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边塞古道上的故事

2016-06-30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苗家诸葛亮古镇

传说石丈空是“诸葛亮十连败之地”——诸葛亮南征攻此险关,遇“南人”顽强抵抗,十仗不克,无功而返,因此得名。

玛瑙村苗家新寨地处海拔1300余米的陡峭山峰缓坡地带,因为常年有云雾从山下升起,因此被称为“云上苗岭”。

早在三国时代,古蜀文化就开始渗透进马边的山山水水。

在21世纪的今天,这片土地上古老的遗址遗迹星罗棋布——悬崖上的石丈空,“诸葛亮十连败之地”让人叹息;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叙马驿道”与“汪公路”的故事还在流传……而当鼓角烽火终于远去,山水间,一座座全新的寨子拔地而起,成为让人沉醉的诗意栖居地。

十里画屏和古巴蜀边塞

马边县城往东30公里处,有一座叫做荍坝的古老小镇,它被称为“古巴蜀边塞”,而小镇的得名,是在诸葛亮南征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从马边县城出发前往荍坝,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公路对面开始出现成片的山崖,如屏风矗立一般彼此相连,细看之下各具特色:或陡峭直立,平滑如镜;或花木虬枝,如水墨丹青;或被云雾环绕,宛若写意画屏……那一幅幅壮丽的美景,仿佛仙人杰作,让人目不暇接,一直要延绵数公里到荍坝周边,因此被旅行者誉为“十里画屏”。

随着“十里画屏”蜿蜒向东的,是奔涌不息的黑水河。名字虽然叫做“黑水”,但实则清澈通透,水中有青波、细鳞、白钾、金尾、麻沙鱼、黄腊丁等十数种鱼群结队畅游。据当地人说:黑水河有一种中国水产界目前尚无记载的鱼,名为“岩鳊”,其头部扁大,身体细长,呈青褐色,用来煮汤鲜美可口,是人间绝味……

在一段狭窄的河道上,一座铁索桥显露出古朴的韵致,映衬着汩汩溪流的淡远柔情,独成风景,又融入山水画中。走过铁索桥,荍坝古镇也就不远了,古镇虽小,但却五脏俱全。临河一侧,是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另一侧是依山而建的灰色瓦屋,中间一条羊肠小街逶迤而过,街道由古旧的紫红色石板铺成,洁净整齐,颇有一番“山里小街”的淡定和安然。

古时候,从云南绥江、宜宾屏山新市一带前往乐山、成都的客商旅人,必须要经过荍坝,因此,这个古镇作为中途歇脚打尖处,一度十分繁荣。如今走进古镇,一里左右的长街古色古香,街上的人行道是红砂石,街沿砌的也是红砂石。古镇上的老人说:过去,荍坝住着向、王两姓人家,因家族矛盾相互争斗,后来古街便由向王两家各占一段,成了“上半截街”和“下半截街”。有意思的是,由于两姓争强,各自打点门面,修祠堂、修庙宇,到使古镇上下两段有了不同的建筑特色。

时过境迁,当年的隔阂早已被时间消磨得无影无踪。每逢集日,小小的街市立刻变得鲜活起来。竹笋、木耳等山珍洋洋洒洒盘踞了小半条街;天麻、黄连等天然中药材点缀其间,竹荪等各色时新山货应有尽有,而周边农户自家种出的水果疏菜,透着红黄碧翠的鲜嫩劲儿,格外诱人。

诸葛亮十连败之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古时道路稀少,崎岖难行,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一直到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他从安上县(今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进入马边后,再朝犍为方向前进,由此开通了一条道路,称为“新道”,并建立“新道县”。

明代,襄阳进士汪京出任马边知县,率领民众修筑了七八十公里的官道,称“叙马驿道”,那是后世川南古蜀道的一部分。再后来,为了铭记汪京倡导和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的巨大功绩,马边老百姓又将“叙马驿道”称为“汪公路”。

这条古道沿着黑水河,在悬崖峭壁间穿行,沿途串起了许多奇特的景观,同时,古道穿越历史烟云,从三国直至现代,留下了无数传说和遗迹,其中最引人神往的,当属石丈空。

石丈空位于丹霞峭壁之巅。在当地的传说中,它曾是一处古战场,有人言之凿凿:“诸葛亮在这里吃过败仗”;后来,这里成了一座地主堡垒,解放前还一度成为土匪寨子;一位老乡还说,十几年前悬崖上有一座小学,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从绝壁上的“天路”走过……各种传说纷纭复杂,不过最让人动容的,是“诸葛亮十连败之地”——诸葛亮南征时,曾攻此险关,遇“南人”顽强抵抗,十仗不克,无功而返,因此得名“十仗空”,后来才被叫成了“石丈空”。在当地县志等史料中,确有诸葛亮领军南征,在天险石丈空进行激战的记录。

在“叙马驿道”上,这也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段:石丈空所处的丹霞绝壁半腰,被凿出一条栈道,行走其上,俯视欲坠,令人头晕目眩。远望对面,群峰屹立,错落有致,古时的城堡还依稀可见。

沿古道继续上行一里左右,抵达诸葛亮军队当年晒鼓的坝子,现在已是茶树满坡。一股清流从山坡上奔涌而下,形成十丈瀑布,白亮耀眼,飞珠溅玉。山上十余里的向阳坡谷,土地肥沃,常年被云雾缭绕。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玉皇庙,庙中高僧潜心研究《茶经》,每次云游名山大川,都会带回名优茶种,教授村民培植。而随着茶香飘远,人们干脆把这里直接命名为“茶场”,也就是今天的茶场村。许多年后的今天,马边绿茶远近驰名,成为令人回味悠长的地方特产。

烟峰彝寨和云端苗寨

时光流转,带走了过往烟云,唯有马边的美丽和风情依然鲜活如初,并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动人。在马边,抬头观山,低头望水,仿佛置身人间天堂,而山水间那一座座全新的少数民族村寨,更是让人沉醉。

烟峰村彝家新寨距马边城约21公里,沿着刻有百余幅彝族神话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壁画的公路上行,还未进村,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红砖红瓦房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建筑错落有致,与远山的翠绿交相辉应。

走进寨门,站在宽敞的民俗广场,左方的七彩文化长廊色彩鲜艳,右方是综合服务中心,前方是彝家建筑风格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图腾雄鹰雕像、以及能登高望远的观景塔。四周植满绿化树,房屋外墙上,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原色装饰格外耀眼。

马边的彝家新寨,是将过去散居于山间谷地的居民搬迁到一起聚居形成的新村落。建设过程中,除开各种基础设施,还规划了幼儿园、公寓、酒店等配套。此外,村落周边还有茶园、果园、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等。难怪有人赞叹说:“海内神秘小凉山,世外桃源烟峰村”……实际上,这里不仅是居民点,更是别具风味的旅游景观。

在马边,这样的新寨还很多。被誉为“云上苗岭”的玛瑙村,同样堪称“世外桃源”。玛瑙村苗家新寨,位于县城东部约40公里的民主乡腹地,地处海拔1300余米的陡峭山峰缓坡地带,因为常年有云雾从山下升起,因此称为“云上苗岭”。

新寨中央,一座三层的独立建筑充满苗家风情:白墙、红柱、青瓦顶,底层嵌贴色调古朴、厚重的瓷砖。楼顶正中,挺立着一轮初升的太阳,边上镶嵌着数十支箭簇,太阳上面的龙凤雕塑栩栩如生,寓意着“天人合一”。楼前是数百平米的休闲广场,竖立着碗口粗、高约30米的木桩(苗族“花山节”不可或缺的设备)。广场边沿,有8根水桶粗的苗族图腾柱,以青铜浇铸而成,柱身浮雕龙凤,腾云盘绕。柱顶置三面相靠的苗鼓,苗鼓中间的牛角图腾恣意伸向空中……围绕着这座中心建筑次第展开的,是数十座苗家楼,风格统一,错落叠置,线条流畅。每幢楼前均有数十平方米竹篱围栏的自留地,时令果蔬,四时更替,既是景观,更是美食资源。

每当苗家节日来临,芦笙轻扬,苗民们身着盛装,跳起苗家热情的“龙形舞”,整个村落欢乐、祥和。而苗家姑娘甜美地笑着,端出苗家自酿的“拦路酒”,让人未饮先醉,不忍别离。

猜你喜欢

苗家诸葛亮古镇
诸葛亮喂鸡求学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苗家小阿妹
醉了雷山(敬酒歌)
诸葛亮隆中决策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