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6-06-28欧阳新慧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期
关键词:性格疗法情绪

欧阳新慧(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欧阳新慧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0)

【摘要】目的评价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采取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实施护理,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以及合作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性格色彩学合理情绪疗法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疾病[1]。根据我国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经突破了2.9亿人,并且其发病人数仍然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因而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会伴有焦躁易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情绪问题更是日益凸显[2]。如何采取有效的不良情绪疏导方法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接受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为此,本次研究针对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纳入标准:年龄≥60岁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老年心血管疾病者;无神经系统、肝肾器官合并症者;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排除标准:临床依从性差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痴呆者;年龄<60岁者。

1.2临床资料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采取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0±1.50)岁,临床表现:心悸14例,呼吸困难12例,紫绀10例,眩晕8例,晕厥6例。研究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60~74岁,平均(67.0±2.0)岁;临床表现:心悸13例,呼吸困难11例,紫绀10例,眩晕9例,晕厥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理护理,临床医护人员每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沟通时间保持在15 min以上,并且尊重患者隐私,严格遵守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护理。同时,运用自身专业性知识对患者关于自身疾病所感兴趣的问题与内容进行针对性解答,以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并改善其心理状况[3]。此外,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亲情陪护的方式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社会支持度。研究组患者采用性格色彩学分析(FPA)结合合理情绪疗法(RET)实施护理。首先,成立专业的研讨小组就性格色彩学相关知识进行解读并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促使所有医护人员能够掌握红、黄、蓝、绿4种颜色所对应的性格特征,以及相应的沟通策略。其次,由医院专家组研讨并制定简易的性格色彩学分析评估表,对本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录在患者情绪公示板上。每日有在岗护理同步更新患者性格色彩学分析评分以及公示板中患者情绪变化动态。第三,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绪波动情形,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相关知识点以及理论内容针对不同颜色类别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依据患者不同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水平采取恰当的语言来帮助患者分析诱发事件的成因,并基于自身专业性知识给出个人评价;2)以理性视角出发,分析患者诱发事件、患者信念、不良情绪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引导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辅助临床护理工作开展[4]。第四,建立患者护理效果管理档案,将每日的护理措施、实施效果、不良事件类型以及实施心理护理之后的合作行为详细记录,以作为本次研究中护理效果的评判基础资料。

1.4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为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以及合作行为发生率。其中,焦虑抑郁自评得分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AD)进行评定,量表内容共计14项,总分为21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0~7分为无焦虑(抑郁)症状;8~10分为轻度焦虑;11~14分为中度焦虑(抑郁);15~21分为重度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制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进行测定,总分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越高;不良事件则包括呼吸急促、心律加快、血压(血糖)异常变动、手脚发冷等。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得分、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自评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过采取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实施护理,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自评得分、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自评得分、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 6.00±2.75* 89.50±2.50 n 焦虑抑郁自评得分50 7.85±2.55护理后护理前研究组 50 7.90±2.25 4.55±2.50*△ 95.75±2.25△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以及合作行为发生率比较见表2。两组不良事件以及合作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以及合作行为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对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愤怒、暴躁、抑郁、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或负面心理,严重降低了其临床治疗效果,由此产生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基于此种背景,国内外医学界专家学者纷纷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以此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王莹[5]在对老年心脏介入患者心理特点及疏导对策进行研究时指出,患者自身的性格是其个性心理对自身所处环境、为人处事、社交、喜恶等不同方面的独特反应。因而,只有深入细致地区分患者性格类型,继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方能够准确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之中。由此引出了性格色彩学这一专门实用心理学课。在该学科内容中将人的性格分为了红、蓝、黄、绿4种类型,并且依据19世纪瑞典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所提出的DISC性格分析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以提高交流效果。目前国外医学界已经有关于将性格色彩学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报道,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加之当前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元化模式所转变[6]。因而,将性格色彩学与合理情绪疗法相结合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采取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实施护理,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合作行为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此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该论断也得到了国内学者解东等[7]临床研究证实。然而,该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临床医护人员的学习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关于性格色彩学以及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方面更是需要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与进程,需要我国广大卫生医疗机构管理者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培训以更好地掌握与应用此种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与当前具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证之后,本次研究最终认定,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建红,姚永芳.循证护理策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焦虑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1069-1070.

[2]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

[3]彭贵海,冯晓敏,陈玲玲,等.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470-1471.

[4]娄云霄,魏万宏.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20-4921.

[5]王莹.老年心脏介入患者心理特点及疏导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011-3012.

[6]丁建红,李璐,程妍,等.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 (12):3436-3437.

[7]解东,代维松,卞淑芬,等.合理情绪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7-15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1-0184-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1.068

收稿日期(2015-09-16)

猜你喜欢

性格疗法情绪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猫的性格爪知道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情绪认同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性格描绘词