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7-02刘永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刘永芳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问题。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36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执着前行中,经历了“理念认知探究——模式构建应用——课堂实践体验——研讨交流总结——回看反思重建——深层推进创新”这一艰难跋涉的历程。从最初的师生的一问一答,到智慧的思辨质疑;从教师的个人表演,到学生的自主发展。可以说,在实践探索和追求有效的课改路上,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们经历了迷茫困顿,也获得了创新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同时也使所有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有效课堂是充满艺术的课堂

课堂结构有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要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情境。

独具匠心的精巧设计,各具特色的课前导入,入情入境的指导朗读,情真意切的情感体验、智慧巧妙的点拨引领,出乎意料的互动生成,层层深入的拓展提升,丰富细腻的多元评价,会心会神的文本再现等,都在自然、巧妙、不留痕迹中显现,使课堂在精彩中让人动心,在魅力中让人动容,在震撼中让人动情,在回味中让人动思。这说明有效课堂只是一种理念,只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这宽阔的领域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探索,勤于实践,就能收获满园花开的芬芳。

二、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消除心理杂念和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也因为有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才变得生动而有活力。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只有教师从容、耐心的期待,加上教师优美、充满诗意的激励语言,学生才会入情、入景、入理地畅思畅谈,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不累。这样的课堂不仅幸福着学生,也幸福着教师自己!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所设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扣准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及活动。但是如果一节课教师问得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割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没了精髓。教师应抓住高效问题,把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讲透,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学生们通过互相帮助和师生合作,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使“教”“学”相长成为必然。

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学就是通过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体验美。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给学生合作学习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才能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活动后要让学生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表现。让学生说讨论的结果、过程,教师不要怕学生说多了难以调控、完不成任务,而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本真出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高效成为教学的常态化,把教学的实效性放在首位。

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不论是何种课堂最终要回归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也就是教学效果上,不管是热火朝天的课堂还是冷静思考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是我们衡量一节课效果的最终落脚点,我们要在 “实”上下功夫,少些花架子,多些真功夫。真正实现教师因教研而发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主动而进步的有效语文课堂。

总之,打造有效课堂的历程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我们的脚步因为坚实而铿锵有力,我们的探索因为执着而效果突出。在焕发着生命智慧的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阳光,个性张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已成为现实。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要站在学生角度上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优化发展、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菁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2] 祁云秋.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责任编辑 金 东]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