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科技的革命

2016-06-30魏晓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6年6期
关键词:引力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

魏晓文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在本次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讲话中8次提到“科技革命”一词。他说:“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科技革命是16世纪以来的一个历史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迄今为止,关于科技革命没有统一定义,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大致有三个判断标准。其一,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其二,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其三,社会影响人口覆盖率超过50%(估计数)。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分别是16~17世纪的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一次科学革命)、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18~19世纪初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19~20世纪初的电力和运输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电子和信息革命。而现在,有科学家研判正是第六次科技革命阶段。

在2011年9月21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题为《新科技革命的拂晓》的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将目光投向黎明,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

白春礼称中国错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国也只是一个跟踪者,而且是一个没有取得优良成绩的跟踪者,即将到来的第六次新科技革命涉及科学和技术的深刻变革,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再不能与其失之交臂,中国必须要抢抓机遇,前瞻布局,以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

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认为,科技革命有规律,科技创新有机遇。

报告梳理出在过去500年里,16和17世纪200年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和19世纪各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20世纪100年发生了两次科技革命。它推测21世纪有可能发生两次新科技革命,而且两次革命都发生在交叉科学领域,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其中,2020年到2050年的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2050年到2100年的第七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主要发生在物质科学、空间科技和能源科技的交叉结合部。

今年春节期间,“引力波”这个全新的科技名词曾火爆新闻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宣布成功探测到引力波,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100周年之际证实了引力理论的最后一项预言。它的发现被称为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

早在2008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空间引力波探测论证组,开始规划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路线图,目前已形成空间太极计划工作组。

中科院曾向外界透露,如果太极计划进展顺利,其引力波探测卫星组将于2035年前后发射,届时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卫星将同时在空间独立进行引力波探测,互相补充和检验测量结果。

历史经验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存在一段“时间差”,对科技革命响应的“时间差”就更大。在新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态度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一旦新科技革命启动,发达国家必然牢牢把握机遇,发展中国家则在犹豫彷徨中错失机遇,最后只好走跟踪模仿的道路。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

6月1日,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称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学部“十三五”的发展思路,紧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以建设国家高端科技智库为重点”。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于同期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经过10至15年左右的发展,中国工程院要建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周济同时明确了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的时间表:到2020年,建成国内工程科技领域权威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知名工程科技思想库。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力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刊》新媒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发现引力波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