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2016-06-29孙明霞

教育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良师良师益友花苞

文/孙明霞



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文/孙明霞

问:杨校长您好!作为一位知名校长,您通过近30年的努力,把一个落后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今天闻名海内外的现代化名校,肯定也培养了一大批好教师。今天想就“好教师”的话题请您谈谈,您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的?

杨瑞清:我认为,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而真正的名师也一定是良师。

问:您的意思,是不是有些“名师”是徒有虚名的?

杨瑞清:很多老师把当名师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无可厚非,只要他们师德高尚,或者教育艺术精湛,都是值得信赖和敬重的。那些沽名钓誉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名师的,有名的话也是假名师。作为普通教师,他可以不成为名师,但要让自己成为良师。

问:您怎么想到“良师”,并且那么坚定“好教师一定是良师”的观点?

杨瑞清:两年前我到清华大学参观,看到清华大学举行一年一度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他们不评优秀教师,也不评名师,而是发动全校师生评选“良师益友”,我很受启发,一下子就觉得,好教师就应该是良师。我觉得“良师”这个词非常有魅力。我们的一些老师,教学能力可能有限,如果年龄又偏大,那么往往就没有了成长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觉得自己反正成不了名师嘛!所以我们提出“良师成长计划”后,得到很多教师的响应。

问:您一直强调要做良师,那您是怎样定义“良师”的?

杨瑞清:一般来讲,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师能突出、教育质量高的人就算是良师了吧。但我想,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表述之外,我最想说的,我心目中的良师,首先是关爱生命的,是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假如只关爱一部分生命,他(她)还算不上良师。在好教师眼里,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盛开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

问:这就是您常常说的“花苞心态”,很形象很生动的比喻。

杨瑞清:我经常在荷花园里看荷花,喜欢用具体的荷花来说教育问题。比如千瓣莲,它的花开得很迟,但内涵却很丰富。正是由于它孕育了太多的美丽,有太丰富的内容,所以迟迟不开放,甚至它很多时候就是个花苞,根本就开不了,但也有欣赏价值,也很精彩。再看睡莲,它早晨开花了,晚上又成了花苞了,你能说这个花苞不可爱吗?我们的学生,也像这睡莲,有的时候表现得很好,有的时候很调皮,甚至犯错误,我们就要用欢喜的心去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接受他,尊重他,这样你才能去帮助他,促进他。

问:您的意思是说,花开是美丽的,花苞也同样可爱,哪怕一辈子都不开放。

杨瑞清:是的,教师具有“花苞心态”,他会更用心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这是一个良师必须的教育素养。当然,他还必须是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的,特别是能在生活中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儿童学习,是能不断成长的。

问:记起行知校园里的有一句话“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我觉得很有意思。

杨瑞清:我们学校有位刘老师,年龄比我还大两三岁。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肯定成不了名师,工作上缺乏动力,就忙着研究股票,教书没精打采。但慢慢地,他接受了“良师”的观点,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良师,就开始对孩子、对班级、对教学用心了。一旦用心了,他就从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成就感,后来开始发表文章了,论文还获得南京市一等奖。现在他是我们学校网站的一个版主。你说他将近50岁了,还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我真是很佩服他。

我一直说,只有内心愉悦、富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幸福的种子。所以一个良师,一定是富有童心的,是快乐和富足的。孙老师你也多次说到教师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你知道自己能影响几十个孩子的人生、前途,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所以会很用心对待教学,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这是一个良师的价值观。像薛瑞萍老师说的,“给我一个班就心满意足了”。但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只看到有的人挣钱比我多,有的人做官比我大,有的人名气比我响,还有的人书出得比我多、文章写得比我多……他把升官发财出名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结果要么很自卑,进而放弃自己,要么学会了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问:作为一个教师,我深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带给我无数的快乐。

杨瑞清:一个良师,他总是善于从身边的一切获取力量。他不但造就自己,还能影响其他教师找到职业幸福的理由,使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良师。

问:这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教师文化了……

杨瑞清:对!当今社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希望能改善这种状况。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人人都成为良师,都用心做教育,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但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就靠着几个名师在撑着,靠几个名师来展演、来表现,结果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问题。

问:教育主要就是依靠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来支撑的。

杨瑞清:所以啊,教师的心态、教师的内心状态很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内心应该是平和的。这也可以看作良师的特质。即使他成为名师,也不是打造出来、包装出来的名师,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名师和良师并不矛盾,良师还是有可能成为名师的,但不要把名师作为追求的目标。很多老师想出名,结果修养没提升,连良师都不是。这样的“名”是没有生命的。作为良师,就是要坚持自己平凡的岗位,坚守三尺讲台,一辈子淡泊名利,挚爱自己的事业,对待孩子们不是居高临下把孩子当作弱者来“呵护”,而是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所以,良师和益友总是连在一起的,是良师,就一定是益友。

问:杨校长您可以说就是一个良师益友的典范。所有和您交往的人都感受到您平和的心态、对人的友善与真诚。您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

杨瑞清:你一定要说我是名师的话,那我只接受一分,我还有九十九分的成长空间。千万不要以为杨瑞清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行知小学的发展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靠很多人的努力的。我可能教书不如李老师,基本功不如张老师,教学艺术不如王老师,可他们没有成名师而我成名师了。可见成为名师有很多机遇。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这个名师的称誉可能包含了很多人的功劳和汗水。作为当事人,要懂得感恩,要感谢那些默默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这份良知,而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这个名师就值得怀疑了。

问:您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敬重与爱戴,应该跟您常怀感恩之心直接相关。您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一分自豪,九十九分感激。

杨瑞清:我的所谓成功是因为我的很多同事默默无闻的奉献。水涨船高,学校发展好了,人们注意到这个学校了,也给了我杨瑞清更多的机会。其实啊,你再出名,再优秀,也是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员。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是同事的帮助支持,学生的成全,才使自己成名的。我们学校的老师真的都非常可爱,他们也有家庭、孩子,要忙家务,要攒钱买房子,他们体贴人,心态平和,从不出语伤人,那么爱学生,不厌其烦,默默无闻。我觉得是崇高的,我唯有感激。

问:行知小学的老师们,他们真的很可爱,从没听到他们发牢骚或者抱怨什么。

杨瑞清:我们学校的青流(陈道龙)老师很多人都很熟悉。如果让他去赛课或者参加基本功比赛,他可能难有出头之日,但他总是快乐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也被我们推荐为南京市的优秀班主任。他默默地做着,还到处宣传学校,宣传行知的理念。我想,这样的老师,他会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我们学校有一大批这样的老师、良师,这是我真正的自豪所在。

问:我接触过不少好校长,我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夸自己的老师。杨校长的心中,也藏着很多活生生的老师啊……

杨瑞清:行知小学的今天,就是靠这些好教师铸就起来的。我的有关良师的很多思考和做法,其灵感可以说正来自他们。我想起2005年1月10号,行知小学命名20周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搞宏大的校庆活动,而是只悄悄地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成立教师发展学校,二是开通了“南京行知苑”网站。当时我就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学校不只是几百个孩子的学校,也是几十位教师的学校。几百个孩子可能在这里上五年六年学,而几十位教师可能要在这里生活、工作一辈子,可以说是他们终身的学校。所以我们坚持做一个“良师发展工程”,就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良师,所有员工也都是良师,包括做卫生的、搞食堂的、开车的,他们也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来源:《教师月刊》)

猜你喜欢

良师良师益友花苞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花苞
十五年相知相伴 永远的良师益友
良师·阶梯·加油站
《人大建设》是我的良师益友
叹春
良师高柳
应把军事历史视为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