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相遇的传奇 站在大风顶,眺望马边河

2016-06-30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草甸花海大风

大风顶原始森林有四奇:云海、花海、日出、佛光。

“穿牛鼻”,由一座四面临水的绿岛和一湾环形的湖泊构成,是远近闻名的“野钓天堂”。

大王山上,无数褐色、青黑色的花岗石破土而出……

小城马边胜景天成。

大风顶、药子山、黄连山、马边河、大王山……太多的山水奇境,全都呈现出原始而野性之美。千古悠悠,山水与时间的约定,在这方热土上永恒地流转。站在大风顶,俯视马边河,那一处又一处的山水秘境,激荡着太多人的心弦。

大风顶有“四奇”更有大熊猫、鸽子树和索玛花

已经渐渐为世人所知的大风顶是有传说的:很久以前,小凉山腹地的彝人祖先,在某座山顶上起风作雨,将甘泉赐予此山,福泽众生,于是,一座以“风”命名的圣山就诞生了。

大风顶原生态气息浓郁,最让人神往的当属“四奇”:云海、花海、日出、佛光。首先说云海,发轫于贡嘎山脉的大风顶,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巨大的高差形成地理地貌上的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常有云雾从峡谷升起,或萦绕山腰,或覆盖山顶,随风而动,形成变化莫测、姿态万千的云海奇观。其次是花海,每到春夏之际,烂漫山花竞相开放,满目似锦,万紫千红,宛如人间仙境。而大风顶的日出也是相当惊艳的,黎明时分,随着曙光破晓,灿烂的红日从雪山、草甸后缓缓升起,灿烂的金光洒在大风顶及周边山野,场面相当震撼。尤其在某些特殊时刻,如果你站在大风顶之巅,你会发现云层中骤然会幻化出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中央虚明如镜,映照出你的身影,那就是神妙无比的“佛光”……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风顶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和鸟类的王国。漫步其间,你可以邂逅成群嬉戏的猴子,五彩斑斓的锦鸡,极速奔跑的岩羊,悠闲自在的羚牛……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国宝”大熊猫。

1985年,一只大熊猫被一群猎狗追下大风顶,最后逃到马边苏坝镇的山坡上,出于自卫,它抓伤了当地的一位村民。后来,这只熊猫被送往成都动物园,取名“华美”,乳名“苏苏”。2004年9月1日,“苏苏”在国外产下第一只幼仔,这只幼仔就是大陆官方于2008年赠送给台湾地区的明星“团团”。

其实,大熊猫并非大风顶唯一的骄傲,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中华鸽子树珙桐,在这里连片生长,多达万余亩,同样令人惊叹。如果置身于那一片盛开的珙桐花海,微风轻拂,满目芬芳,绝对会让你终生难忘。

巡游大风顶,徜徉在绿浪般起伏的百万亩原始森林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和奔放。由于垂直高差较大,这里形成了极为典型的垂直生物带,犹如斑驳的阶梯,演绎着各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的美,让人心驰神往。

从山脚一路上行,森林密度逐渐增大。时而云雾茫茫,时而豁然开朗,微风吹动树叶,鸟语声和小溪的潺潺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构成了迷人的乐章。密林中,许多千奇百怪的古藤和老树,纷乱地依偎在一起,见证着大风顶的无数个春、夏、秋、冬。在其他地方,人们经常看到的是“藤缠树”,但在这里,你却可以看到“树缠藤”的独特现象——许多老树根系庞大,在地面卷曲、盘绕,好像被雕刻大师加工过一样,呈现出蟒蛇、雄鹰、老虎等各种形态,惟妙惟肖……

从海拔2000米开始,植被就开始变化,索玛花和冷杉林逐渐成为最美的风景。“索玛花”是彝语对高山杜鹃的统称,大风顶共有40多个高山杜鹃品种,海拔越高就生长得越密集,从零星几棵到成片花海,植株高低不一,花色各异。行走在这样的花海里,抬头是花、低头是花、平视也是花,可谓“人在花中走,心在画中游”。与索玛花相伴的是冷杉,这种高大的古老乔木从灌木丛中拔地而起,鹤立鸡群,宛若森林的王者。

走过密林,来到海拔3200米以上,乔木和灌木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辽阔的高山草甸,起伏着伸向远方。偶遇身着彝族服饰的牧羊人,他一遍遍地比划说:“在这里,仅巴掌大的地面上就有超过7种牧草。”如此丰富的牧草资源,自然滋养出无数肥壮的牛羊。湛蓝的天空下,牧羊人挥鞭赶羊,一切都那么和谐。

抵达大风顶之巅,美景更是与众不同:草甸上,房屋般大小的巨石往往成片分布,仿佛从天外飞来。这些巨石多呈红色,被牧羊人称为“尔波里”,意为“红石林”。石林之间,有无数细小的索玛花扎根,盛夏花开时节,或红或紫,一片张狂,把整个山顶都染成了紫红色……

山水“穿牛鼻”“世外桃源”中的天然奇观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从大风顶远望,一条条河流奔向四面八方,在穿越高山深谷之际,不经意间造就了许多让人惊叹的美景。其中,自然天成的“穿牛鼻”就是有代表性的奇观。

在荍坝镇境内的荍坝河中,有一座小山,形似一头困卧河谷的大水牛,而那巨大的“牛颈”,恰好就阻住了欢畅而来的荍坝河,河水被迫绕“牛身”一圈,来到“牛颈”的另一边后才顺流而下,直奔金沙江。后来,百姓在“牛鼻”处挖凿出一条通道,让河水穿“牛鼻”而过,此地于是得名“穿牛鼻”。

绕山而过的河水,形成了一座四面临水的绿岛和一湾长约3公里的环形湖泊,水色山光,十分迷人。湖岸上,绿色丛林密密麻麻,铺天盖地,清澈的山泉从山石中缓缓渗出,汇集成较大的溪流,不时跌落崖壁,形成洁白的小瀑布,氤氲的水气扩散开来,那弥漫的清凉沁人心脾。置身这样的绿荫,面临清清的河水,有清风扑面而来,仿佛让人进入了“天然氧吧”,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会迅速溢满全身。那种绿,那种静,那种凉,那种爽,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深切感受。

这里的水颇具灵性。发源于黄连山脉的河水清澈透亮,似一条天蓝色的腰带,优雅地缠绕于“耕牛”的肚皮上,为绿岛增添着灵气。青山,因清澈的河水更显伟岸;而清澈的河水也因两岸青山的苍劲挺拔更见柔情。纯净的水质,孕育了肥美的大鱼,吸引着垂钓者前来,穿牛鼻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野钓天堂”。

其实让人动容的,还不仅仅是青山绿水,更有岩石、山峦、河流、植物组合而成的天然奇观,包括“中国版图”、“老君显形”、“穿牛弥勒”、“沉鱼落雁”等等。

“中国版图”位于出水大坝处倒悬的岩壁上,岩石正中有风雨侵蚀而形成的白色画面,整体形状类似中国版图,“雄鸡”的头、颈、身、尾均清晰可见,惟妙惟肖;另一片悬空的石壁上,由青黑色藓苔打底,下有绿色小叶环绕衬托、灰白色影迹居中,其间有一“人影”,正如太上老君的形象,这就是“老君显形”;距此不远,有一石岩外凸,形成一幅天然浮雕,那庞大、浑圆的肚子,以及若隐若现的红肚脐,极像正在抚肚大笑的弥勒佛;在四周林木和草丛的掩映之下,一片红砂石岩中间突然显出一条扁长的白色岩体,形同静卧在岩壁上的巨大鲤鱼,更为神奇的是,在这条“岩鲤”的后半截,干涸的黑色水迹构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形象,这一天然图画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沉鱼落雁”……

马边河与大王山温柔与野性水乳交融

在马边,山清水秀,山水交融,一个个原生态秘境,或融合在生活之中,或游离于人迹之外,一切都那么自然、清新。

发源于小凉山深处的马边河,是马边的“母亲河”。它流经草地,冲出河谷,清澈的河水像翠绿的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在流经马边县城时,河水以一道优美的S形曲线穿城而过,凸显出这座小城的脉脉温情。

马边河曾是马边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湍急的河水在狭窄的河床中汹涌、咆哮,人称“蜀道难”,在这里还要加上“行船险”。后来,随着梯级电站的开发,原本细长、流速迅疾的河流逐渐变得宽阔、平静,周边群山簇拥,绿竹相衬,水光山色与田园农舍交相辉映,船只穿梭其间,好似走进了山水画廊。

不同于马边河的温柔,在远处的大王山上,野性、奔放的美正在肆意张扬。因环境寒冷,这里的高山草甸人迹罕至,保存得非常完好。春夏之际,绿油油的草甸嵌在白茫茫的云雾间,无数野花竞相怒放,无论是在草甸上尽情奔跑,还是就地安营扎寨,都是极致的享受。登上山岗举目远望,只见远方重峦叠嶂,近处芳草连天,景色秀丽,云雾缭绕之间,田野、溪流、山岩以及草地上自由散步的牛羊,汇成了一幅富足、安逸的图画。

最令人惊叹的,是草甸上密密麻麻的石林。无数褐色、青黑色的花岗石破土而出,高不足一米,石上寸草不生,与近在咫尺、生机勃勃的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些石林还在不断成长,也许无数年之后,这里将变成石峰成群、石壁连片的自然迷宫……

猜你喜欢

草甸花海大风
花海
馒头草甸
咏蜂
花海寻踪
你从花海中走来
刮大风了
新巴尔虎右旗沼泽和草甸信息提取
大风
人小鬼大狄仁杰
我想在草甸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