-60.

[4]张晓芳,刘桐源,张志军,胡煜寒.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5,(6)98-107.

作者简介:陈莹莹(1990- ),女,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金融在读硕士,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研究方向:金融产品营销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