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谐星这条路怎么走

2016-06-29路蔷

东西南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谐星贾玲喜剧演员

路蔷

千旦易得 一丑难求

“谐星”是港台对于经常做喜剧性表演艺人的叫法,内地以前叫“笑星”,现在喜欢提“喜剧人”,两岸三地称呼虽各有不同,不过如果在这些词前面加上“女”字,其数量之少,优秀者几年难出一个的状况却是相通的。也不能说喜剧只属于男性,然而放眼全世界,优秀女性喜剧演员的稀缺都是事实。

“千旦易得,一丑难求”,这句话是台湾已故的资深喜剧人倪敏然说的。“丑”不是在讲容貌,而是以戏曲行当的“生旦净末丑”作比。在台湾一手捧出大小S和“hold住姐”谢依霖的制作人王伟忠也经常用这句话来说明,一个可以做好喜剧效果的女艺人是多么稀缺和珍贵。

女喜剧演员的忧伤

华人世界里女谐星的培养路径千差万别。在综艺娱乐竞争更为激烈的台湾演艺圈,女谐星的数量相对较多。台湾本土那些高产量、低制作成本的节目中,她们靠夸张的表演和犀利的语言在台湾综艺圈占据了重要地位。从最早的“综艺教母”张小燕,到后来的方芳芳、杨丽音、曹兰和姚黛玮,及至最近20年,一大批谐星女主持成了台湾综艺的标志性人物。百无禁忌的蓝心湄,鬼马精灵的陶晶莹,改变了原本靠模仿与扮丑为主的表演,而是靠机智的应对掌握了综艺节目的话语权。在这之后的大小S和“hold住姐”谢依霖也随着互联网红遍整个华人世界。台湾综艺里的女谐星很少去“表演”喜剧,她们更多的是自己铺梗自己破,算得上是用生命在搞笑。

香港本地综艺节目则因为方言原因,受众群始终局限在粤港地区,“肥肥”沈殿霞和郑裕玲成为少有的被其他地区观众认可的搞笑女主持。而港产喜剧电影里的“无厘头”几乎成了观众对香港女谐星的最重要认知途径。其实,在香港电影最火爆的那几年,一线艺人无论男女几乎都参与过大量喜剧的演出,张曼玉、梅艳芳、刘嘉玲都有去周星驰电影里“轧一脚”的经历,不过她们在其中承担的作用仍然是做美美的“女神”。而真正可以被定义为喜剧演员的女艺人,这些年数来数去仍然只有吴君如,还有一直扮丑演配角的“石榴姐”苑琼丹。

至于内地,在晚会还大受欢迎的年代里,小品曾是培养内地女喜剧演员的主要舞台,赵丽蓉、宋丹丹、蔡明、高秀敏、杨蕾等成为喜剧市场上的金字招牌。而随着晚会的衰落,观众在小品中越来越难“找乐”,这一批女笑星有人离世,有人淡出,喜剧女演员“断档”的问题被一次又一次地搬上台面讨论。

贾玲和马丽的走红被视为内地新一代女喜剧人的崛起,她们与笑星前辈们一样,依旧成名于春晚,但幸运的是,她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坚持了近10年的喜剧表演之后,如今赶上了观众对喜剧需求量暴增的大环境。更多元的演出机会和科班出身积累的功底,使她们可以通过综艺节目或话剧、电影,攀上各自事业的高峰。

贾玲曾经这样说自己的喜剧之路,“从进了相声圈那一天开始,我就像错进了男澡堂子,但我不会像别人赶紧逃出去,我索性硬着头皮进去坐一会儿。”从当初误打误撞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班,到如今成为内地女喜剧人的代表人物,贾玲十几年的坚持绝非“坐一会儿”那么轻松。当初她们班上有10个女同学,现在其他人都转行了,只剩她一个。《欢乐喜剧人》第一季里,贾玲把自己毕业后的挣扎放进《喜剧啊,喜剧》的表演里。她并没有说什么“坚持梦想”之类的话,只是一遍遍重复地告诉观众,“我是真的喜欢”。在后台,贾玲的大学同班同学梁超看到她表演吞辣椒、灌啤酒、啃西瓜,把自己失恋的经历演给大家看,梁超哭了,“她经历的这些事我都知道。”演着演着,贾玲自己和台下观众都哭了。

马丽也有哭着演喜剧的经历。某一次“开心麻花”的演出,开场10分钟前,因为遇到了一些“特别欺负人的事”,马丽在台下号啕大哭。“我演一个主播,我上台坐那个桌子前面,大幕一拉开,观众叫好、鼓掌,旁边的搭档说词,我瞬间泪奔了,突然觉得太心酸了。我这么难受,受到这么多委屈,观众们还以为我在表演,笑得前仰后合。”马丽就开始掐自己,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然后哭着继续说台词。马丽说,这是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演出。

喜感和美丽可以兼得吗

陈佩斯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说,笑是很残忍的东西,喜剧演员都是把自己当做了祭品奉献给观众。喜剧是把观众抬得很高很高,自己很低微,喜剧演员是用自己的低微来赢得观众的笑声。

喜剧场上的这种“低微”在人们的观念里并不适合女性。最普遍的认知就是喜剧需要展现人物的“不美好”,那些无助、窘迫和狼狈才会引人发笑。另一方面,所有喜剧情境中设计的那些错位、误解、尴尬都无助于展现女性的美。“美”是社会对女性以及女性对自己的一种天然要求,它成了一道心理鸿沟,能跨过去,才有演好的可能。特别是在外貌协会大行其道的现在,能主动担任“女谐星”角色的年轻女孩并不多见。

“女谐星是条不归路。”被认为是新一代台湾女谐星代表的谢依霖曾经在采访中说过,“当你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你就要放弃成为林志玲。”第二季《欢乐喜剧人》中脱颖而出的张小斐却创造了一个特例:与杨幂是北电同班同学的她,相貌甜美出众,还能演小品搞笑。不过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特别,“长得不错的女喜剧演员不少啊,像宋丹丹老师、贾玲老师,她们塑造了很多形象,贾玲是后来发胖了,大家忽略了她的长相,她的五官长得很喜庆,其实她瘦的时候真的是很漂亮。”

55岁的蔡明前段时间登上时尚杂志《男人装》的封面,一时成了网络热门话题。一代人从小看到大的“马大姐”、“小品女王”形象突变,蔡明在杂志大片里大尺度地展露自己的好身材和性感气息,她的风情韵味与人们固有印象的反差让网友们惊呼“活久见”。

舞台下的马丽与舞台上大大咧咧的“女汉子”形象也是大相径庭,她私底下话并不多,喜欢打扮,喜欢拍一些美美的照片。“生活中很多人见到我说,马丽你原来这么漂亮啊,我说要不然得多难看。”以前有人叫马丽“谐星”,作为一个爱漂亮的女人,她说自己多少有点不开心,还特别问过朋友,“谐星什么概念?褒义还是贬义?”朋友告诉她这是一个褒义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这是在积福,做善事,不要想其他的,做好你该做的,你是一个演员,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马丽,强调自己也有过很多非喜剧的演出,“我演了大导(林兆华)第一版的《建筑大师》,还演过《樱桃园》。那时,我在台上会觉得很充实,特别神圣。”马丽把这股劲儿带进了小剧场话剧《满城全是金字塔》中,令她意外的是,她自己觉得演得那么严肃认真的一个角色,观众居然笑翻了。和贾玲对喜剧自觉的追求不同,马丽是歪打正着,“我没有耍表情或者诋毁自己去博取大家的欢笑,一个都没有,包括马东梅。我也不知道我的喜感哪儿来的,可能是老天爷赏这口饭吃”,马丽这样解释自己和喜剧的和解。

在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里,吴君如表示,“丑”并不是女演员搞笑的唯一方法,“大家都好像陷入了误区,其实韩国、欧美很多女星非常漂亮,演喜剧也很棒。她们不是扮丑,而是扮傻。”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好莱坞的桑德拉·布洛克、蕾妮·齐薇格、梅格·瑞恩、克里斯汀·韦格都出演过傻大姐的角色,香港的郑秀文、杨千嬅也走过这种路线。

马丽

“我自己是女性,我怎么会嘲笑女性?”

喜剧演起来难,可是一旦演好了,定型能力却特别强。宋丹丹就不止一次说过自己因为演了小品,观众就总想看她演农村老太太,不知道她还能演好别的角色。因此,很多女演员因为喜剧大火之后,都会迅速转型,比如姚晨成了“女神”,闫妮转投偶像剧,跟众多颜值超高的男艺人搭档演起了“姐弟恋”。

除了定型的困扰,女喜剧演员还要在抖包袱时面对性别带给自己的限制,贾玲就曾多次遭遇这样的争议。“在喜剧里就是男女有别,潘长江老师拿自己的矮作为包袱,大家并没有觉得不好。可你看我有时候拿自己的胖说一下,都会被批。女孩更不容易拿自己的一些缺点作为笑料,这个观众其实并不太买账。”作为女喜剧演员,“搞笑”和“过火”之间那条细细的红线有时很难把握,稍不注意就会擦枪走火。

2015年春晚,贾玲和瞿颖合作的一个名为《女神与女汉子》的小品,被很多人批评为“物化女性形象”、“歧视女性”。贾玲觉得这个大帽子背得有点委屈,“其实我只是在讲自己的一个状态。当时的我马上就到30岁,身体有点微微发福。我身边的朋友都瘦得跟竿儿似的,也特别美,只有我胖乎乎的,嫁人半天也没嫁出去,一天到晚净吵吵”。贾玲把自己真实的感受放进了小品里,但是戏里关于“剩女”、“胖”这样的字眼仍然让很多观众不舒服。“我自己是女性,我怎么会嘲笑女性?要嘲笑也嘲笑男性啊。”贾玲解释道。

贾玲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的节目,其中的女演员假扮男警察,利用性别错位的尴尬制造了很多笑料,贾玲说自己作为女观众看着都觉得别扭。“我参加《百变大咖秀》的时候,给自己设置的底线是不模仿男人。结果后来一直在模仿男人。”贾玲扮刘欢、扮阿宝、扮火风,都成了被观众念念不忘的表演,“其实你的底线一直在降低,随着观众的喜好改变。”

在《欢乐喜剧人》中,她的“毁经典”系列也颇受追捧。只不过,当她把花木兰塑造成一个胆小、贪吃又被迫上战场的女性时,有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小品《木兰从军》引发了一个名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不满,该组织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虽然支持她的网友发起了“贾玲保卫战”,不过最终还是以贾玲发声明道歉来平息了风波。

“有时候会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是对方在炒作,而我却不得不承担他炒作的一个结果。因为本身花木兰生在那个时代,首先她是一个女性,那我就可以想象她是一个胆小的女性,她是一个贪吃的女性,后来在战场上磨炼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然后变成了一个将军,变成了后来的花木兰。”贾玲说,虽然自己道了歉,但是直到今天,她仍然觉得《木兰从军》的创作没有错。

吴君如

女人的幽默谁能懂

香港作家蔡澜提出过一个直男色彩很重的结论:“有幽默感的女人,不是会说笑话的女人。是听了男人讲话时,笑得出的女人。”

而现实就是,大多数女谐星喜欢把自己的感情世界包裹起来。她们演起戏来完全没有形象上的包袱,而谈起爱情和家庭中的自己,又会特别强调自己与演艺形象的不同。小S尽管在节目中口无遮拦,把家庭生活的琐事都拿出来当笑话讲,可是她也不止一次强调过生活中的自己其实很安静,是个对家庭配合度很高的妻子、母亲。包括谈起与老公的恋爱经历,她也说是自己真实性格和节目形象的反差引起了许雅钧的注意。

贾玲则是一个例外,她在生活中大体也是一副大大咧咧开朗逗趣的样子。“你们不想问问我的绯闻吗?我都不红成这样了吗?”贾玲喜欢拿自己的婚恋问题开开玩笑。采访的时候她还会反问记者:“你是怎么看待我的?比如说你跟朋友谈论起我时,会不会说这个女孩挺逗的,挺可爱的,就是一直找不着对象,年纪大了以后就更难了?”得到其实有很多男生都很喜欢她的答案后,贾玲仍然表示不相信:“男生说喜欢我是因为他们的女朋友不会生气啊。就好像我去参加娱乐节目,比如说组什么CP的时候,很多帅哥都喜欢选我,我心里都清楚,因为选我就不会传绯闻。”

有人曾经问过贾玲的老搭档白凯南为什么没和贾玲成一对,白凯南说自己平时在外面总嘻嘻哈哈的,回家就想安安静静的。如果回家还有另一半跟自己叽叽喳喳地斗贫,可能会觉得有点累。贾玲自己也表示,“男人娶老婆还是追求温柔贤淑的感觉吧,幽默感对于我的恋爱来说,其实作用并不太大。反倒是有时候因为幽默感很容易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所以我的朋友还算比较多。”贾玲的好人缘以及仗义热心肠,在柳岩伴娘风波中已经得到体现——在柳岩被伴郎团抱着准备扔进游泳池时,正是贾玲站出来笑嘻嘻地通过发红包解了围,无数网友因为这件完全与喜剧表演无关的事被她圈粉。

不过凡事总有利弊两面,马丽说,相比于其他女演员,女谐星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年龄焦虑。无论是年轻时扮老太太,还是上了年纪后扮小女孩,都能制造喜剧效果,并不会被观众“嫌弃”。尽管最想演的角色是《日出》里的陈白露,但马丽却不强求转型,难得的观众缘让她永远不会放弃喜剧表演,只希望在给观众带去欢笑的同时,还有机会让大家看到自己表演上更多的可能性。

前几天,贾玲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喝多了,整晚都在和杜海涛重复一句话:“我有一个小理想,就是要用我的力量改变中国人对喜剧的收视习惯,改变人们对女生演喜剧的看法,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爱上喜剧。”杜海涛告诉贾玲,半夜三四点一个女孩一直在说这句话,让他很感动。

(程明元荐自《看天下》)

猜你喜欢

谐星贾玲喜剧演员
下定决心
冯巩贾玲的师徒情
我的爸爸是喜剧演员
“谐星”日记
动物界“谐星”
Ella 结婚之后更加没有包袱,可以随便乱撩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THE JOKE’S ON ALL OF US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