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实施

2016-07-02任婉仪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收益内部控制成本

摘 要: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根据该规范制定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公开披露,但比较显著的问题是由于管理者重视程度较低所引起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不高。文章主要分析了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带给企业的各种成本与收益,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二者的权衡,试图为后期的实证研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靠的思路。

关键词:内部控制;成本;收益

一、引言

自从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情况愈演愈糟,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投资者由于企业内部的会计造假和财务舞弊等事件的曝光而遭受了损失。2002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了在新的法案之下完成相应的评价与报告体系,公司务必针对内部控制的细节投入更多成本来完成该法案的具体条款,企业管理人员消耗在上面的时间增加,公司开始质疑对于执行该法案所发生的成本和预期的收益。

国外一些国家历经发展和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相关理论与法律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很多问题与漏洞都需要去完善。在内部控制方法与策略在建立过程中所出现的消耗与因此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满足管理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正常执行。

本文研究了内部控制中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综合阐述了在实施内部制度过程中利用最低的实施成本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二、内部控制的成本

1.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成本

完善的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并耗用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正是由于制度制定的种种繁杂及成本,才使得那些想要节省成本的企业不假思索地仿照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出现多数经营方向差异较大的公司却拥有极其相似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

2.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

与企业治理结构相关的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改变董事会结构和独立董事比例等的成本支出。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应对董事会和高管们提出一些硬性的要求,诸如董事参加企业活动的时间安排,高管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状况所做的声明的可靠性等。

3.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成本

定期的审计对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发生必要的监督和后续完善成本。企业进行审计首先应该设置独立审计部门,其次要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贯穿于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同时与管理层和外部审计要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

4.各种隐性成本

除了上述的一些成本,内部控制也会存在一些隐性成本。如:权利分散化、职责分离化等造成的一下资源的浪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能够在别的地方产生收益,因此他们具有自身的机会成本。

三、内部控制的收益

对于内部控制的收益实现问题,我们应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成本联系起来,加之分析企业自身的需要和现实状况,对收益的实现做出一定的规划并逐步落实。

1.内部控制在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同时带来收益增长

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来约束内部行为的初始目的,所谓的内部约束收益关键是指其为企业实现目标所提供的可靠的保障。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实现利润目标,使企业财务报告更加有效可信。

2.内部控制在塑造企业形象同时保障合法经营

内部控制的实施会对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提供可靠的保护,减少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性,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对其经营过程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企业更好的遵守法律规范,对于触犯法律的企业应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就目前来看,若从外部环境的改善着手,公关小组的建立,企业形象的设计等都应加以考虑,若从企业内部环境改善着手的话则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实施。

3.内部控制能够为利益相关方带来良性外部效应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会使得企业利息相关方获得良性的外部效应。首先,其为企业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保障,使他们免遭损害;其次,具有标准模式的内部控制制度会有利于较少信息使用者的各种信息成本的耗费;最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成有利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进行高效的监督和监察。

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监督成本过高

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于监督这个过程的实施所造成的成本过高,经过归纳总结,可以从两个环节来进行考虑。

第一环节,许多企业的经理或其他管理者,通常都会对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过程经行监督,不过这些管理者进行这一活动都是在所应该进行的一些必要的调查和精确的评估却没有充足进行的前提下进行的。

第二环节,管理者在进行内部控制时时常犯有不能合理的进行分配资本的错误。比如,当一些员工被管理者发现违规违章的行为,一般都会采取罚款、思想教育的惩罚措施,可是这种处罚并不能从最根本上起到提高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的作用。

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缺乏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对于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需要高度重视。无论从企业的投资者、消费者还是企业外部的一些监督者都必须认识到良好的有效率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企业自身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对于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3.法律约束机制欠缺导致违约成本过低

目前来看,我国颁布的有关会计领域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法规虽然已经达到了内部控制约束机制的核心地位,但是其整体的内部管理机制立法系统却还是相当的薄弱。

五、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内部控制制度要考虑到包括基层员工、技术员工、管理层等在内的很多因素,这期间要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建立和执行。提高系统从而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必然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理性控制,在建立制度的时候要调和各方面因素,并且在不挫伤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所以公司高层在建立制度时要考虑到三个因素:建立制度的消耗费用大于得到的利益时,要放弃建立管理制度;当建立制度的成本无法确定是否可以使内部关系密切或疏离的情况下,可以对是否建立进行尝试或放弃;当建立制度的消耗低于效益时,建立内部约束制度势在必行。

一个企业想要较好的实现其内部控制,它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能够承受的内部风险的力度和它将要实行的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企业应认识到,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习惯情绪及在内部控制下所受到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将会带来何种后果。否则,因为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公司很有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就这个层面的意义而言,当企业在想要推行内部控制的策略,那么就必须承受推行初期的亏损的局面。

六、结论

企业内部控制应秉持实现企业收益积极正增长的目的。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在执行此规范中必须权衡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在内部控制初期,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内部控制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是由于内部控制收益滞后引起的且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保证有丰富的资源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顺利的建成;当内部控制的边缘效益高于边缘成本的时候,聪明的企业高层会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加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内部控制的边际收益低于其边际成本,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相对来说较为严苛,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有所压制,企业管理者应适当地放宽标准。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企业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董燕.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J].企业导报,2012(8).

[2]谢志华.《萨班斯法案》孰是孰非:基于成本与效率(收益)的分析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3]刘果,程璇,谭琴.成本收益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析[J].中国产业,2012(9).

[4]向赛兰.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9).

作者简介:任婉仪(1993- ),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学位:专业型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收益内部控制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哲理漫画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