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山乡农民 汗洒杭川沃土

2016-06-30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6年6期
关键词:上杭县农技水稻

扎根基层28载 足迹踏遍千万家

吕荣海在上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一干就是28年,他深爱着上杭这片沃土。

他呕心沥血、倾注真情,足迹踏遍千家万户,把农民致富的梦想化作美好的现实。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广大农民。为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吕荣海常年活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农民群众真心实意交朋友,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除技术上的后顾之忧,成了农民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2013年4月30日,湖洋乡水埔村的一农户打电话说,他家的稻苗发生了怪病,怀疑是种子问题。吕荣海马上赶到现场,经田间调查:品种为T78优2155,用种量1.5公斤,实插1.4亩的禾苗部分“发病”。症状是有的心叶卷曲成葱管状直立,有的茎基部膨大、变硬、变脆,心叶变窄并扭曲成畸形。诊断结果是在秧田期超量施用了含二氯喹啉酸的一种除草剂——“秧田清”药害所致。此时田间围观的农民朋友十多人,都很好奇。吕荣海借此机会,将随身带的近二年有关二氯喹啉酸药害跟踪、调查情况记录给他们看,讲述了该除草剂对水稻发生药害原因及预防措施。20多分钟的有问有答,农户认可吕荣海的解释,表示将按吕荣海的建议落实田管措施,避免了误以为是种子问题的纷争。

近三年来, 吕荣海为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86个,电话咨询2560人次,接待咨询1300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9200万元,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

一片深情藏沃土

乐做科技引路人

进行农业科研需要有一颗恒心,推广农业科技更要怀着一片真心。吕荣海情系山乡,扎根农村做技术指导先锋。他深入生产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并掌握农民的技术需求和技术指导服务的重点,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主持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吕荣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立竿见影的技术,指导农民种植更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围绕“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这个目标,实施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每年推广抛秧新技术25万亩以上,亩增收节支68元,农民年增收节支1700万元,推广面积居全省第一,上杭县被福建省农业厅誉为“抛秧强县”。每年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面积8.5万亩左右,推广面积福建省最大,亩增收节支126元,农民年增收节支1071万元。

吕荣海针对粮食作物品种混、杂、乱和退化严重、抗性差的现状,从品种更新换代入手,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新品种筛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筛选出了适合当地不同气候区的22个水稻、10个玉米和13个蔬菜新品种,这些品种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和蔬菜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肥料和农药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改变农民传统理念、提高科学使用技术为切入点,他先后主持编写了十多种科技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农药和肥料科学使用知识,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单位使用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2009年,上杭县开始承担全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6年来共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8万余亩,吕荣海作为技术小组组长带领有关技术人员,科学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开展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了政策到位、技术到位、服务到位和宣传展示到位。2013年,经省农业厅、市农业局专家实割验收百亩示范片早季亩产518公斤、晚季亩产610公斤,年亩产达到1128公斤,年亩产增120公斤;辐射带动26万亩,增产稻谷3120万公斤,增加产值9360万元。专家测产结果表明,百亩高产攻关田、千亩展示田和万亩示范片突破了计划产量指标。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力带动了全县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2011年、2012年上杭县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03年、2004年、2007年、2014年上杭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9年,上杭县开始承担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吕荣海作为县项目专家组组长,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带领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对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5个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起了全县“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使水稻、蔬菜、果树、茶叶、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上杭县连续6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省级示范县。

勇做农技领头雁

架起百姓致富桥

吕荣海联系谢华安院士及团队,于2014年6月18日成立上杭县农技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任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上杭县农业实际,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在杂交水稻、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及其再生稻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先后筛选培育了Ⅱ优航2号、宜优673、广两优676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谢华安院士及专家团队多次到上杭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好全国农技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15个国家及省科研院校,袁隆平高科种业、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等12家国企和省企种业开展3685个水稻新品种抗稻瘟病测试鉴定工作,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新品种。通过科技创新和精诚合作,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和传帮带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上杭县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

农业科技需要时时创新,农科人员更要与时俱进。在吕荣海从事农业科技推广28年的时光里,每年都要拿出新技术,钻研出新成果。他主持完成的“超级稻组合引进筛选与示范”获龙岩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龙岩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超级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吕荣海多次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省市县农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龙岩市组织部评为“市管优秀青年专业人才”,2009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上杭县委、县政府评为“上杭县首届优秀人才”。

农技推广事业无止境。面对荣誉,吕荣海一直遵从“农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我愿做一粒优良的种子,带给大地丰收,带给农民幸福”的座右铭。

责编/杨芳

猜你喜欢

上杭县农技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一季水稻
水稻花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and the basic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青春闪光 何惧病痛——记上杭县官庄民族中学老师陈小燕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