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

2016-06-30宋晓华刘秋员段斌何世界李慧龙甄才红宋世枝

中国稻米 2016年3期
关键词:综述水稻

宋晓华 刘秋员 段斌 何世界 李慧龙 甄才红 宋世枝*

(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第一作者:15079110689@163.com;*通讯作者:ssz669@163.com)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

宋晓华1刘秋员2段斌1何世界1李慧龙1甄才红1宋世枝1*

(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第一作者:15079110689@163.com;*通讯作者:ssz669@163.com)

摘要:“营养土法”育秧由于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抛秧技术带来的便利,使抛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世纪初,宋世枝等对“营养土法”育秧进行了改进,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秧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湿润育秧,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秧,实现了抛植苗育秧的轻简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近年在各地快速推广应用。与“营养土法”育秧相比,“泥质法”育秧存在众多优势,本文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对其优势进行了小结,并对其机理作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泥质法;优势机理;综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从日本引进了水稻抛秧技术,改变了沿袭几千年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水稻栽秧方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被誉为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1-2]。但由于其核心技术——以塑料软盘营养土加薄膜覆盖为主要内容的育秧方法(以下简称“营养土法”)带有明显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在我国其他稻区推广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及时改进,虽然抛秧比手工插秧省工,但育秧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抛植带来的便利,致使抛秧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虽然一度达到466万hm2[3-4],但近年应用面积大幅下降。

本世纪初,宋世枝等[5]根据南方稻区土壤、气候特点及水稻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吸收借鉴前人部分研究成果,对“营养土法”育秧技术进行了改进,以传统的水育秧为技术平台,保留利用钵体塑料软盘育秧秧丛易于分离的优点,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秧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湿润育秧,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秧,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技术(简称“泥质法”育秧)规程,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育秧方法解决了“营养土法”育秧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多等问题,实现了抛植苗育秧的轻简化,使抛秧更容易被农民接受。河南信阳抛秧面积由2010年的不到1 340 hm2迅速发展到目前的6.66万hm2,个别县(区)达到水稻生产面积的47%,部分乡镇达到60%~90%。本文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对“泥质法”育秧技术的优势及其机理作一简要概述。

1 操作程序简化

“营养土法”育秧基本操作过程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6-9]:①营养土配制。在冬前选择肥沃旱地土壤碾碎过筛,用浓硫酸调酸,按80.0 kg土拌1.5 kg比例加拌复合肥;②确定播期播量。大田用种量杂交稻1.25~1.50 kg/667 m2,常规稻2.0~2.5 kg/667 m2;③秧床整理、铺盘。旱地做床,深翻碎土,剔除杂草,畦宽1.4 m,沟深20.0 cm。在播种前用水浇透秧床面,整成泥浆状且畦面平整,然后铺盘,盘锥孔朝下,按两排摆放整齐,秧盘之间不留间隙,摆好后用木板轻压,使秧盘锥孔入泥;④拌种播种。常规方法催芽,催至芽长1~2 mm,播种时将2/3的营养土和种芽拌匀,平摊在盘上,用短平板刮平填入全部钵体内,喷1次透水,再将剩余1/3的营养土均匀覆盖在盘面,再喷水1次,然后用除草剂封闭除草;⑤覆盖薄膜。播后及时覆盖薄膜以保温保湿,并监测薄膜内温度;⑥苗床管理。出苗前不揭膜,1叶1心时晴天中午通风,2叶1心揭膜,苗床干旱时在下午喷水保湿,2叶1心和移栽前各施氮肥1次,采用将尿素溶解在水中浇施或叶面喷施的方法。

“泥质法”育秧基本操作过程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5,10]:①确定播期播量。同“营养土法”育秧;②整地作畦。选用原育秧田按水育秧法整地,秧底不施肥。要求达到田平泥烂,然后排水做畦,畦宽1.4 m。畦面整平后,将表面泥浆刮至畦沟内;③摆盘填浆。将软盘锥孔朝下,横排两排铺在畦面上,软盘间不留缝隙,用木板轻压至盘孔入泥2/3,然后取畦沟泥浆填充盘孔,要求泥浆含水量50%左右,手抓不起,堆不成形。填满后用扫帚清扫使泥浆不超过锥孔深度的4/5;④播种。按常规法将种子催至芽长1~2 mm,分2~3次将种子均匀撒在秧盘上,保证92%以上的孔内有种芽,然后用扫帚轻抹塌谷;⑤苗床管理。播后无纺布覆盖,持续晾田,1叶1心揭除无纺布,2叶期灌浅水并每667 m2施尿素10 kg(每40盘170 g)作“断奶肥”,2 d后排水,苗床保持干旱状态。

宋世枝等对上述两种育秧方法用工和程序进行了比较(图1)[11],按本田计算,“泥质法”育秧每hm2用工1.65个,而“营养土法”育秧需要4.35个,用工较多。而且“营养土法”育秧操作过程过于繁杂,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农民一般不易掌握。其中,操作程序比“泥质法”育秧多2倍以上,育秧准备时间跨度2~3个月,费时耗力。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营养土法”育秧操作繁琐、用工多的问题,简便易行,农民一看就会,一用就成,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图1 “营养土法”育秧和“泥质法”育秧流程图

2 安全隐患消除

育秧的安全意味着成本下降和成功率的提高,是育秧方法优劣的重要标志。“泥质法”育秧由于在基质选择和保湿措施上与“营养土法”育秧不同,育秧安全性更好。

2.1降低秧苗立枯病发病率

秧苗立枯病是“营养土法”育秧的主要病害,而立枯病的发生与土壤pH值直接相关。宋世枝等[12]通过对信阳市周边21个点次稻田土壤和旱地土壤pH值进行分析,水田土壤pH值平均为5.5,弱酸性,旱地土壤pH值平均为6.5,个别样品超过7.0,显弱碱性。而水稻苗期生长发育喜欢偏酸性土壤,碱性基质在干旱的环境下秧苗易发生立枯病。生产实践中,“营养土法”育秧立枯病的发生率约3%~5%,而“泥质法”育秧基本不发生立枯病。

2.2减少肥害

肥害是“营养土法”育秧的常见现象,是由营养土和苗期施肥过多造成的。“营养土法”育秧不仅强调选用肥沃土壤作育秧基质,并拌入一定数量的化肥,出苗后再次浇施或喷施尿素。在旱育秧的情况下,大量的肥料往往导致肥害发生,出现点片或大面积死苗。而“泥质法”育秧,秧苗在3叶前为自养阶段,由于在苗床生长时间短,吸收养分有限,且稻田自身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在秧苗2叶期施1次肥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肥料的减施不仅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和流失,也减少了肥害的发生概率。

2.3避免高温烧苗

高温烧苗是“营养土法”育秧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国除东北稻区和南方双季早稻以外,水稻适播期内气温均可满足秧苗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在这些稻区利用“营养土法”育秧,苗床采用薄膜覆盖,在保持苗床湿度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苗床内的温度。如果苗床温度超过35℃,在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高温烧苗。而“泥质法”育秧采用无纺布覆盖,实现大田露天育秧,苗床温度与室外一致,避免了高温烧苗的危险[12]。

2.4减轻草害

何世界等[14]对“营养土法”和“泥质法”育秧的杂草发生量及发生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土法”育秧杂草发生总数量远远多于“泥质法”。利用扬两优6号、武香粳14作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不进行化学除草,2种育秧方法各随机抽取40盘(春播10盘,夏播30盘)调查杂草发生情况。结果“营养土法”育秧杂草总数为213棵,“泥质法”育秧为46棵,前者是后者的5.35倍;“营养土法”育秧的杂草种类有13种,“泥质法”育秧只有6种。“营养土法”育秧杂草以丁香蓼、节节菜、三棱草、野苋菜和马齿苋为主,“泥质法”育秧以鸭舌草、节节菜和丁香蓼为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泥质法”育秧杂草发生量少,一般只采用人工除草,不进行化学除草,降低了药害发生风险。

3 产量潜力提高

水稻是感温作物,积温增加,生育期缩短,而秧苗期积温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水稻生产潜力。宋世枝等[13,15-17]观察了春播和夏播2个播期“营养土法”育秧和“泥质法”育秧水稻秧苗期积温的差别,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播“营养土法”育秧苗期积温比“泥质法”育秧高33.1℃,夏播苗期积温高15.5℃(夏播覆盖时间短),播始历期“营养土法”育秧比“泥质法”育秧短1~2 d,抽穗期早1~2 d,齐穗期早0.5~1.0 d。而产量表现为“泥质法”育秧比“营养土法”育秧每667 m2增收稻谷7.5~20.0 kg,增产1.3%~3.9%。

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宋世枝等[15]对“泥质法”育秧和“营养土法”育秧的秧苗素质进行比较后认为,泥浆基质环境和配套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培育素质更好的秧苗。“泥质法”育秧所育秧苗一般表现为株高适中,白根多,根系长,基颈与株高比大,干物质比高,病虫害轻,植株健壮。

张洪程等[18-19]研究认为,抛栽质量对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而抛栽质量除受抛栽技术影响外,与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直接相关。秧苗根部土坨越稳定,越有利于秧苗根部入泥,秧苗与田面角度越大,漂秧比例越少,抛栽质量越高。宋世枝等[12]采用抖落、浸泡和自由落体3种方法测定了“泥质法”育秧和“营养土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结果表明,“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的破碎率均小于6%,而“营养土法”育秧苗秧苗根部土坨破碎率最多达到50%,是前者的4~10倍。

4 物化投入减少

由于“泥质法”育秧操作简便,程序简化,在物化投入方面明显少于“营养土法”育秧。李慧龙等[11]对育秧阶段2种方法的物化投入进行了比较,每hm2物化投入“泥质法”育秧比“营养土法”育秧少186元,节约52.3%。这还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用工具,如“营养土法”育秧需要备制营养土,苗床浇水等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金千瑜.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稻米,1996(1):10-13.

[2]戴其根,张洪程,苏宝林.水稻抛秧栽培若干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1998(5):18-19.

[3]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中国抛秧稻作技术体系及其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43-52.

[4]陈亦章.北方水稻抛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0(1):10-11.

[5]宋世枝,段斌,何世界,等.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J].中国稻米,2007(1):40-42.

[6]四川省农牧厅粮油处,四川省农技总站.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四川农业科技,1996(2):8-9.

[7]陈厚存,周福余,谈兴明,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02(1):31-32.

[8]王华,吴和生.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03(6):26-27.

[9]张洪程,戴其根,钟喜明,等.抛栽水稻产量形成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3):39-49.

[10]何世界,宋晓华,李慧龙,等.水稻泥质法育秧原理及在机插秧育秧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4(5):38.

[11]李慧龙,宋世枝,段斌,等.水稻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育秧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58-59.

[12]宋世枝,何世界,段斌,等.水稻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42-43.

[13]李慧龙,宋世枝,段斌,等.露天薄膜覆盖积温变化对抛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76-77.

[14]何世界,宋世枝,段斌,等.泥质法与营养土法育秧杂草发生量对比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14-115.

[15]宋世枝,李慧龙,段斌,等.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育秧秧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11(17):67-68.

[16]宋世枝,吴良,段斌,等.秧苗期积温对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影响及其在花期早期预测中的应用探讨[J].杂交水稻,2002,17(4):12-14.

[17]陈鹏狮,米娜,张玉书,等.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09(2):5-9.

[18]郭保卫,张春华,陈厚存,等.抛秧立苗的根系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6):621-628.

[19]郭保卫,张春华,魏海燕,等.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 945-3 953.

Summary of the Mechanism of Rice Seeding Cultured on Slurry Nursery

SONG Xiaohua1,LIU Qiuyuan2,DUAN Bin1,HE Shijie1,LI Huilong1,ZHEN Caihong1,SONG Shizhi1*
(1Xi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ial Sciences,Xinyang,Henan 464000,China;2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Henan 46400,China;1st author: 15079110689@163.com;*Corresponding author: ssz669@163.com)

Abstract:Due to the complex operation,poor safety and more labor input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technique by nutritional soil,the seedling throwing technique promotion was limi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Song Shizhi and others improved this method,changing nutrient soil seedling stromal to mud,changing dry nursery to moist seedling,changing film covering to outdoor raising. The seedling raising by mud was light simplified and welcomed by farmers. In recent years,the seedling raising technique by mud is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any places. Compared with the seedling raising technique by nutritional soil,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the mechanism of slurry nursery and advantages were di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rice;slurry nursery;mechanism;summary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16)03-0014-03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61Nycytx-001);河南省成果转化项目(142201110038)

猜你喜欢

综述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