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爪哇岛光影叙事曲

2016-06-30水冬青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布罗佛塔观景台

2015年,摄影师水冬青两度踏上印尼爪哇岛,深入体验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将壮丽的火山日出、古老的佛塔和印度神庙遗址、宁静的田园村舍、旧时的苏丹皇宫、传统乐器和皮影制作过程以及神秘舞蹈统统收入自己的镜头,较为完整地展示了爪哇的人文风情,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充满神秘之美的空间。

布罗莫火山位于布罗莫腾格里塞梅鲁国家公园,有着如月球表面般令人震撼的地貌,是印尼最为壮观的风景之一。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0公里,陡峭的山体笔直地矗立在辽阔的熔岩沙平原上,带给人以世界尽头的感觉,尤其是在日出之时,景色更是无比壮丽。

提起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胜地,中国人最熟知的莫过于巴厘岛,那里是很多人热衷前往的度假天堂。但其实,印尼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爪哇岛就是其中之一。

爪哇岛是印尼第四大岛,2015年,在当地摄影师朋友的陪同下,我先后两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气势磅礴的火山群,宏大精美的佛教建筑群,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对于摄影师,这里有拍不完的题材。所以,两次爪哇岛之行,我用镜头记录了许多让人震撼的美景,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爪哇岛独特的人文风情。

壮观的火山群守候拍摄火山日出

两次行摄爪哇岛,当地的摄影师朋友Sam都与我同行。有这样一个精通本地语言的向导陪同,我的摄影自然无比顺利。

每次拍摄,我都带了两部机身,而镜头除了广角到长焦的三支变焦镜头外,我还带了一支50/1.4蔡司手动镜头和一支8-15鱼眼镜头,因为面对一些较为宏大的场面时,适当使用鱼眼镜头,会有一种特别的张力感。

爪哇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密布的火山群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而火山可以说是爪哇风光中最为壮丽的景观。这里密布着大大小小80多座火山,其中很多都是活火山,而泗水境内的布罗莫火山堪称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火山之一。

第一次拍摄布罗莫火山是在2015年3月,车辆载着我们进入火山所在的山区,一路上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当我们到达火山脚下的Cemoro Lawang小镇时,已近黄昏。当晚,我们早早地就休息了,因为半夜我们就要起床,前往观景台拍摄火山日出。

凌晨两点半,我们睡眼惺忪地坐上了当地的小越野吉普车,前往火山对面的观景台。当车辆行驶到观景台所在的山脚后,我们就开始步行,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向观景台一步步前进。一路上,我们遇见许多和我们一样要去拍摄日出的摄影师。为了占据有利的拍摄机位,我们加快了脚步。当到达观景台时,天空上繁星点点,布罗莫火山仍然隐藏在黑暗之中。

我们摆好脚架,静静地等待天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边开始出现鱼肚白,一抹红霞在墨蓝的天空中显得分外艳丽。此时是拍摄弱光环境的最佳时机,长时间曝光能让时间和动感在画面中营造出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特殊效果,让平常的景色变得更加细腻、动人。虽然山顶的风很大,有些寒冷刺骨,但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拍摄着。布罗莫火山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此时,云海翻滚,被朝阳染红的山体如同月球表面那般神秘,令人震撼。

拍摄完日出,我们继续乘车前往火山口附近。车开到山脚后,我们便下车徒步爬山。当我们穿过浓烈的火山灰来到半山腰,沿着253级木阶梯爬到火山口时,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人惊叹: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0公里,深褐色的峭壁下不断涌起阵阵浓烟,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硫磺味。站在火山口边,我似乎听到大地深处传来的悸动声。

在布罗莫火山脚下,还有大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一栋栋极具印尼特色的精致木屋散布其间,宛如世外桃源。乡间小道上,许多为游客服务的马夫牵着马前行,在我们的镜头中,他们则成了这片美地最好的点缀。

神圣的婆罗浮屠日出沧桑的印度教神庙

除了火山,密布在田野阡陌间的佛塔也是爪哇岛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在佛塔前,爪哇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信仰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而必不可少。

印尼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在爪哇岛的中心城市日惹境内,最有名的两大建筑群普兰班南和婆罗浮屠却分别属于印度教和佛教,这是伊斯兰教还未传入印尼前建造的。

在来印尼之前,我就久仰婆罗浮屠的大名,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教建筑遗迹,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据说,在婆罗浮屠遗址上欣赏日出是人生中最纯净的体验,美国CNN就曾将婆罗浮屠日出列为全球“此生必看27景”之首。为此,我们又起了个大早,摸黑进入佛塔。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佛塔顶层时,见到许多人正静静地坐在佛塔前,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等待日出。我身边有一位金发美女正面对东方打坐,完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清晨的迷雾从对面山头不断涌起,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密林和美丽的默拉皮火山,没有人大声说话,生怕打破了这片神圣之地的宁静。

这座佛塔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曾经在厚厚的火山灰和茂密的丛林下沉睡了数百年,直到1835年才重见天日。我站在一尊面向东方的佛像后拍照,这里原有504尊佛像,但如今保存完整的已所剩无几。不久,太阳便从云雾中喷涌而出,光芒把整个佛塔镀成了金黄色,我绕着佛塔观赏、拍摄,那些精美的浮雕和宏大的拱门,让我不由自主地连连感叹。

在日惹郊区的乡间田野里,除了这些古老的佛塔,还有另一处规模宏大的印度教湿婆神庙群。日落时分,我们来到这里。这座由大块黑色火山岩垒建的神庙原有240座庙宇,却一次次毁于火山和地震灾害,现在政府正在进行第二次重建。

我拿着相机穿行于神庙狭窄的回廊之间,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浮雕,我不断寻找合适的前景来拍摄这些建筑物,还要时时耐心等待大批游客通过。不一会儿,头顶便乌云笼罩,神庙虽然缺少了日落时美丽的光影,但乌云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沧桑的氛围。在大雨来临之前,我抓紧时间拍摄。我把那些散落在荒草中、用于重建的大片石块作为前景,并用鱼眼镜头把它们适当夸张、变形,远处是浓云下矗立着的神庙,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深入作坊拍摄乐器和皮影制作记录带有宗教色彩的神秘舞蹈

在印尼文化中,爪哇文化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源地就在爪哇岛上的古城日惹。

这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城市,城内古迹遍布。日惹的街道不宽,人力三轮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这里的三轮车非常特别,两轮在前一轮在后,乘客坐于前座,可以不受阻碍地观赏四周的风景,车夫则在后面把握方向盘。

我们坐着三轮车慢慢地晃悠,一路不断地抓拍沿途的街景,来到苏丹皇宫前。苏丹皇宫为花园式建筑,已有250年的历史,堪称印尼的文化坐标。

皇宫门口坐着几个侍卫,他们身着传统“巴迪克”蜡染宫廷服饰,吸引了游客纷纷上前与他们合影。皇宫不小,但相比中国和印度的皇宫,其建筑装饰还是比较简单。在游览期间,我们幸运欣赏到了一场表演——在一座大殿前的露天处,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正随悠扬的甘美兰音乐翩翩起舞,曼妙典雅的舞姿引得我连按快门。

甘美兰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印尼民族音乐形式,“甘美”是“敲击”的意思,顾名思义,这种音乐是以打击乐为主。在印尼各种宗教和节日庆典中,甘美兰是必不可少的。在甘兰美的演奏乐器中,有一种被称为“gong”的黄铜乐器最为独特,这种乐器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编钟,敲击后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在爪哇岛拍摄期间,我们有幸在梭罗市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内目睹了大型“gong”的制作过程。那天,当我们走进作坊,里面正在同时浇制两个大型“gong”,室内烟尘滚滚,熊熊炉火溅起了漫天的火花,工匠们抡起大锤不断敲打着烧红的铜器,据说制作一个“gong”,至少需要耗费一个星期的时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乐器作坊,在梭罗的乡村还保留着制作皮影的小作坊。爪哇的皮影戏被视为印尼的国粹,在2003年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近千年的岁月里,皮影戏成为印尼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在Sam的带领下,我探访了一位居住在小山村里的有名的手工皮影制作师傅。

老先生看上去70多岁,精神矍铄,家里的客厅就是他的工作室。据老先生介绍,制作皮影需要先将牛皮制成半透明状,然后描绘、剪裁、上色、固定,角色用不同的肤色和服饰来区分,比如白脸和金脸一般用于王公贵族,黑脸代表老人,红脸表示脾气暴躁等,其故事内容多来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除了传统手艺,Sam还带我欣赏了当地的传统舞蹈。那天,Sam将我带到一个小乡村的空地上,神秘地告诉我说这里将上演精彩的节目。果真,没过多久,村里的女人和孩子都聚集在了空地前。我看到一群青年男子不约而同地走进了空地旁的一间房屋,便好奇地跟了进去,原来他们正在为表演而化妆。此时,阳光从木屋的天棚洒下,照在他们身上,这么好的场景我自然不会放过,在一番抓拍后,我心满意足地走出了房屋,这时,表演也正式开始了。

随着一阵神秘的音乐响起,表演者或戴着面具,或骑着道具马进入角色,开始舞蹈。当舞蹈进入高潮时,表演者的神态开始游离,据说这时有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开始进入舞者体内,此时有的舞者开始吃玻璃、火炭和榴莲壳等,种种行为完全不可思议,直到倒地被抬出场外。在日惹地区,这种舞蹈被称为“Jatilan”,这种充满爪哇传统宗教文化色彩的舞蹈让我眼界大开。

的确,爪哇岛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我在用镜头记录它们的同时,也为这片古老之地上绽放的多彩文化而惊叹。

猜你喜欢

布罗佛塔观景台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喂海鸥
冬日取暖
一扇受够了的门
天然佛塔
西班牙大使倒卖签证被查办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