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06-29范高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重要性

范高雅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重视数学阅读的技巧,使学生愿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熟悉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介绍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时,可以这样设计:“今天,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数”。学生纷纷报数,老师马上回答能与不能。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老师并不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在我们的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你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会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阅读教材。由此,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二、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1.学会咬文嚼字。

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粗读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核心,需要在粗读的基础上细读,甚至反复推敲,以帮助学生彻底弄清结论成立的每一个要素,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小数的性质是指“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在阅读这一数学性质的时候,对小数的“末尾”容易泛化地理解为小数点的“后面”。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什么是小数的末尾。如果是一位小数,那么小数的末尾指什么?如果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可能逐步学会咬文嚼字地阅读,准确地体会文本表达的含义。

2.学会运用常用的阅读符号。

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比如可规定:条件用“——”标,问题用“~~”标,重要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重点词用“▲”点,公式用“□”圈起来等。长期坚持训练,逐步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实际上,这也是提高阅读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3.尝试做数学笔记。

到了第二学段,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做数学阅读笔记。一是疑问性笔记。在阅读中遇到疑难时,最好及时记录下来,随时寻求解决。二是梳理性笔记。就是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三是随想式笔记。在数学阅读中的所感、所悟和发现,都可随手记录下来。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符号等内容的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阅读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中的“你知道吗”时,其中有一段文字:“《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这种计算方法与现在的算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取圆周率的近似数为3。”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推算一下,圆柱的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所得的结果跟底面积乘高相等吗?这样的推算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πr)2·h÷12

=2πr·2πr·h÷12

=4π·πr2·h÷12

=12(πr2·h)÷12

=πr2·h

由此,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或其他阅读的主要特点,那就是阅读的过程更多的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类推、联想等活动,也是经常性的。例如阅读“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要能自觉地联系前面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分析、比较,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有一道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1500米,用了25分钟,用这样的速度他继续往前走到图书馆,走了900米,他从家到图书馆走了多少米。很多学生在计算时求成了学校到图书馆的路了,而没有加上原来的路程。这就是由于题目没有读完整,学生计算时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其次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有许多错误往往通过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可以把数学课外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随着社会生活的数学化,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和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为核心,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到乐读,让数学阅读真正进入课堂,让数学阅读成为数学教学的支点,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期刊论文:谁说数学不要“阅读”—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3)。

3.陶文中:浅读数学教学中德读说做,2003(01)。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