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花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6-06-30王丽丽

防护林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王丽丽

(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00)

辽西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花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王丽丽

(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为确定辽西地区林农复合背景下,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分别对花生品种、施加农肥量和混合种植方式等不同因素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品种、施加农肥量均对花生产量影响显著,应该在实际中进行适当选择,而混合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影响不大,但是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

关键词林农复合;花生产量;影响因素;均值比较

辽宁西部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偏少,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辽西地区适合发展林农复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原因很明显,单一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生产水平不稳,甚至灾年颗粒不收的严重后果,而单一的林业生产又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将农业与林业结合起来发展复合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当地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用显著。长期以来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一直是国外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也很多[1-3]。在我国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时期、以传统经验为基础时期和以先进科学技术设计为标志的现代林农复合经营三个主要阶段,目前我国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在第三个阶段上继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辽宁省是我国重要花生生产与出口省份之一,辽西地区(阜新、锦州、葫芦岛)花生以无黄曲霉素污染、品质好而闻名,是辽宁省花生主产区,2010年的种植面积曾经达到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62.1%。多年来很多学者针对提升辽西地区花生产量和生长能力进行了研究,王霞等通过品种生产能力鉴定试验发现了辽西地区具有产量优势的花生品种[5]。高连兴对辽西地区花生生产的机械化问题进行了思考[6]。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如何提高花生产量,从而总结出保持较高土地利用率的高产花生种植模式,希望可以为辽西地区花生种植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试验站。地理坐标为42°43′N,122°22′E,海拔高度218.1m,常年降水量480mm,多集中在7—8月,全年蒸发量1 731.2mm,为降水量的4倍。无霜期145~150d。风多风大,全年平均风速3.7m.s-1。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土质为风积沙土,渗透性强,田间20~30cm土层持水量为9.0%,土壤容重1.65g.cm-3,保水、保肥能力差,是典型的北方风沙半干旱农业区。本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粗放耕作,种植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和杂粮。农业生产常受到风沙干旱的危害,农作物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生态脆弱,土地沙化现象日趋严重。

1.2研究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主要研究在大扁杏幼林中复合种植花生后,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大扁杏行距12m,株距2m,行间可供间作农作物8m。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设置如下:

(1)花生品种试验。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在辽西地区关注较多的5个花生种植品种,分别是黑花生、白花生、95-1、95-5、白沙1016,将五个品种同时种植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在试验区内随机选取9m2区域测量产量。

(2)花生施有机肥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农肥施加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农肥施加量设4个处理,分别是每667m2施羊粪0、1.0m3、2.0m3和3.0m3,供试花生品种为95-5,大区对比试验,取样测产。

(3)在8m果树行间种植玉米4.8m(8行),玉米行株距设置为60cm×40cm,在玉米两侧种植花生,供试花生品种为黑花生。两侧花生种植设置为两种处理,一种为一侧种植花生4行,另一侧种植2行。另一种处理为在玉米两侧均种植花生3行,大区对比试验,取样测产。

1.2.2数据分析方法试验得到的数据采用Matlab7.0分析。为了对比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Matlab7.0中的统计分析功能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将数据通过矩阵的形式输入软件中,然后利用anova1函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决定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anova1函数的工作过程是对输入矩阵的各列进行均值检验并输出显著性水平数值,当显著性水平数值低于0.05时,表示各列的均值差异显著,当显著性水平数值低于0.01时,表示各列的均值差异高度显著。anova1函数的零假设是各列具有相等的平均数,论文通过anova1函数交叉计算任意两列之间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水平,也就是交叉评价任意两种处理得到均值相等的显著性水平。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花生品种试验结果

各品种花生均于5月20日开始种植,生长天数基本相同,均为120d。花生品种试验取样测产结果如表1所示,各品种平均值对比的条形图如图1所示。从平均值的结果来看,产量最高的是95-5,产量最低的是白沙1016,最高产量比最低产量增加了55.90%。各品种产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黑花生与白花生之间差异显著,白花生与95-5之间差异显著,95-5与白沙1016之间差异显著。总体看来95-5在提升产量方面要比其他品种具有一定的优势。95-5除了产量高之外,在其他生长性状方面也要优于其余品种,95-5的主茎高达到43.3cm,侧枝长达到45.5cm。百果质量240g,百仁质量96g,这些都是所有品种中最高的,因此建议在辽西地区大扁杏幼林内复合种植95-5。其他各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并不明显。

表1 花生品种产量分析 kg

图1 平均值对比

2.2花生施农肥试验结果

花生施农肥试验的取样测产结果如表3所示,平均值对比的条形图如图2所示。单从平均值比较中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是每667m2施农肥2m3,产量最低的是不施农肥。小区内产量的平均值总体趋势是随农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农肥施加量与产量之间基本满足线性增加的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18 8。最高平均产量比最低平均产量增加了90.38%。表4给出的是任意两种处理得到的平均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667m2不施农肥与施1m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2m3和3m3差异显著,每667m2施农肥1m3与2m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3m3差异显著,每667m2施农肥2m3与3m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之间施农肥量差值越大,平均值差异越明显。从这些结果中不难看出,在大扁杏幼林中复合种植花生时,农肥的施加量对产量会产生影响,但是施加农肥量差距太小时,比如小于1m3每667m2,产量的差距又会很不明显。随农肥施加量增加的除了产量还有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度,不施农肥时主茎和侧枝分别为26.4cm和29cm,当每667m2施农肥量达到3m3时主茎和侧枝分别为43.3cm和45.5cm。

表3 花生品种产量分析 kg

表4花生产量交叉均值检验

2.3果树带间混合种植玉米、花生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5列出了玉米两侧种植不同数量花生时,两侧花生的产量,以及清作花生的产量用于对比。图3是各种处理下花生产量平均值对比的条形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清作花生的产量最高,玉米两侧种植相等数量花生的产量最低,最高产量比最低产量增加了9.13%,产量差距相对比较小,依据数据统计的经验,这样小的差别一般都会得到差异不显著的均值检验结果,在表6列出的均值交叉显著性检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从表6中看出,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在大扁杏幼林中混合种植玉米和花生与清作花生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差别,同时在混合种植情况下,玉米两侧花生行数相等与否对结果的影响也不明显。从该试验中也能得到玉米产量的对比结果,由于论文篇幅所限,在这里并没有列出具体的数据,只能简单说明一下。玉米花生混合种植虽然对花生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比较显著。玉米两侧种植不同行数的花生比果树间清作玉米增产47.50%,玉米两侧种植相等行数的花生比清作玉米增产18%。因此如果从总体经济效果的角度来讲,果树间应当混合种植玉米与花生。

表5 果树间作玉米—花生试验取样测产结果 kg

表6 花生产量交叉均值检验

3结论

3.1检验均值差异显著性除了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还可以采用Matlab软件中anova1函数,通过输出结果进行判断。

3.2通过花生品种试验发现,在所有测试品种中95-5不仅产量最高,而且其他生长特征也都优于另外几个品种,因此在辽西地区进行林农复合经营时,应该优先考虑该品种。

3.3通过农肥施加试验发现,在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花生产量随农肥的施加量基本满足线性增加关系,农肥的施加对花生产量结果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农肥施加量要达到一定的数值差异的显著性才明显,如果每667 m2农肥施加量差别小于1 m3则农肥施加量对结果产生的差异则体现不出来。

3.4通过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混合种植玉米和花生试验发现,混合种植和清作花生对花生的产量并无明显影响,无论玉米两侧花生种植数量相等还是不相等结果都相差不大。但是混合种植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一般来说混合种植比清作玉米产量要有所增加,因此从整体经济效果的角度考虑,应该在林农复合经济系统中推广混合种植。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赖世登.中国农林复合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20

[2] Abel N,Prinsley R. Rapid appraisal for agroforestry research and extension-The Shurugwi experience[J]. Forest-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1,45 :337-349

[3] Prinsley R T. The role of trees insustainable agriculture-an over-view[J]. Agroforestry Systems,1992,20:87-116

[4] 吴祥云,王翠,张婷婷,等.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8853-8854,8871

[5] 王艳霞,金权.辽西地区引进唐油系列、花育系列花生新品种的生产分析[J].杂粮作物,2008(2):110-112

[6] 高连兴,刘新,梁明,等. 辽西地区花生生产及机械化现状与技术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241(3):16-19

InfluencingFactorsofArachis hypogaeaYieldunder
BackgroundofMixedPatterninWesternLiaoningProvince

WangLili

(BureauofForestryinFuxinCity,Fuxin123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yield of Arachis hypoga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oforestry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treatments of different factors (Arachis hypogaea varieties,application of the amount of manure & mixed cropping patterns) were analyzed.Result shows that: planted varieties,application of the amount of manure al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rachis hypogaea yield,which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selected in practice;mixed cropping pattern,which has little effect on Arachis hypogaea yield,but hav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rn yield.

Key wordsagroforestry;Arachis hypogaea yield;influencing factors;comparison of means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6-0022-03

收稿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十二五”科技计划(2011BA38B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9-),女,辽宁阜新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07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