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2016-06-29唐春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意境美人性美美育

唐春秀

【摘 要】 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因其具有诗情,诗语和诗思的内涵与特征,而这三者的完美融合最具审美价值。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诗词教学将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而点燃其生命能量,激励其追求超越现实之上的不朽的精神价值,同时也提升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

【关键词】 诗词;美育;意境美;音韵美;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G6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因此,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都很有好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品读兴趣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去感悟诗词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象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品味诗词的意境,是对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性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意象、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但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去体味。品味诗的意境有许多的方法:①对诗词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如《浣溪沙》(晏殊之“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上片应注意关键词“天气”、“亭台”、“夕阳”等名词,这是极有特色的表达,即一切都与去年无殊。然而,“几时回”三字却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难以藏抑的怀人之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花落去”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燕归来”是故地陈迹所引起的依稀之感。这两句对语工整,是晏殊的得意之句,也备受后人的推崇。“小园香径独徘徊”句是写在落英缤纷的小园里,在去年携手同游过的小径上,词人孤身只影,踯躅徘徊,在寻觅旧踪,重温旧梦。词人“独徘徊”的身影,既见其惜春怀人的绵邈深情,也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惜时伤春之情显现。②用诗意的语言对诗词进行高度的概括,也可以以诗句来概括。例如,讲授《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可以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解,诗诗相通地诠释。③诗配画是品味诗境的不错方法。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增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例如教授《送灵澈上人》一诗时,学生们创作的画作很有诗意。④诗与文的角色互换。诗词言简意赅,其中会留有发挥的余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通过写随感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给诗词变身,化诗为文。

三、深入感受,再现音韵美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

四、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对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杜牧的《江南春》处处写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山清水秀,酒旗春风……但诗人并未陶醉于大好的春光当中,结句通过一幅烟雨迷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一个“更”字写出了对老朋友分别后无限的牵挂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钧”的效果。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宁愿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尚人格气贯长虹。而《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性美,尤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为人所称赞。诗人多次在诗里展现过愿为拯救苍生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为了穷苦人的幸福,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高尚的人格美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意境美人性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